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联合共鉴长沙窑高温釉上彩瓷的检测分析

发布时间:2025/7/9 12:37:59   

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长沙铜官窑遗址是长沙窑瓷器产地,其彩瓷独树一帜,在9世纪即享誉海内外,堪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颇受学界重视。20世纪80年代之前,研究者普遍认为长沙窑彩瓷是釉下彩,并将其视为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这种观点被写进权威论著中,在学界和社会公众之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然而,随着科技检测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类别的长沙窑彩瓷经检测被确认为高温釉上彩瓷,反倒是在其中至今未检测到典型的釉下彩瓷器,同时关于长沙窑彩瓷工艺的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议1。近年来,在配合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考古发掘中又出土了数量不少的长沙窑彩瓷,为明确这些彩瓷的工艺属性,我们在遗址内的石渚、年丰垸、灰坪和谭家坡等不同发掘区域,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彩瓷标本50余件,利用基恩士VHX-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发现这些标本的彩料在平面和断面上均有打破或叠压在釉层之上的现象,却没有发现一例具有典型釉下彩特征的制品。由此我们认为,高温釉上彩是长沙窑彩瓷的主流工艺,是否使用釉下彩尚存疑。为了进一步检验这一认识,我们挑选了4件具有代表性的彩瓷片送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无机材料实验室,就其成分与显微结构进行深入全面的检测分析。人物花鸟类的精细彩绘瓷是长沙窑彩瓷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因而我们首先着重检测了一件属于这类精细彩绘瓷的青釉褐绿彩花卉纹碟标本,检测表明这一类彩绘瓷所采用的所谓“类似于釉下彩的工艺”和“不典型的釉下彩”,事实上也属于釉上彩制品。其余三件标本为常见的青釉诗文、白釉绿彩、青釉褐绿点彩瓷三种,经检测也都属于釉上彩瓷。本次检测再次验证了我们关于长沙窑釉上彩瓷的认识,现将检测分析及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图一〕本次研究选取样品的外观照片

a.生烧的褐绿彩花卉纹碟残片b.褐书诗文壶残片

c.白釉乳浊绿彩残片d-e.青釉褐绿点彩残片

一实验样品与方法

1.实验样品

从肉眼观察,长沙窑彩瓷的彩饰主要施于透明青釉瓷和乳浊白釉瓷,彩饰的主色调为褐色与绿色。褐彩有褐红、褐黑等不同色度,部分绿彩绿中夹红,类似后世的苔点绿。彩饰的手法有描绘、点彩和诗文书写等几种主要形式,釉与彩在不同手法的装饰下造就了色彩斑斓的长沙窑彩瓷。本次检测的四件实验样品为:青釉褐绿彩花卉纹残片〔图一:a〕、青釉褐书诗文壶残片〔图一:b〕、乳浊白釉绿彩残片〔图一:c〕、青釉褐绿点彩残片〔图一:d、e〕。该四件实验样品均属于中晚唐时期长沙窑彩瓷的常见类型,具有代表性。

2.实验方法

本研究首先使用超景深体视显微镜(KeyenceVHX-E,Japan)对样品表面进行初步观察记录,随即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HoribaXGT-,Japan)对样品釉彩区域进行主成分分析,主要测试参数为:1.2mm光斑直径,30kV光管电压,0.mA光管电流,s采集时间,死时间控制在30%左右,数据处理方法为单标样基本参数法,标样为Corning公司的玻璃标准物质Corning-D。之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TescanVega3,Czech)及配属的能量色散谱仪(EDAXElement,USA)在低真空(15Pa)模式下,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原位无损的微区形貌与成分分析,具体测试条件见拍摄图像下方的参数栏。最后挑选有代表性的彩釉交界区域制作包埋截面试样,完成光学观察后,再经喷碳处理,最后在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模式下开展相应的微区分析。其中形貌分析使用背散射电子模式;成分分析时加速电压为20kV,点分析采集活时间s,束流1.5nA,计数率维持在cps以上;线扫描分析步进距离为0.10μm,线宽1μm,单点驻留时间μs,重复3遍取均值;面扫描分辨率设置为*,有效采集时间约为min,期间计数率维持在cps左右。

〔图二〕青釉褐绿彩花卉纹碟残件

二分析与讨论

(一)青釉褐绿彩花卉纹样品〔图一:a〕

该样品来自一件青釉褐绿彩花卉纹碟残件〔图二〕,出土于长沙铜官窑遗址年石渚发掘区H10③,敞口,折腹,圈足,胎色灰黄,着化妆土,青釉暗哑无光,剥蚀较严重,碟心用褐绿彩绘花卉纹。肉眼看褐彩有打破绿彩的现象,彩绘的先后顺序应是先用相对肥厚的绿彩绘花叶主干,再用细笔褐彩绘经脉、边沿等精要部位。该样品是一件生烧制品,由于烧结时间不足或窑炉温度不够,造成烧结致密化过程进行不完全,宏观上表现为胎体质地疏松,强度偏低,属于质量不合格的残次品。然而,正因其理化反应不充分,所以较大程度地保留了当时所用原料及工艺的原始信息,因而极具研究价值和代表性,我们对其做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以期复原此类长沙窑彩瓷的工艺技术。

1.原位分析

(1)彩、釉、胎体的主成分分析

我们使用ED-XRF对样品的褐彩、绿彩、透明青釉及胎体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表一],这件样品胎体中铁、钛等杂质含量相对较低,而氧化铝含量高达20%以上,这在同时期的南方诸窑口中是偏高的,暗示长沙窑可能已经采用了“天然二元配方”,即用伴生高岭土的瓷石矿原料作为高质量产品的胎料3。透明青釉中钠、钾元素含量较低,而镁、钙元素含量较高,另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磷,属于典型的草木灰釉。彩与釉相比,呈色元素含量显著偏高,如褐彩部分Fe2O3的含量达到11%以上,这说明褐色使用了含铁原料作为彩料;而绿彩部分的CuO含量达到3%以上,说明绿色为二价铜离子呈色。除了呈色元素的差别外,釉和彩在CaO含量上的差别也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96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