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瑶里不远,只是千年绕南有座诡秘的

发布时间:2022/6/22 17:45:31   
病毒式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m.jpm.cn/article-124913-1.html

云上世界

天空sky摄

离瑶里约3千米的瑶河边上,

有个村庄叫绕南。

这里林木葱郁,溪水潺潺,

潭深水秀,风景如画。

唐代末年,詹氏迁此居住。他们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烧窑制陶。到了宋代,詹氏人口过百户,"家家窑火,户户陶埏",陶业更加兴旺。

云上世界

南京大俭摄

云上世界

赵高翔摄

绕南是景德镇较早的陶瓷生产地之一,至今仍保存着多处宋、元、明等时期的瓷窑、矿洞、水碓等瓷业遗址。这些历史遗址对研究景德镇古代瓷业生产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在众多的遗址中,那座几乎占据半个山坡的"龙窑"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它的来历让人感到有些诡秘。

三十多年前,有人想在瑶里的群山之中建一座窑炉,发展乡镇经济。于是请了多位专家前来选址。经过全面细致的考察专家选定了绕南村前的那座山头。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破土动工不久、竟然挖出了一座宋窑。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座来代龙窑无论是方位、长度、还是走向,都与专家们规划的窑址有着惊人的重合。我很诧异∶时隔一千多年,宋人与今人为何不谋而合?人们对窑址的选择又遵循着怎样的神秘法则?

云上世界

航拍神州摄

一次走访中,村里一位詹姓老人的叙述,为我解开了其中的奥秘。说是在宋代的一年秋天,族长召集村里各股头人开会说:“人口在逐渐增多,消费也在不断扩大。田地、山场是有限的,要想过好生活,我们就得在窑上做文章了。"

老族长喝了口水,捋了捋胡子接着说∶"眼下,我们的窑炉虽然数量多,但容量小,难以大批量生产,也难烧成大器。而且,窑炉分散,既浪费人力。也浪费柴草。我想我们建一座大型的窑炉。"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但是,在讨论窑址时,大家就意见不一致了。不是说离柴山远,就是说运土不方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云上世界

临风摄

于是,大家就一处一处实地察看。当他们来到村南约1千米的一块狭长地段时,迎面走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道人。族长认识他,他是多年隐居在离村子大约二三千米的五华山陶隐洞修炼的道士。

族长说∶"道长留步。我们村想创建一座大的窑炉,请为我们占上一卦,看窑址定在哪里较合适。"

道长掐了掐手指,然后拿出八卦图对着山口指了指,口中振振有词∶"五行水火土,八巽西南风。"说完,哈哈一笑,飘然而去。

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族长却如梦初醒。原来,道人在提醒他,选择窑址除了考虑水火土三个要素外,还要考虑到风向。所谓风助火势,只有自然风吹进来的地方才有利于烧窑。这座山口水火土皆占优势,倘若在此筑窑,窑口对着这两座山之间的一个垭口,西南风正好从这个垭口吹进来。

于是族长把长袖一撸,说∶"就这里啦!"不到三个月,窑建成了。因为窑是依山而建的,形如卧龙,所以人们称之为龙窑。

云上世界

财迷婆婆摄

这是一座规模空前、结构精巧的窑炉。总长48.3米,坡度19.5°,分为窑床、火膛和烟口三部分。火膛有前后两个,前膛为长方形,后膛为葫芦形,高处有1米多。部分床段为内外两层,窑壁内面有一层薄薄的烧结窑孔,窑床底部用碎石块铺就。烟口为梯形。

窑建成后,瓷器产量一下提高了不少,瓷器品种也多了起来,尤其是创烧出了一种名扬天下的青白瓷。

河水静静流着,

我的思绪也随着流水不停地流动起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我想,

这就是为什么宋人和今人

同时选择在这里建窑的奥秘所在吧。

编辑:吴晴杰江丹

审核:胡兴运

文字:《丝路源典水木浮梁》冯云龙

往期精选

浮梁这个全国文明村,不仅有“颜”而且有“味”

非遗传承

浮梁大山里的传统美食技艺

迅速行动担当作为——浮梁县文旅局传达贯彻市县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精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1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