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发展 >> 拿捏千年的质朴,雪域上泥与火的艺术
The54th
-这是云山四时分享的第54篇云山风物
尼西,在藏语中意為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云南香格里拉的一个藏族乡村。这里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一直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民间的手工制陶工艺已世代相传近千年。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尼西黑陶”,色泽漆黑,造型憨厚,以其原始拙朴之风在中国黑陶艺术中独具一格。
-
香格里拉,藏族人厨房里的美味秘密。
说到尼西黑陶可能有人并不熟悉,但《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期专门介绍到香格里拉的尼西美食,节目里有一个黑陶炊具曾多次出镜。虽然这扁圆状的黑色器物乍一看来并不起眼,但正是这色泽漆黑的陶锅,保留了食物的天然鲜味,看似简单的沸腾下,却蕴藏着藏族人厨房里的秘密。
尼西人喜爱使用土陶器具,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更是发展出了一系列利用黑陶烹制美食的方法。他们用子母灶烹煮食物、用黑陶锅蒸饭煨汤、用黑陶做的酥油茶罐喝奶茶……尽管各式各样的现代化餐具已经很容易买到,但是尼西人还是认为用黑陶烹制的食物最鲜美。
质朴的尼西黑陶用最真实的功用满足着尼西人的需要,帮助建立了尼西藏区的饮食习俗,而这种饮食习惯也保留住了尼西黑陶在藏区的传承。
-
尼西黑陶,拿捏千年的质朴艺术。
尼西的黑陶,均是由被视为家庭主人的男性完成的,这让它的造型都粗犷有力、敦厚拙朴。这里的制陶匠人一直传承着传统的藏式制陶技艺,千百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制陶匠人从不使用现代技术,仅仅是几件木制工具如木拍、木刮、木榔头,一方木案,和几片木板底座,就是他们所有的生产工具。简单的工具,繁多的制作工序,往往让一件陶品的问世要花上更多的时间。
制作黑陶的原料,是当地山上特有的红色粘土和白色砂土。黑陶制作首先需要用木拍把陶泥拍打成条状,然后捏制成器具的轮廓,再磨光,装饰,阴干。就算是圆形器皿,也不借助电动转轮,而是用木制工具,这样在拍打塑形时,其力度才刚好可以使泥土变成想要的形状,同时又不会开裂,使其更为牢实、圆润、光滑。
原始粗旷的捏制还不算是尼西黑陶最有意思的过程,烧制才是。不像其他地区普遍使用各式窑炉,而是采用直接在平地上堆烧的方法烧制。就像烹饪一样,烧陶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把晒干的陶坯码放好,周边围上柴火,烧个三四十分钟,烧到器皿像锻造的钢铁一样通红,然后用木屑埋上,偶尔给埋上的黑陶掏个洞透透气,十来分钟后,就变为具有象征性的黑色,一件件黑陶制品都是泥土在千锤百炼下的“浴火重生”。
-
非遗传承,雪域上的泥与火之歌。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尼西黑陶”烧制技艺,千年来依寻着古老的土法,以简洁粗犷的形制不间断的传承发展。
陶者心无旁骛地拍、打、切、削着陶泥,让手中的器物渐渐成型,堆烧时的锯木灰不像窑炉里的烟雾那样飘渺,而是紧贴表面,渗透坯体,表里如一,完成了化泥成陶的最后蜕变。那黝黑厚重的原始美和藏族民族性格中的粗犷、朴素如出一辙。
尼西黑陶的黑,黑得纯净,一如香格里拉纯净的天空、空气、雪山……泥土、雪水、匠人的手和心,在火的烘烤下成为一件件藏家人的日常器皿。没有漂亮的釉色,没有精致的雕花,但就是这样的拙朴,塑造出了独特的尼西黑陶味道。酥油茶的芬芳、土锅炖鸡的喷香还有藏族人的质朴,都藉由这一件件朴拙之“物”,代代相传。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