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找到第二种食物,能如茶般惊艳世人的味蕾。亦难觅得第二种物件,能如紫砂壶般撑起茶的精神世界。于嗜茶者而言,紫砂壶怕是他们的灵魂。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宜兴的陶制品历史悠久,古今名士对其赞不绝口。苏东坡择居宜兴时,曾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十分挚爱。
宜兴民间有许多关于紫砂壶的传说,最为广泛流传的故事是:宋朝时,宜兴有一富户造屋,当快要完工时,主人发现墙砌得不平不直,就让工匠推倒重砌,在拆墙时,发现空斗墙内有一把茶壶,原来是有位工匠喝茶时放在墙中的空隙处,一时忘了,砌在墙里。大家把壶盖掀开一闻,茶叶竟然香醇如故,没有变味。这样,紫砂壶泡茶数日而不馊的事实就广为流传开来。这个故事虽然无籍可查,但可说明:紫砂壶在宋代已经为人们普遍使用。
秦巡,便是一位与宜兴紫砂结缘的手作人。
上世纪80年代,秦巡出生在贵州的一座小山村。西南山水独有的风韵,让自然与泥土很早便浸入秦巡的心底,少年时代的他,经常拿起爷爷的泥壶,追问其中的奥秘。也许那根本不是紫砂壶,但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指尖触摸到泥土的那一刻,他觉得亲切,有学问。
年,秦巡随朋友来到陶都宜兴,开始了紫砂壶的学习与创作。经过紫砂工艺厂的学艺之后,从此便陶醉在紫砂壶的世界里,一段与紫砂壶的不解之缘就这样开启了。
秦巡的作品以传统造型为基础,擅长全手工朱泥作品。秦巡对朱泥紫砂壶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研究,他经常说:“朱泥壶有它的奥秘之处,尤其在弧度与收放之间工艺的审美差异,可以从制作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壶的造型,线条流畅,优雅大方,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
朱泥与紫泥是宜兴紫砂壶里常见的两种泥料,一红一紫,在紫砂泥中有不可替换的地位。
朱泥,有资料记载又称“石黄泥”,是宜兴紫砂中的珍稀泥种,明清以来一直是制作茗壶的极品材料。朱泥紫砂壶泥质天成,当属于紫砂内泥家族中的最珍稀的一员,呈夹脂状在岩框矿中,色从淡黄、浅青黄到深黄。从-℃的高温窑炉中精工烧成的朱泥紫砂壶造型数以千计,“方非一式,圆无一相”,有仿几何形体造型,工艺精湛,色泽纯朴。朱泥紫砂壶制作比其他的紫砂壶制作难度大,成品率低,主要因素是朱泥收缩大,在高温烧制时,朱泥系因收缩或砂浆比率的缘故,所以壶身表面易现“节皱纹”。
同时,朱泥的成品表面呈哑光,视觉并不鲜亮,颜色微红带黄,砂感若隐若现,养成后砂感明显,润泽透亮。此外,朱泥紫砂壶透气性好,能在壶表面形成包浆,所以越用越光亮鲜艳,其组织细密,保香性能优于其他紫砂壶。冲泡乌龙茶、大红袍、铁观音等茗茶,可谓首选之茶具。
朱泥壶形美质更美,细嫩滑腻,烧成后肌理效果变幻神奇。朱泥壶既有造型的艺术美,又有生灵般蠕动的质感美。业内专家称朱泥壶有“活动着的面层感觉,生命着的肌理效果”,神奇独特,逸趣横生。
秦巡老师在宜兴多年,喜爱优质泥料的他,见到好朱泥便会忍不住收藏一些,像各年代小煤窑、赵庄、黄龙山等稀有朱泥原矿等。
受早年来宜兴挖掘紫砂矿的经历影响,秦巡老师由对朱泥的热爱,渐渐深入专业研究朱泥紫砂矿,并参与到紫砂壶的制作中。而在这段时间里,秦巡老师囤积大量原矿朱泥,选用早年收藏的紫砂壶泥制作全手工壶,也因此造就了现在秦巡朱泥壶独有的魅力。秦巡老师的朱泥中小品,器型偏向传统,非常耐看。又因为容量合适、泥料优质,深受壶友喜爱。
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成型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的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这也是工的要求。
自明以始,自清以盛,紫砂壶经历数百年的发展,器型何止万千,而其中最耐看的,正是那些经典造型的壶。这些经典壶式自其创制后,就成为各时代壶艺家们喜欢制作的品种,并不断衍生出新意。
紫砂壶中最耐看的,如:西施壶、石瓢壶、德钟壶、仿古如意壶、井栏壶、掇球壶、报春壶、供春壶、秦权壶、竹段壶,等等,这十几种壶型几乎所有制壶艺人多做过。
朱泥壶制作过程中任何肉眼看不到小细节都会决定一把壶的好坏。从自古有“十朱九残”这种说法,朱泥制作难度可见一斑。
朱泥紫砂壶的烧结火候非常敏感,窑火气焰会影响色泽的红润程度,所以古时大都用匣钵盒子装在里面保护烧成,已免出现火疵,或是色泽变黑。烧到最高温时,成熟的温度与结实的玻璃化之间的火候非常的狭窄,约只有10摄氏度之间的范围,而朱泥紫砂壶艺的精髓也在这个小小的区域里见出真章。
不论坯身的技艺施展多么完美,火候烧练如果没有进入到玻璃化的密致结晶境域里,虽然已经烧结成熟,壶胎和皮质也有着朱泥紫砂壶的面貌,但壶身色泽枯燥,皮面干松,不论多么辛勤拭养,也养不出饱满甜红的色泽出来。如果烧练的火候一不小心求好心切,超过了玻璃化的临界点,坯身皮质即行恶化,轻微的情形是壶身内部和底部细微冒泡,壶身略微倾斜,但茶壶尚可使用;严重的状况则通体冒泡,壶身下跌,胎体结构变成海绵状而全体报废。若是窑温控制正确,烧练到密致结晶的境域里即行停窑,则红泥壶那红润甜美的色泽和清脆如金石之音的结实身坯,便是红泥壶中甜润得令人爱不释手的传世之美。
如此制作难度,加上采用的是全手工制壶,泥料珍贵,所以秦巡老师的作品数量并不多,每每出窑都是一壶难求。
朱泥紫砂壶不是任何一个工艺美术师都能制作出的,原因就在于朱泥在烧造过程中极易变形,所以朱泥紫砂壶的制作较其它泥种的紫砂壶制作难度大,成品率低。因烧成不易,一般工手不愿去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泥本身的价格昂贵,过低的成品率使得很多不熟悉朱泥的工艺美术师望而却步。
秦巡老师还介绍说,“朱泥紫砂壶鉴别并不复杂。首先观其色,由于朱泥的泥性软嫩,应该呈现出色泽红艳、娇妍多姿、柔美可爱的视觉效果。如果看起来红得过于艳丽,多数是泥料内添加了铁红粉,购买时就要反复考证了。其次听其声,以指弹扣,声音清脆,共振性佳。”
把玩朱泥紫砂壶不似把玩紫砂壶,在器形方面,紫砂壶粗朴厚实,造型上大致是厚坯粗耳,憨重笨拙,器物的边缘和口唇部分较为圆实厚重,使用时手法较为拙重,若是中型以上的紫砂大壶,则必须双手操动,一手全力把持,另—手稳定壶身和壶盖,以协助倒酌,方能落落大方。
朱泥紫砂壶则像秀雅甜骄的玉女,壶形大致都纤秀轻巧,又骄嫩薄细,器物的造型大多是坯薄、身小、耳细、口秀等灵巧清灵的造型,执拿的姿态轻巧柔美,如莲指轻弹似的拿捏斟注。如能更加的讲究,则朱泥紫砂壶的壶承和坯配也与其它组合不同。壶身宜平、宜薄,坯配宜小、宜秀,为了让朱泥紫砂壶清秀独立于茶台,茶巾、茶托、水方等周边器具,宜以清淡色彩为主要系例。
值得一提的是,朱泥紫砂壶的使用艺术在美学的角度上与紫砂壶有许多不同之处,很多壶艺爱好者往往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