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优势 >> 改革发展之旅河北沙河产旅融合发展企业成为
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记者曹智田瑞夫
“沿着高速看中国”河北篇·改革发展之旅
产旅融合发展企业成为景区
——走进沙河市
金沙河集团河北公司生产车间外景。河北日报记者田瑞夫摄
驱车从京港澳高速沙河收费站驶出,几分钟后,记者就来到位于沙河经济开发区的沙河市鸿昇玻璃产业科技园。
走进园区,八面依次排开的徽派景墙展示的“鸿昇绿岛·湡水八景”,让人感觉进入一个别致的景区。几十米外的文化长廊里,从石头到玻璃的生产过程一一展现。长廊的另一端,布满了琳琅满目的玻璃产品和艺术品。
玻璃产业是沙河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当地通过去产能、深加工、延链条、促融合,产业逐渐实现转型升级,高端化、多元化、链条化、绿色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凸显。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当地大力推进工业旅游、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沙河市鸿昇玻璃产业科技园建于年,与河北德金玻璃产业科技园共同构成总面积.4万平方米、核心景观区面积82.6万平方米的德金·鸿昇玻璃产业科技园,是邢台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重点打造和推介的工业旅游观摩点。
“从去年9月举办的邢台市旅发大会至今,已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鸿昇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副主任张栋介绍,目前,德金·鸿昇玻璃产业科技园是沙河市唯一一家开展工业旅游的玻璃生产园区。
“大多数人来这里之前,并不了解玻璃的生产过程。通过园区游览,就能清楚地了解玻璃的整个生产流程。不过,在去生产线之前,请先看看我们的环保设备。”说着,张栋引领记者来到企业的环保工作室。
“排放口的二氧化硫浓度为每立方米0.6毫克,氮氧化物为20.2毫克,烟尘为1.8毫克,均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指着该公司窑炉烟气脱硫除尘监控系统上显示的读数,张栋介绍,在环保设施建设过程中,企业投巨资首次引进德国、加拿大等地的先进环保设备,成功实现了“烟雨消白”,趋零化排放效果在全国玻璃行业中排名第一。
在环保方面,他们还设置了“车间气象站”,实时监测车间内PM2.5、PM10、噪声等环境指标,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力打造行业“无尘车间”。
走进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一块块透亮的玻璃从窑炉中不断生产出来,经过一道道切割工序,成为各种定制的形状。
该生产线为“一窑两线”超白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是该公司年与中建材集团合作投资5.8亿元将一条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升级改造而成。生产线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生产设备,在横火焰玻璃窑炉中使用零号纯氧枪、最新鼓泡技术及纳米保温材料等,技术、节能工艺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玻璃产品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基板、高档汽车玻璃、高端制镜、高端显示器等。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就使用了鸿昇的超白玻璃。”在产品展示区,指着一块超白玻璃,张栋介绍,一般玻璃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绿色视觉效果,但超白玻璃中氧化铁含量是普通玻璃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具有类似于无色水晶的外观特性。并且超白玻璃中含有的杂质较少,在物理性质上比普通玻璃更加稳定,很适合在大型建筑中使用。
超白玻璃科技含量高,技术壁垒较高,生产控制难度大,而鸿昇玻璃有限公司年可产1.1毫米以下各类型号超白电子玻璃万重量箱,得到了许多汽车、电子产品厂家的青睐。
湡水八景、绿色车间外,鸿昇创意馆、中国玻璃艺术馆等颇为吸引人们的目光。据介绍,为了充分展现玻璃的科技、艺术、历史、文化,德金·鸿昇玻璃产业科技园重点打造了20多个主题景观,成为集工业、生态、人文等于一体的创新型旅游度假区。
鸿昇玻璃产业科技园一侧,一辆辆大巴车带着一批批游客驶入同样为旅游景区的金沙河集团河北公司。
“开展工业旅游以来,游客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平均每天接待游客约人次,最多的一天接待游客1万人次。”金沙河集团河北公司经理左红军介绍,金沙河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挂面加工企业,下属14家子公司,日处理小麦吨,日产挂面吨,来这里参观的游客能够充分了解面粉、挂面的生产过程。
随着机器声响,富强粉、精粉、麦胚等各种制成品不断形成。“小麦研磨是将小麦由内向外层层刮剥,轻研细磨成粉,这样就能不破坏原有的营养成分。”在该公司吨制粉车间,工作人员指着台正在生产的磨机介绍。
从年4月开始,金沙河集团开展工业游项目,带动了沙河市工业旅游发展。截至今年5月底,该集团共接待游客多万人次。年,金沙河集团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沙河市充分发挥产业特色优势,推出鸿昇玻璃、金沙河集团等工业旅游项目,全面展示产业转型、生态环境、企业文化等特色旅游新业态,实现了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沙河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河北日报记者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