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介绍 >> 长约61米的龙窑终于重见天日,此遗址是杭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考古学家都相继发掘出很多历史文化遗址,然而今天我们要跟大家介绍的这个历史文化遗址是在杭州萧山发现的一处龙窑遗址,这座龙窑长度约为61米,整个窑的形状犹如龙和蛇,经过详细的勘探后,最终考古学家证实这是杭州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处龙窑遗址。
众所周知,丝绸和瓷器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两类商品。然而在中国古代瓷器生产中,窑炉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一个窑炉决定着瓷器的品质和生产量。纵观中国窑炉的技术发展,在江南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龙窑,也被称为蛇窑、蜈蚣窑。
杭州考古学家在萧山发现有一座缸窑山被不法分子破坏极为严重,在抢救性挖掘后,考古学家证实了这是迄今为止杭州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处龙窑。
这个窑址有7个不同高度的排烟道,窑床接近长方形,考古学家预测这有可能是当时在烧制瓷器过程中使用的排烟道。
然而让考古学家有些失落的是这处遗址出土的文物残片虽然都达到了上千件,但是基本文物价值只是一般,只能确定这是古代先民生产缸制品的窑址。
这座窑内侧砖墙都是以纹饰为主,按照窑的形状和砖纹推断,考古学家预计这是六朝时期烧制缸制品的窑。但是窑址的具体时代不能够确定,有可能是六朝晚期时候建造的。
一开始的时候考古学家以为这只是个土墩墓,没想到随着大量的红烧土颗粒的出现,以及一些废弃窑渣堆积层,最终考古学家断定这是一处大型的龙窑遗址。
在南方地区发现最早的龙窑是商代时期,每层窑底均为青灰色或黄灰色,并夹杂少量红烧土粒和炭粒。这其中,一层窑底前段坡度10度,中段4度,尾端8度。窑炉两侧窑壁均为横向掏挖而成。
而与最早龙窑相比,杭州萧山地区这个龙窑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设计有所升级,在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此处的龙窑遗址它的排烟道、操作间等形制基本完整,格局安排也是很妥当。
无论从窑炉的整体形制,还是从诸如燃烧装置的具体结构,都不难看出早期古代先人制作工艺过程是多么的繁琐。另外,填土内出土有大量的缸体残片及带孔窑具,可推测其主要产品为带釉缸。
一直来,在中国古代窑炉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升级,提高了瓷器烧制的质量和生产数量,烧制技术得到提升后,才能会制造出更多高品质的瓷器,为后世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处龙窑的发现为研究当地窑业情况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资料,也为当地悠久历史文化做了夯实有力的作证。如果能加强保护此处遗址,设为旅游景点,修建栈道,可以让外来游客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