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前景 >> 世界首套万吨级池窑连续玄武岩纤维生产示范
四川经济网德阳讯(记者闫新宇文/图)8月27日,记者从德阳市罗江区举行世界首套万吨级池窑连续玄武岩纤维产业化发展大会记者见面会上获悉,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于年投资5.3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连续玄武岩纤维池窑生产示范线项目。目前,已率先建成世界首套万吨级连续玄武岩纤维池窑生产示范线(项目1号线),并于8月下旬实现竣工投产。
据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韩东介绍,万吨级池窑连续玄武岩纤维的投产,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坩埚法生产玄武岩纤维的工艺,是世界玄武岩纤维生产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创新,为我国和全球连续玄武岩纤维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韩东透露,下一步,将在年底全面完成年产3万吨连续玄武岩纤维池窑生产示范线。年公司拟再投资6亿元建一条6万吨连续玄武岩纤维池窑生产线。
重大技术创新
研发整套自主知识产权池窑生产连续玄武岩纤维工艺
记者了解到,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环保绿色材料,是我国继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之后又一高性能纤维材料,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材料。同时也是四川省重点发展的高性能材料。
该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低温、耐腐蚀、抗氧化、抗辐射等优异性能,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建材、轨道交通、海防工程、舰艇船舶制造、风力发电、环保装备等领域。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致力于连续玄武岩纤维的研究及产业化探索,但进展缓慢。目前,全国玄武岩纤维生产企业约20余家,均采用传统坩埚法生产,普遍存在拉丝作业困难、产品质量波动大、生产效率低下、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针对上述玄武岩产业存在的技术难题,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发挥公司50年来在无机非金属领域的技术积淀,年开始对连续玄武岩纤维生产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先后成立了13个实验室,并联合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组建了一支近4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
据介绍,该公司研发玄武岩纤维生产工艺,是着眼于高品质和产业化推动,因此走的是一条敢于打破常规的道路,采用了最先进的池窑法生产工艺,并结合该技术工艺从玄武岩矿石组份、玄武岩玻璃网络结构、池窑窑炉结构、配合料技术、纯氧燃烧与电助熔结合融制、澄清均化、多层拉丝工艺、大漏板等进行潜心研发,目前通过实验室和中试项目已经攻克连续玄武岩纤维生产过程中矿石组份不稳定、成丝难、能耗高、生产效率低、耐火材料侵蚀严重、产品质量波动等世界性难题,研发出一整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池窑生产连续玄武岩纤维的成熟工艺。
截至目前,共申报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和数项企业专有技术。经权威机构鉴定和多方技术交流表明,该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认可,“玄武岩纤维池窑拉丝技术”已被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
形成产业链
总投资20亿元无机非金属产业园8月动工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聚焦于玄武岩纤维应用市场开发,正规划建设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园,做玄武岩纤维深加工复合材料,将为我国打造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做出更大贡献。
当天,在建设工地,记者看到,产业园已经动工,现场建设一片热火朝天、如火如荼,推土机、挖掘机不停作业……
据介绍,该项目占地亩,总投资20亿元,建设规模15万平米。拟建成两个纤维结构材料厂,一个复合材料厂,预计年12月实现纤维结构材料一厂投产,年上半年另外二个工厂实现全面投产。
据介绍,产业园将建设两个下游制品厂和一个复合材料厂,项目全套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并配套水、电、气,厂区路网,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设施,烟气环保处理设备及办公生活区和绿化工程。
“产业园项目全面投产后,玄武岩产业链将初步形成。将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为推动罗江玄武岩纤维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为罗江经济转型和升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目前四川省玻纤集团被授予“中国连续玄武岩纤维生产基地”、“四川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基地”,该公司也成为全球最大规模连续玄武岩纤维研发和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