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优势 >> 一件瓷器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瓷器,是令人难以理解的。
说它宝贵,它不过是平民生活中用到的瓶瓶罐罐、碗碗碟碟、在寻常家庭的橱柜里、超市的货架上,比比皆是……
说它寻常,它又是博物馆里的珍稀文物,是学者和收藏家争相品鉴的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经常拍出天价……
瓷器,总显得那么亲近,却又那么生疏;那么稀松平常,又那么高高在上;那么人尽皆知,又那么百思莫解。
一件瓷器的价值,由什么决定?是年代,是出身,是造型,是颜色,还是工艺?当一件瓷器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如何欣赏?我们欣赏的又是什么?人人都会说瓷器很美,但它究竟美从何来?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瓷器为何如此重要?
人们都知道中国瓷器的鼎鼎大名,却似乎总缺乏一个认识的切口。循着怎样的联系和线索,才能真正踏入瓷器的世界?
中国瓷器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艺术品,另一个是日用品。
瓷器,如今已是公认的大雅之物,然而想一想它的来历,却又会发现,瓷器原来也是一个大俗之物。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直接源于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人们把和泥、造型、焙烧,制成坚硬的器皿,用于吃饭、喝水、储存食物等日常用途。
人类烧造陶器的历史足有万年之久。新时期时代,地球上凡有人类聚居的地方,只要具备最基本的生产条件,差不多都能烧造出陶器。
然而,只有中国人又往上走了一步,把粗糙的陶器变成了精致的瓷器。
烧造瓷器,至少需要三个先决条件,在同一时空中发生反应:
一是瓷土或高岭土的应用,二是窑炉烧成温度达到°C,三是釉的发明。
其实,至晚到战国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这三个先决条件,然而直至四五百年之后的东汉后期,才成功地烧造出了今天意义上的瓷器。似乎,在这长达四五百年的历史时期里,这种“三合一”的机缘巧合,就一直不曾发生过。
可见,瓷器的诞生之路,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并非一帆风顺,期间还充满着不确定性,甚至是偶然性。
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常常受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共同支配。
瓷器的发明,也像是偶见倾心之后,中国人的一场执着追求。那么,中国人为何如此执着?如果只从技术条件是否满足来入手,显然无法解释这个历史选择。
这时,可能就需要从技术层面,放大到更广大的文化视野。这时也便会发现,中国瓷器的发明,可能还有第四个重要条件:“尚玉”的文化传统。
从文明初现曙光开始,中国人就对玉石情有独钟。这份偏爱,在人类历史上也绝无仅有。中国人天生喜欢温润的玉石,到后来,君子比德于玉,玉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思想内涵。
因为“尚玉”的文化传统,当陶器表面偶尔又反复出现如同美玉的“光泽”时,中国人显然会更加敏感,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创烧,最终烧出了带有玉质感的瓷器。
泥土只是泥土,却在中国人手中,最终变成了像玉一样的精品。以玉喻瓷,在历代文人笔下比比皆是。似玉的精致化审美追求,也一直是中国瓷器追求的审美境界。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强调工艺技术,然而,技术虽是先决条件,有时却不过是偶然因素;能够成为必然的,都要交给人心来主宰。
如果,你也想一探古玩圈究竟
如果,你也想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学习交流
从陶器到瓷器,是人们为改善自身生活所做的一种努力。这个时候的瓷器,也依然为了服务于实际生活。
等到现实生活中的瓷器足够丰富,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衷于更高的美学追求。越来越多精美的瓷器,被赋予了多样的装饰、多变的釉色,成为人们赏心悦目的欣赏对象。
陈寅恪有著名论断:中国文化造极于宋世。今天的人们也常说,宋代美学是历史上的巅峰。但是,究竟为何,似乎又不知从哪里说起。
如果需要找一个案例来验证这样的“公论”,那么可能非宋代瓷器莫属。
宋代是市民生活极为丰富的朝代,也是瓷器生产兴盛、品类繁多的时期,它上承唐代瓷器发展的开端,下启元、明、清时代瓷器的繁盛,传世的名窑名瓷迭出。
顶尖的宋瓷有一个共同点:简洁,它们没有具体的纹饰,也没有华丽的造型,它们所有的美,都集中在两处:一个是色彩,一个是质感。
在瓷器的历史中,只有宋代瓷器,对简洁的美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执着的追求;也只有宋代的高档瓷器,是以不计工本的方式,以最苛刻的标准,追求最好的色彩与质感。它们不是作为工艺品被制作的,而是作为当时最前卫的艺术品被创造的。
宋瓷,以青瓷、白瓷以及黑瓷为主。这只是大致分类,瓷器真实的样子还要细腻得多。
中国人在青瓷的釉上烧出了各种优雅悦目的青色:青绿、青黄、淡青、翠青,等等。宋代厚釉技术,又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汝窑的“雨过天青”,官窑的“粉青”,龙泉窑的“梅子青”……每一种颜色,仿佛都蕴含着一种意象,那是只有通过敏锐的感官才能呈现出的眼之所见和心之所想。
宋代的白瓷之冠,来自定窑,器物仍以日用器居多,却在瓷塑、刻花印花技艺上达到了新的高度,精细流畅,而不失自然。庄重的暖白中,浮动着恬淡的生机。白是极致的朴素,而在极致的朴素中,又有无限的神采。
黑瓷,好像是宋代人的专属,因为除了他们,没有哪个朝代的人那么喜欢黑色的瓷。因宋人的生活中流行“斗茶”,黑釉茶盏胎厚宜于保温,釉黑又利于衬托茶沫,所以流行大江南北。建窑黑釉茶盏,釉面有自然形成的各种结晶斑纹,如“兔毫”,如“滴珠”,如“鹧鸪斑”,受到人们的喜爱。
宋瓷所追求的,便是用自身可见的色彩与质感,去包容这个世界带给人的、各种难以形容的经验和感受。只有明白自然之微妙、珍重生活美意的人,才能明白为何宋代人在瓷器上倾注那么大的心血。宋瓷,是宋代人穷极人力而后敬畏天意的艺术表达。
今天常有人疑惑:当代人用的瓷,和古人烧造的瓷有什么差别?为何古代的瓷那么有价值,难道只是因为年代久吗?
的确,物以稀为贵,从收藏品的角度来说,稀缺性、审美、历史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古物总有几百年的历史沉淀在里面,现代做出来的难免少些无法替代的韵味。而且,很多传世瓷器,一定是在当时的烧造环境下做出的质量最好的,才被一代一代藏家留传到今天。
然而,除去这些,古代瓷器的可贵之处,有时可能不在于瓷器本身,而在于它与人的联系。
过往兴衰,很多东西都已经变了:有些工艺失传了,有些配方遗落了,有些釉料枯竭了,有些烧造环境很难复现了……有些东西也一直没有变,比如瓷器的身份,它依然是日用品,也一直是艺术品。
今天作为日用品的瓷器,仍在流水线上被生产。作为艺术品的瓷器,也在不断地被穷其新意,或是借古法之名,予以传承。我们几乎可以断言,今天的科学技术一定远超古人,哪怕复制一套古瓷,也可以做得更加坚固、更加光洁、更加圆满无瑕疵……
然而,美的尺度,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它所建立的美学,它所揭示的内涵、它所跨越的时空,以及它所盛放的人心与情感。
宋以后的朝代,瓷器工艺有了更为先进的水准,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尤其在明清宫廷,瓷器造型更加繁复,颜色更加鲜艳多彩,甚至很多器物已经到了炫耀技术的程度……
然而,我们却发现,很多繁缛巨丽的瓷器可以激起我们的惊叹,但是距离我们的生活却如此之远,与我们心中本真的感动,也难以相及。
不如重新思考一下,瓷器因何而来?瓷器的美,又是如何诞生的?它源于一种单纯的爱美之心,一种人与自然之间天然存在的、精神性的联系,一种人在自然的宠爱之中所获得的温暖与骄傲……
或许,只有循着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瓷器的价值,找到我们努力维护与留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