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发展 >> 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窑主温智涛参
8月21日,浣溪窑主温智涛参与北京交通广播FM.9的《行走天下》(周末版)节目录制,在节目中窑主向听众朋友们讲述对瓷器的看法,如何建立浣溪窑,详细的从材料与传统技艺的角度上深度解析。以下是节目的录音与文稿,供各位回顾与交流。
窑主参与节目录制中
温智涛——北京交通广播52:48来自浣溪古窑节目文稿
00:00:00
主持人:行走天下(周末版)人物访谈——鲁鲁一专访。
主持人:其实可能有人不知道,当一窑瓷器烧制完成从窑里出来的时候,有的时候甚至是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甚至是很多的有瑕疵的瓷器,一个有要求的瓷器匠人,就会把这些有瑕疵的瓷器砸碎,但是我在想,砸碎瓷器的过程,会不会是让您心碎的过程。
温智涛:我是真砸不下手说实话。
主持人:原来砸过。
温智涛:原来砸我也没有亲手砸,也都是我们作坊里面的师傅他们去砸。
00:01:00
主持人:砸的时候您心是什么感觉,心口滴血。
温智涛:那肯定的,特别难受,让我去砸瓷器,我是特别难受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那听到那个砸瓷器的声音,您会躲开吗,还是说也会听到?
温智涛:我都不在场。
主持人:不在场自己就躲得远远的。这是温智涛,他参与过很多优秀纪录片和电视节目的拍摄,现在他想造出极致美感的瓷器,今天来听温智涛的故事,节目还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音频客户端,听听FM同步播出。
主持人:欢迎温智涛先生。
温智涛:嗨,大家好,我是温智涛。
主持人:其实温智涛先生一直长期从事的都是拍摄的工作,摄影师,拍摄过很多优秀的纪录片,包括电视节目,但是温先生一直有一个心头好,就是一直有一个心头的非常重要的爱好,就是瓷器,以至于现在爱到要去自己制作瓷器,我觉得喜欢一个东西,以至于自己要去制作它亲手做它,那一定是想造出自己心中想要的那种品质,所以您期待的您所自己亲自制作的瓷器是什么样的品质?
00:02:32
温智涛:在市面上一开始我也是个玩家嘛,然后就买了好多现代的瓷器,但是跟那种传统老的一些瓷器比起来差距还是挺大的,就感觉不是一种东西。
主持人:您现在自己做出来的是什么样的?
浣溪龙窑-仿明水藻纹正德杯
温智涛:就是能做出跟传统的材料呈现出来的质感美感是一样的东西,不过在画片的表现上面,在一些器形的表现上面,还是要符合我们现代人的审美,不是说我要去仿古要做出跟古代一样的东西,但是整个质感呈现出来的那种材料的那种美感,是要跟以前古代的是很接近的。
00:03:10
主持人:跟我们来描述一下,您所喜欢的那种质感那种美感是什么样的?
温智涛:传统的瓷器它是跟玉一样的,非常非常油润的,它青花的那个发色那种蓝色,就跟宝石一样,非常的符合中国人的这种对颜色的这种审美嘛,然后瓷器里面一些小件小的茶杯之类的,在瓷器里面,在当时古代的时候也就是瓷器的贵族,就是它的烧制上会比大件的就烧得更精细,包括它的釉料的配比上也要更讲究。
主持人:可以来分享一个瓷器的贵族,您手里有的非常喜欢的,您手里的一个瓷器的贵族,它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喜欢它?
温智涛:我吧,我也没有,我也买不起官窑的嘛,官窑的一件最少都是好几十万上百万,或者上千万,但是我平时会去买一些民窑的一些精品的,也几千块或者上万的。
主持人:那也不便宜。
00:04:07
温智涛:就还能接受的,这对我影响就特别大。
主持人:给我们来说一个,您所谓的这种瓷器的贵族,您自己特别喜欢的是什么东西?
温智涛:我自己一开始买了一个乾隆的小碗是民窑的,我之前买,在古玩城买过一只乾隆的民窑的一只碗,然后是花绘的,然后上面的那个画工,包括那个青花的发色很特别,就我现在做瓷器,但我们现在的画师也画不出来那种感觉。
主持人:它是什么样的画面?
温智涛:它那种,那种笔法,就是跟现代人,绘画的那个笔法都不一样,就是特别有力度,然后那个线条的表现也特别的简洁,你看上去感觉也有点粗糙,因为它民窑的嘛,但是你乍一看,其实它是有很深厚的一种功力在里面。
主持人:还是有功底的?
00:05:00
温智涛:对。
主持人:那个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它是青花吗?
温智涛:青花瓷。
主持人:那它的画面是什么样的图案?是什么样的画片?
温智涛:它是类似于菊花样的那种花卉,工笔的。
主持人:您现在自己做的这些瓷器也有梅花的图案?
温智涛:有啊,我们画满地梅的。
主持人:满地梅。
浣溪龙窑-满地梅罗汉杯
温智涛:对,中国人喜欢美美满满嘛,所以满地梅的这个题材特别多人喜欢。
主持人:梅花的图案其实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于画工来说,梅花的图案其实还是比较考验画工的技法?
温智涛:对,其实画梅花确实还真是,因为画师要画梅花要画很多圈圈。
主持人:画很多圈圈。
温智涛:实际上你如果拿普通的笔墨,拿普通的纸来画这个圈圈一般人都能画,但是你要用青花矿粉,青花料往泥胎上画,实际上一般人都做不到,你要把这个线条画均匀了,其实你要把矿粉堆成一个圈一个圈堆上去,实际上要花很多的时间,实际上要有很深厚的功力,就是你要掌握这个青花料的料性,当学徒都得做五年,你才能把这一个线条的青花矿粉给堆均匀了,然后烧出来那个颜色不会说一笔深一笔浅的。
00:06:20
主持人:它其实跟在纸上画是完全不一样的。
温智涛:不一样的,纸上是油墨嘛,油墨谁都能把,只要是画了,你就能上去了,但是你要通过毛笔,特殊的一种毛笔把矿粉蘸在毛笔上,把它画成线条,把矿粉堆,它实际上画在胎上面它突出来很厚的一层矿粉在上面,所以说就是我们行话说料性,你要对这个青花的料性掌握了,你才能把这个料给堆在胎上面。
主持人:料性。
温智涛:对,料性。
主持人:您自己现在画得怎么样,会画吗?
温智涛:我不是科班出来的,就是我更多的是在这个构图审美,包括一些排版上面,我会多下工夫,我自己亲手画肯定不如画师画得好现在。
00:07:15
主持人:您的老家是在武夷山。
温智涛:对,我老家在武夷山。
主持人:有喝茶的习惯?
温智涛:对,从小我们也就在茶叶里熏陶长大的,就是家里的大人也在喝茶,潜移默化的。
主持人:这是温智涛,他参与过很多优秀纪录片和电视节目的拍摄,现在他想造出极致美感的瓷器,继续来听温智涛的故事。鲁鲁一专访。
主持人:您其实一直都是摄影师,拍了很多作品,那像制瓷,制造瓷器的知识是怎么学来的?
00:08:00
温智涛:首先,你如果是除了技术以外的,你对瓷器的这个感觉肯定是您对这个瓷器上的造型的线条,它肯定是有一个最好的造型,比如说梅瓶,它肯定有一个最好造型的梅瓶,它是有一个非常黄金的一个比例的,你如果是杯子,比如正德杯,正德杯有一个非常标准的正德杯,很多人去仿正德杯,但是您得知道最好看的正德杯的标准的器形是什么。然后比如说每一款造型都是有出处的在古代,你得理解古代人的审美,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他这个做了就是好看,你要仿的不到位,或者你学得不到位的话,你就做不了这么好看,作为摄影师来说这个其实对我这块是有很大帮助的,包括我先把这个器型做得非常的到位了,然后我在这个器型上,我的构图排版,包括一些细节的刻画,怎么来布局它,其实都帮助非常大。
00:09:05
主持人:其实您会觉得摄影跟这个东西,跟制瓷有相通的地方?
温智涛:这绝对是有相通的地方。
浣溪龙窑烧制过程中
主持人:您在景德镇的这口窑叫做浣溪古窑、浣溪龙窑,为什么叫做龙窑,其实这个龙窑是很有说法的,跟我们来介绍一下?
温智涛:龙窑实际上是中国烧制瓷器靠前比较靠前的那种烧的一种窑炉,就是最早的柴窑,可以排在最早吧,就是柴窑的形成。
主持人:柴窑就是烧柴的柴,柴窑。
温智涛:因为龙窑有发展成龙窑,有葫芦窑,有馒头窑,有镇窑,有好多形式的窑,但最早像柴窑。
主持人:柴窑是鼻祖。这个柴窑的柴字就是烧柴的柴字是吧?
00:10:00
温智涛:对,烧柴,你像景德镇到清代到现在的景德镇烧的柴窑叫镇窑,因为当时清代烧窑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但是它的需求也很大,要烧很大的缸之类的,你要像传统的龙窑它就烧不了大件,所以演变到清代,就会做成那种体量非常大的镇窑。
主持人:所以这些不同的窑,其实它的作用,它的擅长也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它的缺陷也不一样,您为什么会选择龙窑。
温智涛: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因为现在的镇窑我们拿来烧这种就是说瓷器中的贵族,烧这些小件的东西,实际上它不是最好的,因为你窑体大了有大的缺陷,包括它的温度,你要越大的窑体你要把温度烧得高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它的容积率,包括它烟囱的抽力,它可能火都很难留得住很高的温度,我们做这个龙窑,景德镇是没有龙窑的,我们是景德镇唯一一家拿龙窑烧青花瓷的。
00:11:00
主持人:对呀,所以我觉得您做了好多第一个这种东西。
温智涛:但是你要去景德镇好多遗址都是龙窑,现在没有人用龙窑了。
主持人:所以刚才我就问您为什么要做这个龙窑?
温智涛:龙窑气氛好温度好控制,温度能烧得很高,目前,因为我们瓷器,我在没有龙窑之前我们只能在景德镇的镇窑上就人家有镇窑,我们拿着朋友镇窑去搭烧。
主持人:搭烧就是他们帮助您来烧。
温智涛:就我给他摊点那个成本,你帮我烧一下,但是永远也烧不出来我想要的那种。
主持人:所以就干脆还是自己来做?
温智涛:但是没有啊,我也不知道龙窑能烧得好关键是,我们一开始我就,我们开车从景德镇开车回我老家,回武夷山建阳,烧建盏的,现在建阳在烧龙窑这块已经很成熟了,也是拿朋友的那个龙窑上去烧,一烧出来,也是无意中烧出来,因为烧建盏和烧青花也是两套烧的体系,烧法不一样。
主持人:这个建盏是深色的,它会有一些好像是我觉得有点类似金属光泽的那种感觉。
00:12:05
温智涛:对,它是铁系釉嘛黑瓷,它里面是氧化铁的一些还原。
主持人:它是黑色接近于黑色。
温智涛:它就是黑瓷,你要拿烧建盏的那个气氛下来烧青花瓷,也是碰运气。
主持人:这个龙窑就是它的外形有点像龙的那种感觉?
温智涛:就是它依山而建的,按照山坡上建的,它是烧完一孔,它这一孔的热量传到第二孔,然后第二孔也可以很快烧上去,它实际上是一个节能的一种,就古代人的一个智慧,但青花容不得半点的马虎,就是你就偷不了懒,你氧化没到位,你后期还原不出来,还原青花瓷发黑的,最重要的是你像瓷器它是泥巴,釉也是矿粉,然后你要把它,包括青花料,把它要从没有颜色还原成有颜色,通过高温还原,但是还原就需要有气氛。
主持人:气氛。
00:13:00
温智涛:对,气氛。
主持人:我们都说气氛就是一个谈话的气氛。
温智涛:还原气氛。
主持人:一个聚会的气氛。但是对于制瓷来说,这个气氛在窑里的气氛特别重要,窑里的这个气氛指的是什么?
温智涛:就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然后通过烧柴产生的烟气,在这种没有氧气的这种环境下面,让瓷器里面的釉色青花料还原成现在我们想要的这种蓝色,包括釉面要还原成这种蛋清釉的这种,那种鸭蛋清的这种釉色。
主持人:这种气氛是受人控制的吗?
温智涛:对,这个气氛是受人控制的。
主持人:可以受人控制?
温智涛:可以的。
主持人:是吗?
温智涛:如果你对这个窑炉把握非常好的话,你在烧制的过程中你是可以控制气氛的。
主持人:这个气氛怎么来控制?
温智涛:其实在还原之前的这个过程叫氧化,就是我们把窑炉打开了,是有氧气进到这个燃烧室,然后伴随氧气一起烧的这个过程叫氧化,氧化这个过程也很重要,就是胎体它是深了,它里面有一些炭,有一些有机的物质,还有一些矿物质,它是要通过这个氧化的过程把它给烧尽了,一些杂质给烧净以后,烧干净了,然后再进入还原这个过程,就还原出来的其他的一些金属物质就不会被还原出来了。
00:14:26
温智涛:因为我们需要还原这个青花料的还原点,还原温度刚好要在度以上,所以度以下我们够可以把一些不需要的物质给氧化了,叫氧化烧,氧化烧完之后是还原烧,还原烧就得把柴放进去之后,就得把窑炉那些通气的尽量都给挡上,让它尽量在很少氧气的环境下,通过高温来还原它。
主持人:所以其实可以做很多人为的控制,来控制这个气氛,但是其实我觉得烧瓷制瓷的这个过程,虽然人可以做很多,但是有时候人做得那些再充分的准备,其实它的气氛,有些时候还是会失控。
00:15:11
温智涛:对呀,你像烧柴窑其实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你想着你的技术没问题,然后今天突然下雨了,气压低了,你温度,它温度就是上不去,你还原了气氛也上不去。
主持人:所以有时候可能还是听天由命对吧,其实您所做的浣溪古窑、浣溪龙窑,它的一大特色就是青花,您所做的这些青花瓷,可能就跟古时候的那种您口中的青花当中的贵族,会有相通的地方。
温智涛:是的,你如果去博物馆你可以看见,如果博物馆官窑的大件跟小件比起来,你像大件的那个釉,包括青花,它的质感就比不上小件,这是有原因的。
00:16:00
主持人:什么原因?
温智涛:因为大件它烧不了特别高的温度,但它的釉上面它釉的那个纯度,包括它就得加更多的一些辅助的材料去助熔它,就导致了它的釉面就烧不了小件那么精致,小件肯定是放在整个窑炉温度最高的地方,它的原矿成分,就是它最主要的釉石的成分是含量是比较高,它就不需要用太多配方的一些辅助的材料去助熔它,釉灰什么钙之类的一些东西,氧化钙去助熔它。
主持人:所以瓷器可能并不是越大越好,它反而是大了之后,它的品质更加难以控制?
温智涛:对,品质越大品质越难控制,小而精嘛。
主持人:小而精,这个瓷器就是小而精。
瑶里矿石
温智涛:瓷器的这些小的物件,就是瓷器中的贵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用的是原矿,原矿跟现在材料的这种釉,喝茶的味道也不一样,原矿喝茶那个水质也会特别乱。
00:17:05
主持人:是吗。
温智涛:对。
主持人:这个是有什么科学原理吗,还是心理因素?
温智涛:不是心理因素。
主持人:这个有什么科学原理?
温智涛:因为它原矿它,矿物质含量会多一点,你通过高温之后,它有点像被电气石一样的那种状态的成分被激活了,它能软化水,细微的是有一些,你拿一个现代材料的杯子和拿一只我们这种原矿的杯子拿来喝水,你要是对茶,对喝茶特别敏感的人,是能喝出来的。
主持人:就是长期喝茶的人,可能就会品位到中间的一些微妙的变化,像温智涛先生从小在武夷山就喝茶,可能就对这样的一些变化一些细节的地方,一些微妙的地方,是会有特别多的品位的,其实我们都觉得青花瓷可能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它是最熟悉的东西之一,你比如说我小时候我们家吃饭,所有的餐具都是青花的餐具,但是可能那种青花的质感跟温智涛先生他所期待的,它所想达到的那种青花的质感还是不太一样的?
00:18:08
温智涛:不一样,实际上我一直说,其实古代人很幸福的,古代人用的不管是平民老百姓,有钱没钱的,至少他用的瓷器都是原矿的,他用的碗平时喝水的吃饭的盘子、碗,都是柴窑烧的。
主持人:都是什么,都是柴窑烧的。
温智涛:都是柴窑烧的,都是原矿的,没有说现在这么多的现代材料去干预它。
浣溪龙窑-蓝底缠枝莲花套组
主持人:所以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说一些国风的东西的时候,都会强调它是原料,原材料,传统的材料,可是这种对传统材料的强调,它是一种执念,还是说它真的是在品质上,在观感上,在美感度上,它真的会有不同。
温智涛:太多不同了,瓷器有一个最主要的根基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一个根基,就是我们的材料一定要对,画片器型,确实是会迭代,但是你要做出一件好的瓷器,一定你材料要对。
00:19:08
主持人:所以您觉得材料是最为核心的?
温智涛:对,材料非常重要。
主持人:材料错了一切都错了,做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费。
温智涛:对。因为你现在材料,就是现在主要大家用的材料,现在材料替代材料是用的长石釉。
主持人:长石釉
温智涛:长短的长,长石,它就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矿石,就是长石烧出来的状态更像玻璃,你像我们日常中用的玻璃杯,新的都很漂亮的,就是很新很亮,但是玻璃杯你看往往用一段时间就是污突突的,其实我们老祖宗烧了这个瓷器,青花瓷,只要流传下来的不是说出土的那种受过腐蚀的实际上几百年下来它的釉面依然跟新的一样,很油润的,而且越用越油润,会包浆的,它跟长石区别在哪儿,长石釉你长石釉烧的时候它温度低,反而它烧出来的釉面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很硬,它不容易包浆。
00:20:10
温智涛:但是反而是景德镇原矿的矿石,釉石烧出来的这个釉面,它烧制的温度需要很高,但是它呈现出来的釉面的质感它没有那么硬,它特别像和田玉的那种硬度,比和田玉还稍微软一点,它包浆特别快,比和田玉还快。
主持人:其实它看起来,可能这个釉面会比较温润一些。
温智涛:很润,它不是起玻璃光,它是起油润的光。
主持人:有一个特别美的形容,就说这个烧瓷到底有没有熟,有没有成熟,是吧。
温智涛:就是这个瓷器的玉,我们说的玉化程度。
主持人:叫做玉化的程度。
温智涛:但是我们要坚持烧这种原矿釉的话,你肯定不会担心这个胎的玉化程度,因为它这个釉一定要烧高温才能烧成熟的,所以它整个胎就是我们用的也是矿石瓷石,瓷石的玉化程度就会非常高。
00:21:00
主持人:是,我现在手里就有一个温先生送给我的这个小的应该是喝茶用的小杯子。
温智涛:对,这个画片。
主持人:其实我手里的这个小的茶杯,青花的茶杯它就有点半透明的感觉,它外层的画片在光底下从内层就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得到外层的画片。
温智涛:对的对的,它就是基本上透光了嘛,你在光下面它是透光的,玉化程度很高了。它不叫光泽,它是油润,你像现代材料说出来的它那种起玻璃相的,它跟油润的那种光泽其实区别很大。
主持人:那个可能用久了就会乌突突的。
温智涛:对,而且它刚烧出来的它那种光也不是很油润的光,它是有点发贼的那种亮光。
主持人:发什么,发贼。
浣溪龙窑-康熙山水直口杯
温智涛:玻璃光。我说发贼就是刺眼,这个画片也是我们比较经典的一个画片叫康熙山水。
主持人:康熙山水。这是一个青花。
温智涛:它是这个山石的这个皴法,像斧头劈了一样叫斧劈皴,这种皴法,当时康熙那个时代对山水的一种状态的。
00:22:10
主持人:康熙那个时代的山水就像这种像斧劈式的,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人他们喜欢这种风格的山水。
温智涛:因为你看这个山水,你看上去之后感觉特别的平静,特别安静,这就是当是的老百姓特别的需要的这种心理状态,因为它通过战乱,到平静的这种生活,它就需要这种闲人隐适的这种平静生活,特别安逸。
主持人:经历过一个时期的战乱之后,在康熙迎来了一个盛世,所以大家都期待有一个平静的安逸的生活,这个就体现在了当时的一些瓷器它们的画片上,比如说这个像斧劈一样的山水,看起来特别安逸的感觉。
温智涛:就是它的这种山石,看起来就是有一种特别的规律的那种状态。
主持人:这个我觉得它跟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还非常的不一样对吧。
温智涛:对。这就是康熙山水,康熙那个时期特有的一种。
00:23:10
主持人:这是温智涛他参与过很多优秀纪录片和电视节目的拍摄,现在他想造出极致美感的瓷器,广告之后我们继续来听温智涛的故事。鲁鲁一专访。
主持人:行走天下(周末版)人物访谈,鲁鲁一专访。
主持人:其实可能有人不知道,当一窑瓷器烧制完成,从窑里出来的时候,有的时候甚至是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甚至是很多的有瑕疵的瓷器,一个有要求的瓷器匠人,就会把这些有瑕疵的瓷器砸碎,但是我在想,砸碎瓷器的过程会不会是让您心碎的过程。
00:24:18
温智涛:我是真砸不下手说实话,原来砸我也是。
主持人:原来砸过。
温智涛:原来砸我也没有亲手砸,也都是我们作坊里面的师傅他们去砸。
主持人:砸的时候您心是什么感觉,心口滴血?
温智涛:那肯定的,特别难受。让我去砸瓷器,我是特别难受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那听到那个砸瓷器的声音,您会躲开吗,还是说也会听到?
温智涛:我都不在场。
主持人:不在场,自己就躲得远远的。这是温智涛他参与过很多优秀纪录片和电视节目的拍摄,现在他想造出极致美感的瓷器,今天来听温智涛的故事,节目还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音频客户端,听听FM同步播出。鲁鲁一专访。
00:25:18
主持人:欢迎温智涛先生。
温智涛:嗨,大家好我是温智涛。
主持人:青花可能是我们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件东西,熟悉的是也许每个人的家里边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青花瓷器,但是我们真的用过青花的精品吗?
温智涛:其实很少有人,其实很少有人可以玩到这种真正原矿,用传统的工艺传统材料来做的青花瓷。
主持人:其实关于青花有一种蓝色我自己非常的喜欢,是一款单色釉,叫做霁蓝。
温智涛: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在瓷器这个领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单色釉,就是单色的蓝色,什么祭红桃红,天青粉青,各种青各种蓝,然后就比较容易接受。
00:26:08
主持人:因为它冲击力非常强。
温智涛:对对对。
主持人:就拿这个祭蓝来说,它是比较高贵冷艳的,有一句话用来形容霁蓝就是说的是:“忧思归墟,蓝若深海,视为之祭蓝也。”就是用来形容祭蓝的它通体都是蓝色,所以是觉得冲击力会非常强,而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师傅,不同的器具,这种祭蓝的蓝色的深浅程度,它的质感,它的观感,它的美感都是不一样的。
温智涛:是的是的,你像根据我个人偏好,我比较喜欢宣德时期的祭蓝,因为。
主持人:宣德时期这个霁蓝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温智涛:就是我在景德镇的一个“鬼市”,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早市也叫鬼市。
主持人:“鬼市”就是?
温智涛:天没亮就要去逛的,拿着手电。
主持人:而且很多时候是在夜里边,天没亮的时候,天色昏暗,然后那个灯光也是昏暗的,大家就去挑选一些这些文玩,或者流通的一些这些古代的东西。
00:27:16
温智涛:然后我刚好有一天我就碰到了一块瓷片,就是宣德时期的一块,看那个瓷片的弧度应该是一个小瓶子上面的一个瓷片,有两个指甲盖那么大。
主持人:两个指甲盖那应该没多大?
温智涛:很小很小,然后跟那个老板砍价砍了很久然后买下来,但那个祭蓝就是非常非常的深沉,非常有内涵。
主持人:所以即便是一个残片,一个两个指甲盖大小的一个瓷片也是让人非常眼馋的。
温智涛:对,跟宝石一样,就是我看了我就不想走了,来来回回就在那边转,就想让他卖给我,他肯定想卖到他想要的价格,然后。
主持人:所以大家都很好奇,最后是多少价格,方便说吗?
温智涛:当时好像是花了得有块钱吧,反正我是觉得挺贵的,就特别喜欢,然后确实也觉得挺贵的也就买了,买了我就心想,我们也研究研究把这种质感给烧出来,然后我们就做了很长时间的实验,因为祭蓝实际上也是景德镇就跟我们青花这个白釉,基础釉就是白釉,我们要拿原矿的云南的珠明料,就是钴矿石。
主持人:叫做珠明料就是珍珠的珠,明就是光明的明。
00:28:40
温智涛:对对对,珠明料,然后把这个矿石煅烧,把里边的钴成分,它还共生有锰、铁一些其他的矿物元素把它洗出来之后,然后通过提炼把它入釉,就是珠明料入釉嘛,入到我们清白釉里面去,景德镇原矿的釉石做到青白釉里面,然后通过一次一次的配比,反复地烧,烧了好多,估计烧了好几个月,终于有一天配出了烧出来,也要跟烧有关系,还原出那种那种很深沉的那种蓝色。
00:29:13
主持人:特别有质感的,特别优视觉的冲击力的祭蓝的蓝色。
温智涛:因为原矿非常有魅力了,你要是市面上那种很便宜的,很商品的祭蓝,它是用提纯的化学钴料就是溶剂还原出来的,你看它蓝色里面没有矿物质感在里面的,如果是原矿的,你一看它是很深沉的,然后那个蓝一点都不刺眼很舒服。
主持人:而且它其实中间会有些矿物质的,那些小的一些是不是叫做颗粒还是什么东西?
温智涛:对,它里面的蓝还是有层次的,越看越有味道。
主持人:所以这就是原材料的重要。
温智涛:对。
主持人:刚才那个祭蓝实验了好几个月,大概烧出了有多少不太成功的实验品。
温智涛:祭蓝还真砸,我一般都不砸瓷器,实在是废品太多太多了,我砸了至少两千多件。
主持人:砸了两千多件。
温智涛:砸了两千多件。
主持人:会想过就算了吧。
温智涛:堆成个小山砸的碎片。
主持人:那肯定是一个小山了。
温智涛:你要去景德镇,你去我们那个工作室,我们工作室挨着山边上的,你看那。
主持人:就容易受伤是吗,残片太多。
温智涛:直接对了一个小山出来了。
00:30:21
主持人:是,其实就是说这是对品质的一个非常严苛的把控,有瑕疵的就不要它。
温智涛:因为单色釉有一点瑕疵的话你就很明显看得出来,它不像青花有画片的,你可能有个缩釉有个矿点你不会特别在意到它,你要是单色釉的话,你如果有明显的瑕疵就很容易被看出来。
主持人:就会心里过不去自己心里这一关?
温智涛:现代的人对瓷器完美的需求要求还是挺高的。
主持人:可能有些人他会不太知道,其实在烧瓷制瓷的过程当中,一窑瓷器它烧出来之后,它结果呈现的时候,有些时候甚至是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甚至是很多的瑕疵品,当有瑕疵品的时候,一个有要求的匠人,他就会把这些有瑕疵的瓷器砸碎,为了自己内心严格的要求,为了自己的名誉,但是我在想,砸碎瓷器的过程,会不会是您心碎的过程。
00:31:33
温智涛:我是真砸不下手说实话。
主持人:原来砸过。
温智涛:原来砸我也没有亲手砸,也都是我们作坊里面的师傅他们去砸。
主持人:砸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心口滴血?
温智涛:那肯定的,特别难受,你让我去砸瓷器是特别难受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那听到那个砸瓷器的声音你会躲开吗,还是说也会听到?
温智涛:都不在场。
主持人:不在场,自己就躲得远远的。
00:32:05
主持人:这是温智涛,他参与过很多优秀纪录片和电视节目的拍摄,现在他想造出极致美感的瓷器,继续来听温智涛的故事。鲁鲁一专访。
浣溪古窑-祭蓝铁胎汝釉若琛杯
主持人:祭蓝有一款杯子,它的名字特别好听,叫做若琛也叫做若深杯,还有个名字叫若琛瓯,对吧,它的这个名字的来源有一个说法,是说康熙皇帝它有一个爱臣叫做若琛,所以他就命官窑专门烧制的一批杯子,就叫若琛杯。
温智涛:对。
主持人:这个若琛杯的外形还是比较特别的?
温智涛:是,若深杯其实它是有点翻口嘛。
主持人:翻口的意思就是有点像马蹄,它是向外撇的。
温智涛:对。
主持人:就它杯口是向外撇的。
温智涛:对对对,然后它的整个线条是还是传承了明代正德时期的正德杯的一个主体的造型,如果是真正喜欢瓷器的,我相信就是那种原矿烧出来的那种宣德祭蓝一个小瓶子或者一个小杯子放在你面前,你可以发呆地看着它一天,你都不会觉得过了很长时间。
00:33:26
主持人:所以瓷器在您不忙的时候,是您一个消遣的特别重要的,特别有效的东西。
温智涛:对呀,拿着自己喜欢的瓷器喝茶,我一直就觉得你好的一件瓷器不是说拿来摆的,你一定要拿来用的。
主持人:当然当然。
温智涛:你要不停地把玩它。
主持人:没有人使用它的话其实它是没有生命力的。
温智涛:对呀,因为。
主持人:不用的话其实它就应该进入博物馆了,进入博物馆的东西,它就已经失去了生命力。
温智涛:因为你再好的一件瓷器,对于人来说人对这件瓷器来说就是过客,你就是在一段时间。
主持人:您会觉得人对于瓷器来说人是过客。
00:34:10
温智涛:对。
主持人:而不是瓷器是过客。
温智涛:对对对。
主持人:为什么?
温智涛:因为瓷器,因为我特别喜欢和田玉也喜欢瓷器嘛,瓷器我就把它当作和田玉是一样的东西,它是永恒的。
主持人:您觉得瓷器是永恒的?
浣溪龙窑-青花九桃蹲式杯
温智涛:而且它是文化文明的一个承载物,玉有雕刻有表现,然后瓷器它有绘画,有人的思想,有文化在里面,你就文明消亡了,瓷器也都还在的。
主持人:可是瓷器也是易碎的。
温智涛:它的文化也是承载在上面,你碎在瓷片上面还是有信息的。我其实想让更多人接受这个,就是因为像我们现在在器型,在画面的一些排版上面,就是尽量地来迎合现代的人对青花的理解,然后更迎合他们对青花的一种审美。
00:35:08
主持人:怎么来符合现代审美的,因为我们都觉得青花大家都很熟悉,青花上的图案和画片,可能大家也会有一些定式,也会有一些潜意识当中的想像。
温智涛:实际上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在传统的一些元素上提炼,提炼大家都能接受的一些元素,不是说所有的仿古的一些元素、一些画片我都要拿来做成瓷器。包括器型,你就像我们大部分一些器型,你放在现在的装饰装修上面,包括办公桌上面,你放在那一点都不违和。
主持人:就不会觉得“土”。
温智涛:对对对。
主持人:因为大家其实怕的就是传统的东西如果跟现在的审美不太相符,大家都会觉得“土”,其实年轻人现在年轻人很多也喜欢国风的东西,但是如果说那个审美没有拿捏好的话,可能就会显“土”是吧,但是您做的东西,您还是希望它是符合现在的审美的,不会觉得“土”,还是非常有着国风的漂亮的美感。
00:36:11
温智涛:是,我们做的是一个品牌,浣溪古窑,然后我们当时我们的发心就是,我们对我们这个窑口的定义就是要做新派窑口。
主持人:我们再来说一个青花,您这边其实做青花做得挺多的,有一个作品是叫做清明上河图菊泉杯,是吧。
温智涛:对对对。
主持人:我从照片上看是非常漂亮的。
浣溪龙窑-清明上河图菊泉杯
温智涛:我们是按照这个清明上河图的原图来画的,这个画师非常非常的费眼睛,你想想看,那么小的一只杯子,然后每个人物画得跟蚂蚁那么小,非常非常难画,然后我们这个画师之前也画过很多清明上河图,但是当时没有合作,在给我们画之前他画的清明上河图,都是用现代材料做的釉,很容易烧得很清晰。
00:37:00
主持人:那用你们的材料烧出来,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观感?
温智涛:这个。
主持人:只有拿到手上才有切身的感觉。
温智涛:拿到手之后不管懂不懂。
主持人:还是得用语言描述一下。
温智涛:就不管懂不懂瓷器拿到手上都会很惊叹,哇!这个工太细了,然后这个釉太润了。
主持人:您刚刚说用现代的原料去烧,它会烧得非常的清晰,那如果说您这儿是用传统的料去烧,烧出来是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温智涛:其实吧,传统的釉它是比较内敛的,青花料的花色是很刺眼很直接的。它用传统的釉和原矿的青花料的结合其实是一个完美的结合,就是用传统釉的话,你要是现代釉的话,它其实是玻璃嘛,我刚才前面说了玻璃质感的。
主持人:就是比较“贼”,是吗?
温智涛:它基本上是掩饰不了青花的刺眼,但是先入为主嘛,现在大多数人接触的都是现代釉,所以他拿到手的青花,全是很直接,线条非常非常清晰的瓷器。
00:38:05
主持人:明白,就是可能传统的釉加上青花,它就能中和掉青花原有的那种比较刺眼的感觉,其实这样就更加符合,中国的那种婉约的、朦朦胧胧的感觉,是吧?
温智涛:有一点,为什么玩老瓷器的老玩家不愿意接受现代的瓷器,不是因为现代的瓷器是新瓷器他们不接受,拿到我们的瓷器了之后,你们的乍一看就不是那么的清晰有一点,但是仔细看它线条又是很清晰的,这就是现代釉跟传统釉本质的区别。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那个乍一看不是很清晰,仔细一看其实是清晰的,其实这个挺符合中国人的那种国风审美的,其实中国人的国风审美不是那么直接的,不是那么好像赤裸裸的,它不是直接去打到你的眼睛。
00:39:00
温智涛:它不是说直接烧坏烧晕了,你去看老的瓷器,你知道为什么它看起来有点微微不清晰吗,实际上你像现在的长石釉,它跟景德镇的胎它是不会有融合的,传统景德镇的釉是传统景德镇的釉石和传统景德镇胎的瓷石,它是孪生兄弟,这两种石头在高温情况下面它会产生融合,你如果是现代长石釉,只是把青花盖在泥胎上面,你再怎么烧这个长石釉它是不会跟这个胎产生融合的,如果是传统的釉,它跟这个胎它会产生融合,融合会产生一个什么效果,青花沉入胎骨,就是因为它釉和胎的融合,把青花一起带到胎骨里去了,要不然你青花再原矿,你是现代长石釉,它不产生融合的话它也就是把青花盖在胎上,甚至青花还会飘到釉上去了,就他们现在的人,玩老瓷的人说,现在瓷器青花都是飘的就这么一个现象。
00:40:00
主持人:所以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温智涛:对,这点非常重要,这就是现在瓷跟传统瓷的。
主持人:这个把青花压到这个胎里边去,什么感觉,融进去什么感觉。
温智涛:它融进去了,它高温多度它产生融合了。
主持人:是看起来就不一样。
温智涛:你看这个釉面很肥润嘛,实际上这个瓷器你要摔地下砸了之后,你看釉面的断层薄如纸,它其实有三分之一或者更多的釉已经都跟胎融在一起了。
主持人:所以它带来的这种视觉的感受包括触感都是不一样的。
温智涛:对,它就会有一种那种莹润的效果,那么莹润效果有些人看上去,似清晰又不清晰,就是很微妙的一种感觉,很有味道。
浣溪古窑-永乐纹青花釉里红压手杯
主持人:我们再来说一下釉里红,有一句话说的就是釉里红,说的是:“青花带红价值连城”。这个釉里红就是青花上带着一点点的红色恰到好处的红色。
温智涛:对。釉里红其实跟青花料一样的,它也是一种着色,花色的一种着色剂,它是用原矿的铜化铜,氧化铜提纯出来作为原料,因为铜离子特别活跃在高温下面,把它还原出来了之后,你要把保持它这个红度,上下温差就是10度,所以说很容易就飞了,那个红就没掉了它也会飞掉。
00:41:24
主持人:所以这个恒温是比较难以控制的?
温智涛:这个经验非常非常重要。天气也很重要。就是这个东西一看就是对的就是好东西,它那个红跟现代红不一样,它那个红也是非常有层次的,它不是拿提纯溶剂做出来的金属氧化物产生的还原出来的红,它是有矿物结构在里面的。
主持人:其实可能有一些现代派的釉里红,它制作起来会相对简单一些,但是您会觉得,它的那种感觉不是您最为期待的。
00:42:00
温智涛:是,我压根也没想过做那种东西,所以我们现在做的釉里红特别奇葩,因为景德镇雨季湿度太大了还不能烧,还非得等到9月以后,所以我们真正能烧釉里红的冬天也不能烧,就天气气压太低了也不能烧,非要等到9月以后到11月,就这段时间能烧釉里红。
主持人:所以真的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
温智涛:是的是的。
主持人:这个不能说人准备好了就行了,还得老天爷也准备好了。
温智涛:是的是的。
主持人:当地的湿度温度都特别的重要,最适合烧的天气是什么天气?
温智涛:秋高气爽的。
主持人:秋高气爽,秋天。
温智涛:对呀,你要气压低你火温度一直上不去,也非常消耗能源,因为釉里红真的是烧钱,画师绘画每一只都手工画出来工资也很高,你一烧坏了这就是废了,所以说非常烧钱。
主持人:画师画这么一个东西需要多长的时间?
00:43:00
温智涛:你像好的画师一天也得好几百块钱工资。
主持人:他一天能画多少?
温智涛:你要画工特别细一点的,一天可能都画不了一个,所以这一件瓷器,别看一个小杯子它成本也很高的。
主持人:当然当然。
温智涛:你要是烧十个釉里红的杯子,你出来一个,你说这一个得算多少成本。
主持人:其实这些画片应该是有更加简单的方式可以直接给它贴上去,为什么要用画师手工绘制的方式。
温智涛:你如果是贴上去的,一看就是贴的嘛,手工画的永远就是手工画的。
主持人:所以还是要追求那个极致的优秀的精品的感觉。
温智涛:手工的永远都是无法替代。
主持人:其实在您烧瓷制瓷的过程当中,发生过一次比较严重的事故,就是在窑口点火的时候发生了一个瞬间的爆燃,您一直都是做摄影师,也有拍视频记录的习惯,所以这次比较严重的事故也被拍了下来,记录了下来,那次应该算是比较严重的事故了吧?
00:44:00
温智涛:是的,因为景德镇雨季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我们那个窑体里面湿气也大,然后柴火的湿气也大,实际上我已经点了一次了,点了两次了,没点成功就没点着,我们要点火了,也埋好窑了。
主持人:我来介绍一下温先生他们在那个窑旁边点火是怎么点的,是拿了一个比较长的那是什么?纸还是什么东西?
温智涛:火把。
主持人:火把,有点像火把,然后那个火把上面有火,然后再伸进这个窑口去点火。
温智涛:对,实际上也是我们就没考虑到那么多当时,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主持人:为什么会瞬间爆燃,我觉得看着那个画面真的挺恐怖的。
温智涛:就是因为我前面点了几次了,里面也有些温度了,它里面其实有一定的温度,但是没点着,我一支火把里面点也没点着,其中一个工人往里面倒了小半碗的汽油,因为它里面已经有一点温度嘛,然后汽油一进去大家也知道,它就马上汽化了嘛,汽化里面的汽化浓度,窑体里面有一定浓度了,当时我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还接着去点这个,拿了火把去点,一到窑门口手一伸进去就炸了我就被炸出来了,好大的火。
00:45:18
主持人:炸出来了。
温智涛:对,好大的火。
主持人:所以不光是烧伤,其实它是有个冲击波的。
温智涛:就我当时还好穿的是厚的牛仔服长袖的,也就是两个手全部被烧了,然后脸头发全被烧了。
主持人:它当时是有一个冲击波过来?
温智涛:冲击波倒没有,但是明显是感觉有一股压力把我给喷出来了。
主持人:那摔倒在地了?
温智涛:没倒,就是人倒是没有倒,就整个人感觉有一股力量把我给推出来了。
主持人:医院的画面挺恐怖的,全身特别是面部都包起来了?
温智涛:只要被烧到的地方都达到中二度,然后有一些位置达到重二度。
00:46:00
主持人:中二度和重二度。
温智涛:重二度就烧到真皮层了。
窑主向主持人展示身体烧伤处
主持人:但是现在温先生看着面部的皮肤还是非常光滑的,恢复得不错,手上还是有疤?
温智涛:像这个位置就烧到真皮层了,像这个地方特别薄还是能看出来。
主持人:对,有一些那种小点的感觉,是吧。
温智涛:因为它烧得均匀,然后现在的确实烧伤这块,像医院,它这个全军烧伤课题也全在那,确实也很厉害,帮我尽可能挽留住我这个。
主持人:现在真的是恢复的不错,我觉得温先生他的面部皮肤现在还是非常光滑的,就跟釉面似的,所以也是一个换肤。
温智涛:但是这种事故其实我们也都特别小心,你像我们现在所有每次大家烧窑的时候都穿上防火服,不光说是我们这种稍微有些时候失误的一些操作会造成这种爆燃,实际上在正常烧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几次爆燃,因为在强还原的过程中,窑体的烟气,因为它是燃烧不充分里面才无氧,燃烧不充分才形成还原气氛吗,就所谓的烟气,它烟气到了一定浓度的时候,它一定会爆燃的,就是它爆燃压力的大小,有的时候你刚好在投柴的时候,那火就从燃烧室喷出来也遇到过几次,特别小心,都要穿防护服。
主持人:所以这次比较严重的事故会对您去制瓷做这件事情会是一次打击吗?
00:47:38
温智涛:不会不会。
主持人:我觉得您这个制瓷一直做得都是慢活,对吧,包括您去做柴窑,去做龙窑,然后去手工的画师来画出画片,然后去研发过去的传统的工艺,找到过去传统的材料,为了达到您想要的极致的中国的国风的美感,所以您真的是一直都在做慢活?
温智涛:对,瓷器快不了,你想一下子做你给我一个订单,让我给你做套这个青花,根本不可能接你的订单,做不下来的。瓷器你也着急不了这个东西。
00:48:33
主持人:可是我们在现在的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是被这种快速的、极速的,快速迭代的东西所感染的对吧,但是慢对于制瓷,对于瓷器的制造特别重要。
温智涛:你某一个环节你要是出问题了,那你基本上就白弄了,所以说你得很小心地去完成每一个环节。
主持人:感谢您收听今天的节目,欢迎您到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音频客户端,听听FM收听节目回放和其它精彩内容,很快就要零点了,祝您晚安。鲁鲁一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