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实现先进陶瓷产业新突破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

发布时间:2022/11/17 16:34:39   

“年,基地实施重点项目13个,涉及资金18.76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2个,占比92.3%。1—7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4亿元,同比增长80.1%,其中,完成工业投资3.52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工业总产值22.86亿元,同比增长21.8%,工业增加值增速23.5%。”

8月31日上午,铜川市“加快项目建设奋力推进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八)在该市图书馆举行,铜川市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尚东伟以“实现先进陶瓷产业新突破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主题,向与会记者做了介绍,同时从“营商环境、旅游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答记者问。

尚东伟称,今年以来,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决落实新型建材和先进陶瓷产业链部署要求,围绕“一河两岸”建设总体布局,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环境、大抓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先进陶瓷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坚定发展方向,先进陶瓷产业取得新突破

聚焦主责主业,重点项目不断发力

今年以来,基地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做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全面落实“班子成员带头抓、职能部门尽责抓、党员干部一线抓”的重点项目包抓机制,千方百计促开工、全力以赴赶进度,3个先进陶瓷突破性项目落地建设取得可喜进展。一是总投资1.2亿元的碳化硅陶瓷超滤膜生产线建设项目,主要依托新加坡国立大学先进膜分离技术,从事纯水和污水净化设计建造、膜分离技术的研发推广。该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厂房装修和生产设备进场,预计年底投产,达产达效后年产值万元,3年内年销售额可达到2亿元以上。二是总投资3亿元的高端微型精密电磁阀生产线建设项目,是国内第一家高端微型精密电磁阀生产企业,已自主开发了13大类、50小类高端微型精密电磁阀。目前一期项目已进行试生产,全面达产达效后年产值万元,3年内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以上;年可申报为高新技术企业,未来可实现创业板或科创板上市。三是总投资1亿元的95瓷干法生产线项目,项目业主是静电除尘器用瓷绝缘子的专业生产厂家,是除尘器高压绝缘子瓷件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该项目正在安装窑炉,预计10月份投产,达产达效后年产值万元以上,3年内年销售额达到万元以上。

精准招商引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通过梳理电子陶瓷、航空航天陶瓷、生物陶瓷、环保陶瓷和高端陶瓷粉体等拟引进产业门类,探索了与高校合作孵化科研转换项目的思路,加强与咸阳陶瓷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明确了73个重点招商对象和潜在客户群体,参加京津冀、丝博会等招商活动26次,签约合同项目6个、协议项目9个,涉及资金29.66亿元。其中,铝基陶瓷复合材料轮毂项目,是国内首家采用铝基陶瓷复合新型材料制作铝合金轮毂的生产厂家,制成的陶瓷铝合金轮毂比传统A铝合金轮毂减轻20%左右,通过实现产品轻量化,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以绝对优势占领市场。纳米微晶陶瓷固态电解质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超硬纳米微晶陶瓷材料、微晶陶瓷玻璃、全固态电解质陶瓷片等,可应用在5G通讯、传感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市场等多个行业、领域。反铁电高端多层陶瓷电容器项目,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施,作为解决电子元器件部分材料的“卡脖子”技术项目,能够填补国内高端陶瓷粉体的空白,实现高端MLCC自主化,市场空间巨大。这几个项目和基地已入驻的几个种子项目,有望延链补链、做大做强、形成集群。

强化要素保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陕西省6大支柱14个重点产业领域的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化”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距离西安近、科技成果转化方便的区位优势,为切实增强产业发展的“含金量”,不断提升基地的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强根基、壮筋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报批储备了亩工业用地,完成铜川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园一期建设,建成了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采取超常规措施,加速完成了水电路气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在市纺织厂改造人才公寓35套,先进陶瓷产业园、建材产业园和国企旧厂房3个孵化平台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为入驻企业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二是基地的软环境不断改善。牢固树立全员参与招商引资,全员服务项目建设理念,在办理企业设立、项目备案等手续中,安排专人全程跟踪指导,以基地的热情服务提振企业的积极性。借力市上成立陕西青云智通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人才服务工作专班,协调解决企业人才引进、产业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弘扬耀瓷文化,产城融合持续推进

擦亮千年耀瓷文化招牌

“十里窑场不夜天,精比琢玉耀州瓷”。连续烧造年炉火不息的耀州窑,是当之无愧的北方青瓷代表,也是铜川人民最引以为傲的文化招牌之一。耀州窑文化基地年创建成为首批陕西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陕西省文化产业“十百千”重点文化产业园,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还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我们借助千年耀瓷文化和百年工业发展交织共融的独特优势,按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理念,通过对辖区11户国有企业留下的亩土地、20万平方米旧厂房进行改造、提升、复活,建设集耀瓷遗址观光、研发生产、工艺体验、文化交流、教学实习、会展交易、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目前,9个旅游板块已启动实施了6个。其中,总投资3.18亿元的大师创意园,建成铜川首家专业美术馆,完成国外艺术家驻场工作室改造和业态植入,研习基地、遗产酒店和窑洞民宿正在建设,很快将成为弘扬耀瓷文化的新基地;总投资1.2亿元的“耀瓷坊”中小企业陶瓷文化创新孵化基地,部分厂房改造、道路管网、景观园林已完成,正在进行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目前已有部分陶瓷、文创相关企业正在对接入驻。

提升产城融合生态环境

抢抓铜川列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试点城市的机遇,投资3亿元重点建设一条河和三个公园。一条河就是通过对镇区5公里的漆水河进行改造,建设水清、岸绿、路桥相通的生态廊道。三个公园即在镇区北端,建设占地亩的瓷韵绿园运动健身公园,南端建设占地亩的水韵公园,中间建设占地亩的耀州窑文化遗址公园。目前,总投资7万元的瓷韵绿园运动健身公园已建成投用,配套商业正在准备招标;总投资1.8亿元的耀州窑文化遗址公园,区域绿化及广场、走廊、踏步铺装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准备进行建筑设施改造装修。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将是吸引创业者和企业项目落地的粘合剂。

“下一步,基地管委会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全市新型建材和先进陶瓷产业链各项部署,在项目建设上、招商引资上、项目策划上、环境优化上等方面入手,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尚东伟说。

作者:本报记者冯永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4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