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优势 >> 江西鹰潭角山窑场有多种不同风格的窑炉,填
角山窑场始烧于商代中期,终烧于商代晚期,历时三、四百年。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商业性窑业生产基地。透过这些历史遗存,可以窥探到角山先民在制陶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
角山窑场拥有多种不同风格的窑炉,生产不同质地的陶瓷器。
角山窑址共发现窑炉遗迹9处,其中烧成坑3座、圆窑3座、马蹄窑2座、龙窑1座。
按照烧制陶器的技术阶段分析,烧成坑和圆窑属于初级阶段的窑炉,火力无法完全控制,烧成温度较低,只能烧造低温的夹砂陶、泥质陶等,无法烧制印纹陶;
马蹄窑属于倒焰窑系列,即火焰燃烧后,经过窑室顶部,又折向下部窑底向外喷出。这样的火焰在窑炉内循环升降,促成窑温升高。
龙窑则属于平焰窑,相对来说是窑炉发展的较高水平体现。龙窑具有自然抽力大,升温快的特点,可以高温烧造器物,为烧成瓷器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龙窑装烧量大,批量生产陶器也成为可能。
多种不同技术水平的窑炉共存,说明生产水平参差较大,是不同产品对窑温不同需要的反映,也从另一侧面看到了窑址内出土大量残次陶器的真正原因。
马蹄窑和龙窑的发现,说明至迟在商代中期,圆窑系统与龙窑系统在江南并存,半倒焰马蹄窑与龙窑一样代表着江南地区窑业的技术文化特征,并将半倒焰马蹄窑的发生期向前推进了数百年,为研究南北方窑业技术以及半倒焰马蹄形窑的起源提供了新材料。
角山龙窑继吴城龙窑之后的发现,填补了我国龙窑烧造史上的一段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