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全国唯一苏州惊现明代冷热窑床砖窑

发布时间:2024/8/26 12:46:58   

本文转自:名城苏州

“绝对具有唯一性,在中国古代窑炉史上是没有这种结构的!”

日前,位于相城区的陆慕元和塘古窑遗址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其中,一座被称为“陆慕窑炉”的罕见明代砖窑被发现,内部竟然同时有“热底”和“冷底”两种窑床存在。

同时,古窑里发现50余件明清金砖,拓有嘉靖、雍正、同治以及光绪年号字样铭文的金砖均有发现,丰富了现存御窑金砖的历史记录。

苏州发现中国唯一的冷、热底窑并存的金砖窑炉破土而出

5月25日上午10点,看苏州记者来到位于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元和塘两侧的明代窑址群遗迹。在四面被防护墙围起来的遗址里,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负责该项目的领队刘芳芳正带领团队进行挖掘工作。

“年,因为发现有一撮红烧土,我们断定地下有窑炉。”刘芳芳指向不远处的陆慕元和塘古窑遗址,“没想到,这撮土给了我们这么大的惊喜。”

自年开始,由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南京大学组织考古勘探队伍,对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元和塘两侧,陆慕老街商住项目地块进行考古勘探。

勘探期间,发现有红烧土的存在,“古代的生活遗存不会有这么鲜艳的红色。”刘芳芳由此推断地块下方有窑炉。历经前后两个阶段,发掘该处窑址涵盖遗迹48个,其中12座砖窑保存较为完好。

“窑2就是最引起专家浓厚兴趣的陆慕窑炉。”刘芳芳介绍说,“明清时期的窑炉直径普遍2米左右,像这样直径为5米2,外形看似Ω型的窑炉十分罕见,目前史料也没有记载。”

不仅是规模大,陆慕窑炉6个扇形烟道的设计,也让各方专家们惊喜不已。

“只有烧制金砖才有需要这么大跨度的烟道。”在现场,刘芳芳向记者展示她构想的金砖安放方式。

和御窑金砖博物馆的烧窑老师傅们研究后,刘芳芳确认了她的大胆猜想,“这个烟道实则是烧制金砖的窑床,金砖以人字形的方式摆放。以这样架空的方式,利于热流循环,金砖也可以得到均匀受热,以此提高金砖的质量。”

据悉,以往考古发现的窑有热底和冷底之分,像“陆慕窑炉”这样二合一的窑炉,目前在全国“独一份”。它意味着苏州江南地区“民窑官用”的历史事实,也象征着明清时代苏州地区劳动人民绝妙的智慧结晶。

窑2的冷底窑部分

“这是土与火的艺术达到一个高峰的体现啊!”凝视着脚下的“陆慕窑炉”,刘芳芳感慨万千。

50多块金砖,中国第二个“金砖博物馆”

目前陆慕元和古窑遗址发掘中,出土明清金砖等文物约50余件,众多宋代陶灯、陶制花瓶等珍贵文物。令人惊喜的是,50余件明清金砖,跨越明清两个朝代,拓有嘉靖、雍正、同治以及光绪年号字样铭文的金砖均有发现,丰富了现存御窑金砖的历史记录。

“苏州金砖博物馆的专家,得知发掘的金砖里有一块雍正字样的金砖,如获至宝!”刘芳芳认为,这块金砖补全了苏州缺失的内容,由此也体现了出土的这些文物的研究价值。

在窑2中,还挖出一块“棺材盖板”样式金砖,这块长73宽46厚11厘米的金砖,足足百斤重,它的出现彰显了苏州生产尺寸的金砖记录,也极大的展示了苏州江南的独特的风土文化。

随后,刘芳芳为记者详细讲解带有“雍正”字样的金砖精妙之处。“评判一块砖的好坏,先看断面。颜色纯青,质地细腻如面粉,紧密没有气孔,敲击时声音清脆,这就是一块好砖。”而达到这样的高品质的“细料方砖”则要通过极其繁琐的工序。

“金砖的制造工艺讲究、耗时漫长,需要经过选泥、练泥、制坯、阴干、烧制等29道工序,每个步骤和一年中的24节气是密切相关的,一道工序做不到位则前功尽弃。”经过最后一道沥浆工序,过滤残次品,也就保证了金砖的品质,但同时也降低了金砖的产量。

苏州傍水的地理环境造就苏州御窑金砖

在现场,记者留意到遗址东边靠近一条河流,一问方知其中奥妙。原来陆慕元和古窑遗址临近的这条河,是大运河的元和塘河段。

“有一句话叫做‘紫禁城是运河上漂过来的’,这里烧制的金砖通过元和塘运出去,再通过运河到达京城。”刘芳芳告诉记者,烧制金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所以每一个窑厂都会有自身的配套设施,烧制完成的金砖通过水路运输,一是窑厂靠近河流,水路运输更为快捷,二是水路不容易颠簸,可以减少产品的损伤。”

“所以人家尽枕河的苏州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路让金砖才有了便利的生产和运输。”刘芳芳说。按照文献的记载,在当时陆慕有一个码头叫做‘金砖码头,“有一天,我们能顺着这条水路找到曾经的金砖码头。”刘芳芳抛出了一个新的工作计划。

看着眼前的苏州陆慕元和塘古窑遗址,刘芳芳颇为感慨,“从考古研究的角度来说,这片平方米的遗址研究价值,极为深远。

陆慕窑炉意味着从宋代开始,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且基本从来没有中断过。它的规模较大,作为一个民窑达到这样的规模,在南方地区是非常震撼。苏州历史上是不烧制瓷器的,但我们可以烧出最顶级的陶器,那就是金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5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