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店窑窑址位于我市婺城区琅琊镇铁店村。铁店村与白沙溪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依山傍水,植被茂盛,盛产松木,多粉砂岩。铁店窑遗址分布范围集中在铁店村四周平方米左右的山坡上,窑址形状中间低、两边高、窑身落在山脊上,由南向北逐步增高,是典型的龙窑结构。据考证,这些古窑均为宋代龙窑,烧制时间从北宋延续到元代。
铁店窑产品种类丰富,以乳浊釉瓷为主,盛产高足杯、茶入、碗等。还有花盆,三足鼓钉洗、鬲式炉、盂、灯盏、带流瓶、盘、盖等。乳浊釉是一种二液相分相釉,又称窑变釉、花釉。这种釉具有荧光般幽雅的蓝色光泽。铁店窑大部分产品釉色呈天青色,小部分呈天蓝色和月白色。
铁店村四周遍布窑群,其中有3座窑炉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这三座窑炉位于铁店村西南仅米处。3座窑炉联结在一起,长约米。现存窑包均南北走向,南高北低,窑头在北、窑尾在南、形如卧龙,故名为龙窑。所烧乳浊釉瓷产品,计有5种规格的花盆;有3种规格的3足鼓钉洗;有3种开关的鬲式炉;还有盂、壶、甁、碗、盘、盏、长腹罐、高足杯等各种产品。这些产品胎骨有厚有薄,装饰手法有控压、模印、划纹等。施釉技术分两次上,第一次浸釉,釉层极薄,待浸釉晒干后,再浸上第二次釉,然后依次烧制成功。经过这样烧制的乳浊釉瓷,釉色滋润,色泽鲜艳,独具特色。
铁店窑乳浊釉瓷除了用两色浸釉通体施釉的独创方法,使器物增加美感一大特色外,还有另一大特色即生产陈设器物,如各类花盆、三足鼓钉洗等产品为其所独有。正由于其独特,加上造型优美、釉色瑰丽,所以产品往往供不应求,畅销全国,还远销到朝鲜半岛、日本及东南亚各地。铁店古窑址群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小时候,我仅知道江西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长大些才了解浙江有龙泉青瓷,对婺州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后来因为喜欢上了古瓷器的优美造型,其结构简洁典雅,线条流畅,多次在古玩市场及博物馆展览馆里驻足凝视观赏,就萌生了兴趣。读了一些专著,去了几处发掘现场,才慢慢懂得了婺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珍贵价值,英文单词中的“中国”二字正是瓷器之意,更增强了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要深入了解、研究、探讨婺州窑,不能不涉及两位真正熟知婺州窑,真正有学问且仍在作学问的大师级人物。一位是陈新华,另一位是曹兆浦。
陈新华是省非遗婺州窑烧制技艺传承人,浙江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所长。他能熟练掌握传统婺州窑制作的全过程,拥有精湛技艺,其代表作《古婺遗韵》《婺窑刻花长颈盘口瓶》《原始青釉螭龙耳尊》等曾获多项重要奖项。陈新华亲自打造了中国婺州窑博物馆,亲手开设了婺州窑陶瓷研究所。他研习汉灶婺州窑技术,努力重续婺州窑传奇,又与瓷器市场新锐方益进的“古婺窑火”合作另辟蹊径,将婺窑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在设计和制作上不断创新,为婺州窑的发展呈现出更多可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认定,陈新华是婺州窑的奠基者,传承人,称得上是婺州窑的领军人物。
曹兆浦是一位痴迷婺州窑陶瓷的收藏者和守望者,婺州窑就是他眼中的一个传奇。受其姑父吴立山影响,曹兆浦从5年开始专注于婺州窑的收藏与研究。现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陶瓷组鉴定专家,江苏省古陶瓷研究副秘书长,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婺州窑专业委员会主任。他又是金华市博物馆优秀志愿者,市博物馆婺州窑陈列馆的讲解员,在国内报刊上发表过数十篇关于婺州窑研究的文章,多次应邀到高校和博物馆做学术讲座。
曹兆浦从捡拾一堆碎瓷片开始结缘婺州窑,时在5年,地点为金华古城遗址建筑工地。这一“低头模式”让他辨识出龙泉窑、越窑、影青和景德镇青花瓷,同时认识了本地的铁店婺州窑。接着查阅书籍文献,在金华旧书摊上淘得一本贡昌所著的《婺州古窑》引起他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