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六朝时期,青瓷造型设计对当代陶瓷设计的意

发布时间:2025/5/4 11:24:31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csjkc.com/m/

材美“形”巧一一陶瓷造型的外在表现。所谓材美“形”巧,是指六朝时期制瓷工匠们通过对材料的选择与合理利用,扬长避短,制作出一件件别出心裁、形式优美的青瓷器,那繁复清新的莲花尊、那生动传神的鸡头等,都是材美“形”巧的完美诠释。通过对六朝时期青瓷造型的研究,其因材施艺的设计原则与青瓷中有关形式美法则的运用都对当代陶瓷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艺术创作中,无论是何种形式、风格或是手法,究其根本,都离不开对于材料特性的掌握。“物质材料是装饰艺术创作的物质基础,是构成装饰艺术形式美的第一要素。”其自然界给予人类无数的天然材料,人类利用天然材料进行设计、制作,形成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产品或工艺品,在追求自然与人工完美契合的过程中,“因材施艺”的法则始终是艺术创作的根本。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陶瓷工艺以其独特的呈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是人类使用天然材料,通过实践活动所造就的,它诉说着自然的恩赐和人类的创想。在不同的时期,陶瓷受社会、文化、技术等影响,变化出不同的风格与特点,而这些风格和特点都根源于对材料的使用、掌握和创新。每个时代,制瓷工匠们都在不断的尝试为陶瓷语言开拓新方向,注入新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精神源泉。

六朝时期,青瓷的制作工艺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工匠们在对陶瓷材料的了解的基础上,对胎土及釉料的选择,成型及施釉的技法都进行了变革。各地区、各窑口也都尝试改进窑炉结构及烧成技术,使得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造型各异、风格多样的青瓷器物。

从胎土上看,三国时期各窑口均采用当地所产的瓷土为瓷胎原料,不同的制瓷原料中所含金属元素的不同,使得各地器物具有各异的色泽,如越窑、瓯窑出土的瓷器通常呈较浅的灰色。西晋时期,越窑青瓷选择使用铁含量较高的瓷土,或在原有的瓷土中加入微量的紫金土,使得瓷胎呈较深的灰色,以衬托出青釉的沉稳之意。胎土原料的不同导致的瓷色差异,使得各窑口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而婺州窑则将化妆土应用于瓷胎表面,以覆盖较深的胎体,使原本粗糙的胎表变得光滑细腻,改善了使用劣质瓷土制瓷所产生的缺点。因此,在当代陶瓷设计中,我们要依据不同的目的与需求,选择合适的自然材料制作,遵循“因材施艺”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以达到理想的呈现效果。

从釉料上看,六朝时期南方各窑口制作的青瓷,多使用由石灰石和瓷土配置的石灰釉,釉色光润清透,与不同胎色相称,呈现出各异的色彩风格。通过调整釉料中着色元素铁的含量,使釉色呈现出豆青、艾青、青灰等色彩偏向不同的艺术效果。此外,施釉技法也由以往的涂釉演变为浸釉,使釉层均匀附着于瓷胎上,烧成后效果更佳,少有流釉、剥脱等现象。在当代陶瓷设计中,我们应该针对釉料特性,选择相应的施釉方法,更好的保证青瓷器物艺术效果的完美呈现。

在成型工艺上,材料的不同成型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六朝时期陶瓷的成型技术有较大转变,一些需要器形标准的圆器,如壶、罐、碗、钵等皆使用拉坯成型的技术,造型更加规整、美观。对于一些特殊造型,工匠也采取不同的成型方式,如扁壶、方壶等用拍片法制作器身,前文中的鸡头壶、狮型烛台等多使用模制法塑造动物形象。

复杂器形如堆塑瓶、香薰等更是需要结合多种工艺技法,拼接而成。工匠依据不同器形的形式需求和陶瓷的材质特性,选择适用的成型工艺、瓷胎胎土、釉料配方,完成最终的器物效果,六朝时期青瓷的成型技术和审美追求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于“因材施艺”的认识深刻地体现在造物活动中。

不同的材料特性决定着不同的工艺技法,玉器需要雕琢、漆器需要打磨、陶瓷需要烧成。依据材料的性质与特点选择相应的制作工艺,在天然的材料中融入人的智慧,才能表现出材质与工艺独有的美,这对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今的制瓷技术比以前更加完善,对于各种陶瓷材料特性也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与更成熟的掌握,时代更迭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陶瓷材料,给予当代陶瓷艺术家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但无论是在陶瓷艺术,还是在陶瓷和其他材料相结合的艺术中,“材”与“艺”之间的平衡关系始终是每个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活动时最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0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