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发展 >> 瓷器,从泥坯到成器的华丽变身,中间经历了
作者:M·辰
#瓷器篇-12#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年重头戏——“瓷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中,介绍了烧制陶瓷器的窑炉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将走进窑炉内部,一起去看看瓷坯在窑炉里经历了怎样一个火的洗礼,从而完成了从瓷坯到瓷器的华丽变身。
(本文图片由M·辰绘制,版权所有)
窑炉基本结构
虽然各地的窑炉因地理条件、瓷土成分以及产品需求的不同而在造型与结构上各有不同,但无论其造型与结构怎样改变,其基本结构都是由火膛(燃烧室)、窑室以及排烟口三大部分组成。
火膛,燃烧木柴或燃料的地方。木柴点燃后所产生的高温使瓷坯烧结成瓷器;
窑室:盛放瓷坯的场所;
排烟口:排除窑炉内因燃烧而产生的烟气。
下面,我们就以最基本的馒头窑(上图)的结构来分步解析瓷器的烧制过程。
窑炉气氛
气氛:大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但是当窑炉点火后则会在窑炉内形成一个与外界不同的空气环境,业内称其为“气氛”,也即“窑炉气氛”。
窑炉内的燃烧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高强氧化的过程:进入窑炉中的空气,它所含的氧因氧化木柴中的碳而被消耗,同时木柴在氧的助燃作用下被烧成灰烬。如果此时窑内通风不良,就会导致氧含量的不足,从而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这个过程类似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煤气中毒过程。
冬天,人们在家里生炉子取暖,因门窗紧闭而造成室内通风不良以致缺氧的环境条件。在缺氧的环境中,煤得不到充分燃烧就会产生一氧化碳(CO)。而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后会快速与肌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血红蛋白。而维持人正常生命体能的氧气是靠血红蛋白输送到人体各个器官的。当血红蛋白被CO结合成碳血红蛋白后,它就失去了输送氧气的功能(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倍左右)。而人体各器官(尤其是大脑)在得不到氧气供应的状态下便会出现昏迷、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这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原因所在。
回过头来再说窑炉气氛。
还原气氛:窑炉中因通风不良所造成的缺氧环境产生了大量的CO。现代陶瓷工艺学把窑炉内游离氧含量小于1%、CO含量在2-4%的窑炉气氛称为“还原气氛”。
反过来说,当窑炉内供养充足,则木柴燃烧时就会有多余的游离氧存在。根据窑炉内游离氧的含量,又分为:
中性气氛:游离氧含量在1—1.5%区间的窑炉气氛为“中性气氛”;
氧化气氛:游离氧含量在4%以上的窑炉气氛则称为“氧化气氛”。
强氧化气氛:游离氧含量达到8—10%时则为“强氧化气氛”。
这些不同的窑炉气氛便是烧制不同品类瓷器的工艺关键所在。
(邢窑白瓷莲瓣座台灯,唐)
之前说过:瓷器的釉料中含有铁、钛氧化物的成分,而铁、钛氧化物在瓷器的烧制过程中起着呈色作用。由于氧化铁在还原气氛中被还原成一价铁(FeO)而呈现出一价铁的青色,因此通过控制窑炉的还原气氛即可烧制出青瓷。再进一步,由于铁含量越低,窑炉还原反应后所呈现的颜色越淡,因此,通过对釉料的加工精制,使釉料中氧化铁含量降到极低水平,其烧成后的成品即呈白色,也即白瓷。
OK,不一一列举实例了。总之,通过控制窑炉气氛可以生产出不同色泽、品质以及品类的瓷器。
最后,我们以青瓷为例来看从瓷坯装窑后到成品青瓷出炉的烧制历程:
1.瓷坯装窑(将瓷坯摆放在窑室内,也称“满窑”);2.点火烧窑至烧造温度;3.制造窑炉还原气氛;4.随时通过观察孔、试火具等窑具观测窑炉内的温度以及器物烧造情况;5.器物烧制成熟后,停火,冷却,开窑。由此,一件生涩的瓷坯摇身就变成了绝美的青瓷。
更多精彩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