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前景 >> 全部满负荷运转东北一地一举成为全国开工
未经陶瓷信息网的书面允许,禁止转载本文,否则视为侵权。
今年上半年,在市场多方因素影响下,全国陶瓷企业的整体开窑率相比往年普遍偏低,特别是进入六七月份传统市场销售淡季以后,多个陶瓷产区开窑率不足60%,不少陶瓷厂开始停产减产。
但另一方面,位于沈阳的“东北瓷都”辽宁法库陶瓷产区(下称“法库产区”)的表现却格外抢眼——28家骨干陶瓷砖生产企业正开足马力满员运行,在已建成的55条陶瓷砖生产线中,具备开工条件的49条生产线全部满负荷运转,产区整体开窑率接近90%,成为这个“炎热夏天”全国开窑率最高的陶瓷产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沈阳科勒卫浴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由于产能不足,订单已经排到了年末。得益于外地订单增多、疫情有效控制、燃气成本低等多方利好因素叠加,7月10号法库产区创下单日瓷砖销售额达万元的历史新高。
图为法库产区等候拉货的外地车辆。
法库产区淡季开窑率90%今年有望诞生“10亿级”陶企
在沈阳五洲陶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斥资1亿元建设的3.25米内宽、米长的宽体窑正在批量出砖,3条生产线火力全开,日产量突破11万平方米。在公司提货处,排满了全国各地前来提货的大货车。
从名不见经传到产区陶企龙头,从传统抛光砖产能大户到长江以北地区“釉面砖之王”,从单一规格到现在主流地砖规格的全系覆盖,从传统建陶小厂到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再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面对来自市场、政策、环保、疫情等诸多压力背景下,以沈阳五洲陶瓷为代表的一批法库产区龙头陶企正苦练内功,通过技改升级,逆势而上,迎来新生。
沈阳五洲陶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健喜介绍,新建设的宽体窑无论是从产能,包括环保各个方面都收到了比较大的效益。产量比原来(传统)窑炉翻了两倍,整个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在目前逆境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经营的大增长,五洲陶瓷有望在今年成为东北地区首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陶瓷企业。
在沈阳浩松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玉正在为未来几周的生产排期发愁。作为法库产区重点外贸型生产企业,浩松陶瓷参与制订的陶瓷砖防滑系数测定国家标准已经正式颁布实施,公司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了近50%的增长。
最近两年,法库陶企大力推动生产线技改升级,以及紧跟市场流行趋势,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mm、×mm中板、×1mm异形大板、×mm、×1mm等高附加值产品成为主流,逐渐替代抛光砖、瓷片、×mm等低附加值产品。
生产设备和产品结构的全面升级,大大提高了法库陶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法库产区天然气价格仅为2.元/立方米,远低于广东、山东、福建等产区4元多/立方米的气价,使法库产区生产成本优势显著,吸引大批来自广东、山东、江西等地的贴牌商洽谈合作。
形象展示图文无关新中源陶瓷
今年来7条线完成技改升级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在生产线技改方面,从传统的低附加值、薄利多销到通过技术创新抢占中高端市场份额的发展模式正在成为法库陶瓷园区企业的共识。
今年以来,法库产区共有7条生产线完成技改升级,新增中板、大板、岩板、厚板、地铺石等高附加值产品产能2万平方米。目前,法库陶瓷中高端产品产量占比由去年同期的55%上升到72%,单位产值由去年同期的每平方米23.5元提升到26.5元。
“和往年相比,今年以来,法库陶瓷在京津冀、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市场份额都有了大幅增长”。辽宁库经济开发区企业家联合会会长、辽宁金地阳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恢库表示,未来法库产区大的发展方向第一个还是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第二就是不断拓展法库陶瓷的销售空间,要把被广东品牌占领的东北市场中高端份额抢回来,把东北市场吃深、吃透。再有就是充分利用日益便利的物流网络和法库陶瓷在生产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把法库的瓷砖产品向南方市场销售。
资料图受疫情影响,今年各陶瓷企业开工时间比往年延迟20多天,部分企业特别是地砖生产企业正加大马力抢工时、抢产量。法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也成立工作专班,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开发区设立涉企法律服务中心,合力打造富商、亲商、重商、安商的新型营商环境和政商关系。
法库县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石英丹介绍,通过审批专员全程代办、窗口首席代表进园区等方式,打造“联合审批关口前移服务”,变“坐门等客”为主动服务,多维度、全方位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化政务服务,极大提升审批服务效率。
推荐浏览
“相当于大半个月都白忙活”,陶瓷行业上下游现状分析
怎么样才能“活下去”?瓷砖建材行业:不同企业选择了不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