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一个人成大器的三个潜质工作投入心态乐观

发布时间:2025/7/13 12:40:36   

今天早上听了帆书—樊登讲书的作者光临,樊登老师和《减压生活》的作者金铂对话沟通,主要科普了一些压力相关的医学知识,以及如何减压,如何过健康和幸福的生活。金铂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关于压力方面,樊登老师和金铂老师沟通总结的一些我们做人做事的观念给我印象最深刻,我总结出来:一个人要想成大器,需要具备三个潜质:工作投入、心态乐观、人际关系和谐。

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工作投入

现在很多人天天抱怨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心情烦躁,职业迷茫,实际上是因为他做事没有沉进去,没有试图在一个领域里面成为一个真正的专家。

樊登老师提到:如果你做一件事觉得无聊,往往不是因为这件事无聊,而是因为你做这件事不够投入,是你做事的方式出了问题。如果你很投入地做一件事,这件事情反而会变得更加有意思,相反,给你带来的压力也更小。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95年会计妹子,吐槽自己做了会计以后,每天工作按部就班,圈子比较小,基本就跟公司同事打打交道,不用对接外面的公司,不用出差和外勤。工作差不多5年下来,基本上做着周而复始的工作,最近有点觉得这个行业干久了脑子有些固化,也没有那么多新鲜的玩意吸收进来,交际这块就更别说有啥提升,变的越来越社恐。

这名妹子工作5年了觉得工作很无聊,实际上是她没有找到工作的乐趣,没有真正投入工作,把工作当成生活不开心的罪恶源泉。抱着这种心态去工作,工作的结果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反,在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本书里提到,他当时为了解决产品的一个技术问题,防止产品变形,动了各种各样的脑筋,最后决定抱着水管睡。他在车间窑炉附近温度适当的地方躺下,把水管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整个通宵都在慢慢转动着水管,用这种办法防止水管变形和保持干燥。他当时想的是:“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产品培育成人,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倾注全部的爱。”

“抱着产品睡”,这个有点不卫生,在现在看来效率也不高,甚至有点不安全,在现在不流行和提倡,但若缺乏“抱着自己的产品一起睡”那样的热情,就无法从心底品尝到获得成功的成就感,特别是向新的、更加艰难的问题发起挑战并战胜它的决心。

稻盛和夫正是对工作极度的投入,才能带领自己所在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把工作与自己分开,让两者保持距离,这是最近年轻人中流行的观点。然而,要做好工作,就应该消除“工作”和“自己”之间的距离,连同身心一起,全部投入工作,才能真正喜欢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不会觉得“工作是万恶之源”。相反,工作会成为自己值得骄傲的成就和辉煌。

二、心态乐观

金铂老师提到:面对同样的压力,不同心态导致的健康结果完全不一样。过大的压力,对于不同的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把压力看作对身体不利因素的话,身体真的会不好。如果把压力看作对身体有积极意义的话,这个压力反而会对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这个是经过验证得出来的结论。

我们会看到很多有成就的伟人、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在面对极大压力的时候,甚至是生死考验的时候,遭受重大非议的时候,从神坛跌落谷底的时候……这些人的抗压能力特别强,他们会一直保持冷静、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表现,然后到后面有机会再东山再起。这些人的的抗压能力就特别强,归根到底是他们拥有非常乐观的心态。他们会看到压力的积极作用,从心底不惧怕压力,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压力当作自己提升生命价值的一种动力,这样的人,才能在绝处找到逢生的机会,才能谷底反弹飞的更高。

十几年前我参加高三的复读,作为复读生,全班80多人,我成绩排名50名左右,那时候感觉自己怎么努力都很难够得上一本和二本的成绩。复读生的压力都很大,我很迷茫,如果考的还没有上一年好,没脸见父母,考不上好的学校,未来自己更得不到好的工作。那时候我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每天在快节奏的复读生活中惶惶度过,学习也没有很大的进步。

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余秋雨写苏东坡的《黄州突围》这篇文章。我被苏东坡乐观豁达的心态所影响,他被弹劾、流放那么多次,身体和心理遭受非常严重的摧残,但依然写出来那么多优秀的诗词作品,流芳千古。那时我深刻的意识到,一个人,不是只用成绩来定义他的成功与否,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人生漫长,我还有很多转折点要经历,我的价值也不是只能用高考的成绩来定义我的人生。

从此以后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变得更加乐观,我开始抓紧时间做我当前能做的事情,我开始梳理学习的知识点,分析自己各科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在自己能够提分的地方重点用功,不再纠结于不切实际的臆想。最终我第二次高考成绩比第一次提高了59分,也在实力范围内上了一所比较满意的大学。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年教培行业受到重创后,面对团队的解散、行业的崩塌,他开始转行做起了电商直播,成立了“东方甄选”,一开始做直播卖货知道的人并不多,销售额也不高,直到去年董宇辉火了,带动了平台的快速发展增长。平时我也能在各个平台看到俞老师卖书、卖课等等。俞老师给我们的永远是正能量和积极向上,无论身处何地,初心不改,一路向前。

俞老师的例子很好的验证了心态乐观对一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

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人际关系和谐

在樊登老师和金铂老师的对话中提到:经营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够对减少自己的压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樊登老师强调:大家千万不要忽略在工作中这种和谐关系的重要性,除了能对自己的工作有促进作用以外,对我们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

做人力资源工作多年,了解到相当一部分职场人的离职,是因为同事关系不和。

网上有个职场人,吐槽和自己同事经常内耗。比如问同事要个资料,同事说以前发过,让他自己找出来,不愿意重新发,就是类似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经常双方开展内心的争斗,你让我发,我就不发;你不发,我就一直问你要。

这样的情景,那名网友实在呆不下去了,选择了离职。

这种情况,很难分清谁对谁错,一个巴掌拍不响。只能说,这种环境下,如果双方都不做出一些改变和让步,这样长期在一起工作,确实是会心理压力很大,心情不愉悦,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效果也不会很好,不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

曾经我也一度因为办公室内耗问题心情非常低落,对一些同事的做法常常抱怨和不满。后来我是怎么转变的呢?就是多看书多听书,我发现自己知道的多了,格局打开了,我认识到我和对方确实是有很多背景的不同,很多行为背后是认知的差异。我无法做到和他同频,我们的观点也确实不一致,那我就选择退让,问题不大的话我听对方的,问题争议很大的话,我就请示领导来裁判,我要做到自己的心态平和去看待别人不同意见。想开了,我发现我和对方的沟通越来越顺畅了,心情越来越愉悦。原来我们以前的内耗都是浪费时间和低层次认知水平的体现。

一个人能力再强,在工作中也不可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做了,势必要和他人产生链接,一个好的链接,不仅能够帮助自己达成工作的目标,更是展现自己个人魅力、提高自己能力,实现更大成就的机会。

金铂老师在自己的短视频里也提到:”三言两语”原则。也就是说在有冲突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时候不要硬碰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发生口角,三言两语,言语不和,扭头就走,语言上输点没事,千万不要发生大的问题。要想人际关系和谐,在一些关键时刻,一定要注意少说,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伤害。

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稻盛和夫《干法》里说过: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的机理。热爱导致成功。对工作投入,是一种极致的信仰。

人生路上,晴空有时,风雨有时。真正优秀的人,不是没有经历过风雨摧残,而是他们用乐观的心态来打败一切。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群居的动物,良好的社会关系能让我们的内分泌水平更加稳定,我们的压力更小。

最后,让我们热爱我们的工作,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压力,处理好人际关系,在更好的余生,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6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