窑炉

一只碗的七十二变

发布时间:2023/6/16 20:41:21   
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天工开物》中记载: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说的是制瓷工艺,一只瓷器需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制成。从“灰扑扑”的石块原料到“白、亮、透”的瓷碗,这是一只“有故事”的碗。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一家陶瓷生产厂材料场里存放着多种原材料,石英石只是其中一种。原料配比是每个生产厂家的“秘方”,直接关乎产品的品质。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初步清洗、粉粹的原料要首先进入水碾设备,进行再次粉粹。截至目前,应县有陶瓷企业20家,其中日用陶瓷生产企业17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2家,工艺美术瓷生产企业1家,形成了以日用陶瓷为主,建筑瓷、工艺美术瓷快速跟进的发展格局。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经过水碾工序的泥料接着在球磨机中磨细,以达到所需的细度。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球磨后的机泥要过筛、除铁,这是为了保证烧出的瓷器白、细,没有斑点、杂质。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经过处理的泥料要在练泥机中,经过三道“抽真空”,排去空气,最终成为制作使用的泥段。据应县优尊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烧制车间主任侯春阳介绍,这个步骤是为了降低烧制过程中产生裂纹的几率。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处理好的泥段原料进入到制坯车间,在不同的模具中冲压成型。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为了保证坯体能尽快干燥,车间内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温度。陶瓷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吸纳应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目前,全行业已吸纳1.5万人就业,月平均工资元。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经过干燥、质检、筛选的坯体要再次精选,然后打线。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上釉是陶瓷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上釉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釉料的配比做动态质检。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上釉后的坯体要在这个特殊的传送带上打磨底部,使坯体的底部保持粗糙。这个环节除了可以提高使用时的防滑性,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证烧制时不会“粘底”。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完成上釉的坯体经过质检后入库,等待烧制。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坯体进入窑炉烧制。窑炉长80米左右,以电为能源,一窑坯体的烧制大约需要24小时。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温度控制是烧制的关键。现代烧制工艺对温度进行了精细的分段控制。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陶瓷公司二分厂厂长严小兵每天都会检查残次品,寻找烧制失败的原因。丰富的经验让他通过“舔一下”就能知道瓷器的吸水性是否合格。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烧制出的合格品需要经过分级、打磨后,进入贴花环节。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贴花后的产品经过第二次烧制,才能成为花瓷产品。这个烧制过程大约需要9个小时。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多道制作流程后,原材料经过“七十二变”,最终成为透光透影、造型优美的成品。严小兵介绍称,由于现代制瓷工艺对质量把控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大小小的工序已然不止七十二道了。新华网发王陆城摄

来源:新华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0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