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他们都揣着不一样的故事,那些选择回到乡下

发布时间:2025/6/8 14:06:04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

这几年,我们听到身边太多人说着“回乡养老”、“去乡下种田”、“提前退休”……去乡下,换一种生活方式,其实是很多人心底的一道风景,或者是给自己预留的一个角落,但终其一生,真正将它实现的人却少之又少。

于是,我们找到了一批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样态的人,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回到了乡下,住进了乡居,乡居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他们的经历或许会给你一些启发,甚至会为你的乡居计划充满最后一格勇气。

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

他们为什么搬到乡下?

乡居生活改变了你的什么?

曾经的担忧解决了么?

……

8月份,一隅·九间堂将迎来它的首个开放日,我们不知道它迎来的第一个主人会是谁,为什么而来,又会给九间堂注入怎样的情绪和新生。会不会是下面乡居主人档案里面哪位有故事的人呢?

Nyangsoop

年龄:25岁

坐标:韩国首尔

乡居状态:独处

1、为什么搬到乡下?

Nyangsoop25岁,搬出来之前每天忙到深夜,拿着工资却感觉不到快乐。她怀念小时候住在乡下奶奶家的感觉,总是无忧无虑,所以Nyangsoop决定搬到乡下。

2、乡居生活是否让你失去城市重要的东西?

“没关系,反正本来也一无所有,所以没什么可怕的。”Nyangsoop拿自己的存款,改造了奶奶家的老房子,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觉得厨房墙壁褪色,就自己买了瓷砖贴上。太大面积的地方,就自己刷油漆,一切亲力亲为。

3、觉得乡居生活最美好的事是什么?

四季分明,和城市感觉不一样。春夏万物复苏生长,一切都充满着希望。秋天果实成熟,能吃到最新鲜的柿子,还能用来做柿饼和柿子酱。冬天,世界陷入白茫茫,看着漫天大雪,在家里烤暖炉,做烤地瓜。

4、乡居生活有什么不足?

自己改造的房子有时候会不太灵光,电器容易出问题,如果生活基础设施能更完善对于久居会更好。另外就是自己一个人住久了,会觉得有点孤单,所以我领养了一只流浪猫。

5、乡居之后的收入来源?

“我是一个自由插画师,平时就画画赚钱,钱够花就好,那些奢饰品包包首饰,别墅豪车,对我来说没有什么诱惑力。”

从前忙着上学和工作,从没有机会下厨,现在Nyangsoop也跟着菜谱慢慢学,发现竟然非常有趣,满足感爆棚,所以有个能下厨的大厨房还是很重要的。

王暖暖

年龄:80后

坐标:北京

乡居状态:下乡养娃

1、为什么搬到乡下?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80后,从小就住在胡同,前后几排房子的孩子都认识,街坊邻居就像一家人。毕业以后暖暖也喜欢折腾,从基金会到NGO,徒步过全国各地很多的乡村小学,上山进村,为了梦想什么都不图,也从不觉得辛苦。

在城市里,每个人都拼命赚钱,暖暖和丈夫在工作中结识,一对儿女也从出生就被各种培训班包围,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很难停下来,所以夫妻俩决定搬到农村,下乡养娃。

2、选择房子的标准?

18年的夏天,王暖暖脑门一拍,一个人开了80公里去北京的郊区看院子,老砖老瓦老房梁,阳光洒满整个院子。屋后有野山,不远处有水库,天也蓝的不可思议。隔壁村子有小学和幼儿园,于是这里就成了他们在乡下的“家”。

3、对房子做了哪些改造?

虽然没有什么装修经验,但王暖暖还是决定自己承担设计的大任——拆除了吊顶,保留了老梁,刷了白墙黑瓦,在北房和西厢房中间还搭建了阳光房和洗手间,最后在院子里规划出了滑梯、游泳池、小菜园等。原本破破烂烂多年的荒宅,就这样惊艳翻身了。

改造的过程美好也艰辛,如果能有一套完全满足需求的乡居,王暖暖觉得那可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毕竟很多人迈出城市的念头总会被乡村居住条件打消。

4、最爱的房间设计?

厨房+餐厅。

对于之前从不会做饭的暖暖,来到了这个没有外卖的乡下,靠着网上菜谱,如今也可以从面包蛋糕,到肉夹馍鱼肉泡饼,都不在话下了。厨房中岛的设计也让暖暖和孩子们有了更多的亲子互动空间,一起做料理,一起享用美味,在妈妈的熏陶下,两个小朋友也爱上了下厨,动手能力超强。

由于大餐桌有两米多长,所以除了日常一日三餐,平时一家人也爱在这里学习、写字、或者画画,特别宽敞。

5、在乡下养娃的体验?

以前住在城里的时候,一直有老人和阿姨照顾着,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做饭和做家务,看似不错的生活,对于暖暖来说反而没有真正的生活过。

而住在乡村的这些日子里,一家人每天一起做饭、一起打扫,享受更加专注的生活,享受大自然带来的馈赠,反而成为了他们最美好的日子。天气暖和的时候,兄妹俩一起骑车上学,没有城市里的堵车和喧嚣,有的是乡间小路,可以路过果园、路过马和牛羊。周末的时候,一家人会去爬爬山,或者去水库遛弯,一天安排的满满当当。

风一样的孩子们,就应该在大自然里自由的奔跑,玩耍,这大概才是孩子们童年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老黄甜甜

年龄:60后80后

坐标:北京

乡居状态:夫妻创业

1、为什么搬到乡下?

从小在农村长大,在北京打拼了20多年的老黄,依然怀恋过往的田园时光。可放弃一手创立的广告公司,勇敢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60后的他,还做不到跟年轻人一样潇洒。直到遇见甜甜,一个80后姑娘。播音专业出身的甜甜,骨子里厌烦了循规蹈矩。

有一天,老黄和甜甜来到景德镇。路上随处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窑厂,里头摆满了造型各异的泥胚,回北京后,老黄先按耐不住了——“不如到乡下去,安安静静地做个手艺人。”而甜甜,选择无条件追随。

2、如何打理乡下宅院

老黄和甜甜并没有大刀阔斧改院子,一来是精力和专业技能的限制,二来他们也想保留院子的老味道。

于是,他们只是在院子里种好花,围起篱笆,养两只大白鹅,偶尔还能收到“小礼物”。再搬来一张老人椅、摆上一套茶具,午后窝在小池塘边看看书、喝喝茶,就足够惬意了!

3、在乡下创业的困难

困难当然是有的。老黄和甜甜在屋后空地第一次自己摸索着砌窑、烧制,不知不觉到了年,已经经历了7次烧窑。可就在在进行第八窑的烧制时,窑内发生严重坍塌。想到大年三十都没得休息,还在一个劲清理窑炉、准备木柴。就眨眼功夫,一个月来的前期准备全都付诸东流,两人心都碎了。

但就在在支离破碎中,两人却意外发现了一种釉色,恰巧,就是此前数次尝试都不曾得的。

4、乡下创业的惊喜

除了制陶,乡下的创业生活还让他们机缘巧合下结识了谭师傅,认识了另一门手艺——织夏布,谭师傅全家族的人都以织夏布为生计,可收入微薄使得愿意继续做这个的人越来越少。

但谭师傅不想放弃,虽然年逾50,但依然每天凌晨5点开始劳作,几十年如一日。

于是,老黄和甜甜的工作坊也纳入了织夏布手艺,乡居工作变得更丰富也更有意义,老手艺借由他们,也延长了生命线。

孙老师夫妇

年龄:年逾花甲

坐标:合肥

乡居状态:归乡养老

1、为什么搬到乡下?

孙老师夫妇当了一辈子老师,带过太多学生,也把自己的儿女抚养长大,如今他们年逾花甲,想把年轻时候忙忙碌碌错过的浪漫补回来。

于是,老两口从合肥市里搬到乡下,计划在这套㎡的房子里度过自己的晚年。

2、喜欢的乡居风格

孙老师在乡下选了一套面积不大的房子,室内装的温馨静雅,墙面不刷漆保留红砖墙,墙上不挂电视而是选择装置物架挂装饰画,让家里书香气十足。老两口平时都爱摆弄花草,所以家里有随处可见的绿植。

客厅里有个小餐桌,虽然比起别家几米长的餐桌小了一点,但是对于两个老人来说足够了。

3、对乡居生活的硬件要求

孙老师在给自己和老伴选房子时,特意留意了房子的便利性,对于他们来说,乡居已经不是追求新鲜或者颠覆的生活,而是找到匹配心境的一个家,过于“原生态”的房子并不在孙老师的考量范围内。

如今的一百平米里有完备厨卫设施,热水、供暖、供电和网络都很稳定,即便住在乡下,儿女们也都能放心。

回到乡下,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是个终极梦想,有人20岁抵达,有人70岁抵达,有人一生也从未抵达,这些已经实现乡居的人,像一面镜子照向我们,你的理想生活在哪里?你打算何时启程?

当然,完全亲力亲为的乡居生活其实困难重重,而一套已经一切就绪的房子,或许就是推动你迈出最后一步的力量——

1、担心误入深山老林?

一隅宅居的选址位置优渥,交通便捷,周遭风景绝佳

2、自己改造辛苦又无头绪?

我们的院落由专业的建筑、室内和景观设计师联合打造,设计自由度高、配套完善,满足休闲、养老、创业等各种需求

3、担心租房周期不灵活?

我们采用长短租结合的出租模式,一天、一年或者更长,提供丰富的居住周期选择

4、后顾之忧?

我们拥有乡村当地最好的资源,能助力每个宅居主人无后顾之忧地实现乡居理想,享受生活以外的事,全部由我们搞定!

我们是回到乡村的一群人

以建造家园的标准打造一隅宅居

希望这里的某一间房子

能承载你最理想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93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