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发展 >> 大隐隐于市当匠心邂逅百年古窑
大隐隐于市!当匠心邂逅百年古窑……原创峰峰融媒微观峰峰
黄家窑
Fengfeng
在峰峰的鹏程街,穿过热闹的菜市场,走进幽静的小巷子,有个历史悠久的黄家窑古陶坊。它藏在河泉南社区文昌阁附近,颇有一丝“大隐隐于市”的味道。古陶坊里有两个经历了年沧桑的老窑洞,已经年过七旬的坊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闫保山和他的两个女儿默默守护着这燃烧百年的窑火,传承着磁州窑的技艺。
走进第一个窑洞,坊主闫保山正在聚精会神的绘画,“这个窑洞的历史要追溯到清代,原先是私人建造的烧制磁州窑的窑洞,现在已经成为了工作室。”闫保山向记者介绍道。不起眼的泥土在这里通过层层工序打磨成为精湛的艺术品,几百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
窑洞里到处可见制陶的痕迹,靠近角落那里摆放着具有良好可塑性的大青土,是制作陶器的原料;尽头的架子上摆满了各种样式和尺寸的模具,用来印坯;右侧则是浇化妆土和上釉的工作区,这么多年的制作都已经把墙体染变了色。
磁州窑制作工艺中最独特和重要的一环当属装饰绘画。年出生的闫保山,生于古彭城陶瓷世家,受祖辈的言传身教,自八岁就开始学习磁州窑制瓷技艺,在装饰手法上具有一定的造诣。运笔自如,把中国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再结合它的大写意、小写意、工笔的几种画法,运用在瓷器的坯体上,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事陶瓷工艺美术设计、制作、研究六十余年,如今闫保山已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磁州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等等,其作品在国内多次获奖。
▲闫保山作品
走进相通的另一间窑洞,货架上摆满了闫保山创作的红绿彩人物、辽三彩瓷枕、黑刻缠枝牡丹瓶等瓷器艺品。对于这些典雅高贵的瓷器,或许这素雅古朴的窑洞就是最好的展示厅。
在窑洞的隔壁就是现在烧窑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从以前的馒头窑变成约一立方米面积的窑炉了。“烧窑是很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时刻注意窑内的温度,最高需达到摄氏度,若是制作红绿彩,则还需进行~摄氏度的二次低温烧制。关闭窑火之后还不能立马取出,瓷器需进行自然降温和晾制,经过大约三天才算真正完成烧窑这一工序。”闫保山的女儿闫亮说道。
Letlifebebeautiful
磁州窑
fengfeng
▲古代馒头窑和现代窑口
磁州窑千年窑火不熄,以它的诗情画意感染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如今,闫保山的两个女儿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自幼在黄家窑古陶坊学习宋、元、明等仿古瓷及现代礼品瓷的制作,艺术造诣不断提高。大女儿闫英现为河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二女儿闫亮现为河北省注册陶艺师,她们的作品优雅、大气、富有神韵。磁州窑陶瓷文化就这样在一代代人中血脉相传,熠熠生辉。
▲大女儿闫英和二女儿闫亮
正是“繁琐且枯燥”的层层工序,才能打磨出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也正是这些匠师们不忘初心的的坚守和孜孜不倦的求索,才使得磁州窑依然焕发光彩。
■文图:韩亚晨(实习)
■校对:杜建申
■编审:穆慧莹
■监制:索银强
原标题:《大隐隐于市!当匠心邂逅百年古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