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光伏玻璃双寡头之一福莱特

发布时间:2023/2/11 0:50:26   

光伏相关阅读:

《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

《光伏龙头隆基股份》

《硅料电池片双料龙头通威股份》

《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

《硅片龙头中环股份》

《全球家用储能龙头派能科技》

《光伏胶膜龙头福斯特》

今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福莱特,公司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玻璃制造企业,主营业务为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和家居玻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光伏玻璃是公司最主要的产品。

光伏组件需要玻璃提供支撑、防护与透光。目前光伏发电主要依赖于晶硅电池技术,晶硅光伏组件结构类似于三明治,中间的电池片厚度仅为μm,而组件使用场景较为复杂,盖板材料需要具备抗冲击、耐腐蚀、耐高温等性能来提供支撑与防护。此外,根据实践经验,太阳光透过率每提高1%,光伏电池组件发电功率可提升约0.8%,盖板材料需要具备高透光率与低反射率,超白压延玻璃成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最佳盖板材料。

6年至年,海外需求主导,光伏玻璃形成双寡头格局。6年以前,光伏市场规模较小,且光伏玻璃的生产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当时市场由法国圣戈班、英国皮尔金顿(后被板硝子收购)、日本旭硝子和日本板硝子四家企业垄断。6年,福莱特率先打破技术垄断,开始光伏玻璃国产替代进程,年底,信义、福莱特名义产能分别为吨/日、吨/日,合计占国内产能的46%,占全球产能的29%,双寡头格局开始形成。年以前,光伏市场需求由海外主导,年开始补贴下滑给行业带来剧烈波动,年欧美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国内企业受到巨大冲击。

年至今,中国接力欧洲发展光伏产业,玻璃实现全面国产替代。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从年的11GW上涨至年的30GW,全球也从37GW提升至GW。然而,政策周期仍深刻地影响着产业的发展,补贴下滑与组件成本下降之间的滞后关系导致行业装机需求波动较大,如年国内新增装机达到53GW,年又回落至30GW,波动明显。拉长视角来看,全球新增装机量的增长推动国内玻璃企业不断扩产,年底,信义、福莱特名义产能分别为吨/日,吨/日,市占率约为50%,旭硝子等国外企业纷纷退出光伏玻璃市场,圣戈班等公司只剩一些产能较小的窑炉仍在生产,国内光伏玻璃企业实现了全面的国产替代。

生产技术进步缓慢,设备与工艺决定行业成品率差异。光伏玻璃的生产包含两阶段,一是热端,即玻璃原片生产,将低铁石英砂、纯碱、白云石、石灰石、芒硝、氧化铝、碎玻璃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投入窑炉,在窑炉内加热到℃后熔化,玻璃液流经压延机后实现定型,再通过退火、切割得到光伏玻璃原片,其中窑炉、压延机、退火炉等设备的性能与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把控,是造成行业成品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二是冷端,即玻璃深加工,将原片进行磨边、镀膜、钢化处理后,得到光伏玻璃成品,深加工环节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平均成品率在95%,行业发展早期,深加工产能不足且存在一定技术难度,专业深加工厂商享受超额利润,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原片厂商纷纷拓展深加工能力,目前已基本完成原片与深加工产能的配套。

窑炉尺寸大型化+工艺积累,推动能耗下降与成品率提升。在设备层面,光伏玻璃窑炉完成从吨/日到吨/日再到0吨/日的技术跨越,0吨/日窑炉相较于吨/日窑炉在能耗方面可节约10%,目前玻璃产线基本实现半自动化,提升自动化率带来的效率提升有限;在工艺层面,通过不断积累制造经验以及掌握关键工艺参数,行业平均成品率已经从60%提升至接近80%,未来成品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但幅度有限。

玻璃厚度降低是主要降本路径。为保证可靠的机械性能,近十年来单玻组件盖板玻璃厚度以3.2mm为主。双玻组件由于使用正反两块玻璃,在达到同等机械性能条件下,可以选用更轻薄玻璃,年上海SNEC展上双玻组件玻璃厚度为2.5mm,而年则降至2.0mm,目前福莱特、亚玛顿等企业则在进一步测试1.8mm、1.6mm双玻组件的可靠性,以期进一步降低双玻组件的重量与成本。

扩产周期长,生产连续性要求高,玻璃供给刚性。玻璃行业扩产周期长、停产成本高,从规划产线建设到窑炉点火后稳定生产一般需要两年到两年半时间,且点火后即需进行连续生产,停复产周期长,因而玻璃供给呈现刚性。

光伏度电成本快速下降,逐步实现平价。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带动电站初始投资成本以及光伏度电成本的下降,推动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水平从9年的8GW提升至年的GW,复合增长率31%。当前光伏发电成本(LCOE)已经降至41美元/MWH,与火电相似,光伏发电经济性逐步显现,未来将逐步迈入平价时代。

光伏进入平价时代,全球将迎来光伏装机高速增长。能源转型是工业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必然面临的选择,根据IEA预测,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方面作用下,光伏将成为未来装机增长最快的发电方式,到年成为最主要的基础能源。根据欧洲光伏协会的数据,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9GW,年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GW,年复合增长17%。

经济效益明显,双面组件渗透率快速提升。双面组件可以带来较高的发电增益,因而在背面光反射较强的区域双面组件经济性较为突出,从年开始国内多家大型组件企业已经进入双面组件规模化量产阶段,双面组件渗透率快速提升。根据CPIA预测,双面组件渗透率有望从年的15%提升至年的65%左右。

双面组件中双玻组件将是主流,透明背板或为部分需求。双面组件将具备两种形式,一是双面双玻,目前以2.0mm玻璃为主,1.8mm及更薄尺寸玻璃的适用性目前还在论证阶段;二是双面单玻+透明背板,即前盖板为3.2mm光伏玻璃,后面板为透明背板,透明背板相较玻璃最大的劣势在于耐候性、安全性与稳定性。目前双面单玻+透明背板渗透率降低,双面双玻为主流。

行业需求增长+渗透率提升,预计-年光伏行业对窑炉有效产能的需求将从2.11万吨/日提升至4.27万吨/日。年受疫情影响,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GW,延后需求将在年爆发,推动年新增装机达GW,未来在光伏发电经济性的推动下,新增装机量将逐年稳步增长。组件产量一般为当年新增装机的1.1倍,将从GW提升至GW。假设双面组件渗透率与双玻占比,并考虑到玻璃实际产能与理论产能之间的差异,预计-年对玻璃窑炉有效产能的需求为2.11万吨/日、3.09万吨/日、3.36万吨/日、3.82万吨/日、4.27万吨/日。

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年光伏玻璃持续供不应求。从供给端来看,国内企业(包含信义马来西亚基地与福莱特越南基地)-年有效产能预计为20、、、吨/日。/21光伏玻璃将保持供需紧张的格局。开始,随着信义、福莱特产能陆续投放,供给紧张格局有望缓解。

玻璃尺寸变化推动低效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目前组件大型化,双玻组件玻璃超薄化趋势明显,预计年大尺寸组件产能占比超过50%,而部分小产线无法适配大尺寸、超薄玻璃的生产,如果对这些产线进行技改,又会因为停复产周期长、生产经济性难以改善、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而难以获得经济效益,因此未来两年这部分落后产能将逐步退出市场,光伏玻璃实际有效产能将低于预测值。此外,供给缓和后,组件厂商会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3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