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光伏行业专题报告产业链价格快速触底,静待

发布时间:2025/7/22 16:40:46   

(报告出品方:招商证券)

一、硅料与组件价格触底,后续需求有望强劲表现

1、产业链降价,终端需求有望强劲表现

硅料价格企稳。由于硅料产能持续投运,硅料价去年底暴跌,之后下游备库与料场惜售带来快速反弹,近期快速降价到6.x万元/吨左右,二线硅料公司普遍亏损,头部硅料公司回到低盈利水平。目前,成本较高的二线企业已陆续/计划进行减产或停产;头部料厂去年盈利较好,现金流充裕,不大考虑大幅杀跌出货。同时,随近期硅料采购好转,落地签单逐步增加,硅料价格开始出现止跌企稳迹象。组件价格顺价,终端LCOE下降显著。伴随硅料价格降价,下游硅片、电池及组件售价均有较大幅度调整。目前硅片、电池报价区间为2.75-2.85(Mμm)、0.7-0.73(M10PERC电池),相较2月高点,降价幅度达到20-50%。组件也在快速顺价,现价在1.35元/W附近,较去年末降幅超30%。以去年年末组件价格为基准估算,组件降价叠加N型产品推广带来的BOS成本下降,光伏LCOE下降幅度接近10%左右,新建电站投资收益极具吸引力。5月下旬至6月,光伏制造与中间环节在去库存,去库结束后,需求与排产很可能强劲表现。

2、静待终端需求表现

2.1国内Q1淡季不淡,全年装机有望再超预期

收益率显著回升,Q1装机同比高增。过去两年间在产业链总产出受限,价格整体高位的背景下,下游需求增长主要由价格容忍度更高的海外及分布式市场支撑。年初以来,随着组件价格回落,电站投资IRR显著回升。国内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尤其是地面电站项目。1-5月国内光伏合计并网约61GW,同比增长%。一季度地面电站装机占比46%,同比提升13pct。大基地并网指标明确,全年装机有望在超预期。年底为第一批风光大基地规划并网时点,合计94GW项目中,约50GW规划在年并网。考虑到过去延期项目的补装需求,下半年进入国内装机传统旺季后,需求有望迎来集中爆发。年全年装机有望再超预期。

2.2欧盟光伏审批简化,地面电站有望迎来集中启动

集中式光伏当前投资热情高。俄乌冲突之后,欧盟发布RepowerEU方案,计划到年,欧盟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达到GW以上,SolarPowerEurope更是乐观估计超过1,GW。按照其中35%为集中式光伏推算,预计-年,欧盟年均集中式光伏装机需求达到19-36GW。另一方面,虽然目前欧盟各国市场电价有所回落且存在限价措施,但PPA价格持续维持高位,电站投资的超额收益仍非常丰厚,行业投资热情高涨。审批流程制约欧盟集中式光伏发展,目前项目积压严重。欧盟光伏电站建设相关的审批流程冗长且复杂。绿地项目通常需要3-4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建设前的相关审批工作,到达待建状态(RTB)。在去年政策与电价的催化下,相比于分布式项目的加速;集中式项目受到流程繁琐的影响,落地进度较慢,在审批环节积压严重。以西班牙为例,目前待审批项目容量达到GW以上,为累计装机9倍。审批瓶颈缓释,集中式项目有望迎来大规模启动。年3月,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通过一项关于绿色交易计划的临时协议,将此前32%的约束性目标提升至42.5%以上,意味着到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翻倍(目前22.1%)。同时,协议中明确:可再生能源将被视为压倒一切的公共利益,在潜力大、环境风险低的地区设立可再生能源审批加速区,采用特别简短的审批流程。得益于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欧盟集中式光伏有望迎来大规模启动。

2.3极端气候加剧电力缺口,新兴市场光伏需求正蓬勃增长

厄尔尼诺引发极端天气,冲击全球电力系统。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报道,全球持续三年的拉尼娜现象将结束,今年极有可能迎来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将迎来进一步升温,并给部分地区带来极端天气。高温天气将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带来全球性的缺电现象。光伏装机有望为新兴市场填补电力缺口。新兴市场电力结构相对脆弱,以南非为例,电力结构依赖燃煤,厄尔尼诺高温天气造成电力需求激增,极端天气也会引发水电等出力波动,进一步加剧电力缺口。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就因干燥天气出现严重电力供给问题,停电、限电现象频发。光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进入平价时代,也已广泛成为新兴市场填补电力缺口的重要解决方案。年1-4月,南非进口光伏组件4.18亿美元,已经超过年全年进口额,同比增长超过%。

二、N型时代开启,领先企业红利有望维持

1、TOPCon效率及发电量优势明显,且仍在持续优化

效率及发电量优势显著。TOPCon在PERC的基础上更换为N型衬底,增加隧穿氧化层及多晶硅层,降低载流子复合,实现效率的显著提升。更高的转换效率:N型TOPCon电池在PERC的基础上更换为N型衬底,少子寿命更长,增加隧穿氧化层及多晶硅层,降低载流子复合,同时配合SMBB等减少正面遮挡,实现效率的显著提升。以CPIA口径统计,年以来TOPCon电池效率提升3个百分点,同期PERC提效幅度为1.4个百分点,PERC电池在周期中后段接近理论极限,提效进程明显不及TOPCon。而目前TOPCon量产效率与超过28%的理论极限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提效路径也更为明确。高双面率、低衰减等提升全周期发电量。N型TOPCon电池双面率可以达到85%,较PERC70%左右的双面率明显提高,折算至综合效率端大致形成1pct左右的效率优势。

效率、成本仍在优化,差距持续拉大。从效率端看,年初量产TOPCon效率电池端在24.5%上下,考虑封损后组件效率22%左右,至当前领先量产TOPCon电池端效率达到25.2%/25.5%(+SE),组件端效率23%上下。温度系数由0.3优化至0.2x上下。而从成本端看,银浆耗量、设备投资、硅片厚度等成本增量都在优化:1)银浆耗量由mg降至mg上下;2)设备投资由单GW2亿下降0.4-0.5亿;3)硅片厚度由μm降至当前约μm。

2、下游接受度大幅提升,溢价开始体现

下游接受度跃升。经历1年多的市场验证,下游投资方对N型优势理解更加深刻。尤其是双面率、衰减及温度系数等优势带来的发电量增益,随实际应用的实证数据逐步体现,TOPCon已得到行业性的认可。近期部分招标项目N型份额已由此前10%上下提升至近50%。年PERC市占率约91%,年降至88%,而N型份额由年3%提升至9%,N型电池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溢价不断放大。近期N型组件与P型组件的价差,已由2月的0.05元/W逐步攀升至0.06-0.14元/W(近期组件报价偏分散),整体溢价逐步放大,原因主要系随N型产品进一步降本增效、电站有效验证的形成,TOPCon优势不断验证,下游对N型组件的需求优先级更高,高效组件的议价能力更强。如果效率继续提升,溢价有望进一步放大。而TOPCon电池供应相对紧张,相较PERC溢价由0.06元/W上下爬升至0.1元/W。

3、扩产节奏低于规划,优质产能红利期更长

扩产规划巨大,实际落地仅为少数。年开始组件、电池供应商以及新进入企业公布了大规模的TOPCon扩产规划,参考PV-tech等统计数据,总量高达-GW:从落实进度看,大部分仍未形成有效产出,产线进度低于预期。针对部分投产项目,爬坡进程出现良率、效率、成本等因素限制稳定批量生产。优质产能稀缺,电池供不应求。统计截止年5月,TOPCon规模化投产项目总量在百GW上下,估算满产运行容量大致在70GW,也充分验证TOPCon的产业化壁垒,由规划到投产,再到形成稳定的产出仍有较大的距离。预计年TOPCon有效出货百GW上下,相较全球装机仍有巨大的份额空间。

TOPCon是无人区产业,和PERC当时的状态很大不同,在较长的时期,都还会有较明显的差异化。当前实现规模化量产的TOPCon供应商过去在N型领域长期投入和布局,优势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率先实现TOPCon大规模量产,抓住窗口期提升份额:目前形成有效产出的仍是少数,提供先发企业提升份额的时间窗口;汇聚上下游优势资源,在转换效率、量产工艺上维持领先:TOPCon在原有PERC基础上增加若干工序,相对更复杂,同时还在快速的升级过程中,发展初期know-how掌握在电池企业手中,提前布局TOPCon的企业,会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先发企业更容易汇聚上下游优势资源,如设备、辅材等,更新迭代期第一时间完成更新优化,可能持续在效率、成本上维持领先;供应链瓶颈制约:年末,全行业TOPCon产能约50GW,行业目前规划产能接近GW。整体规模增长近10倍的情况下,供应链瓶颈(尤其是TOPCon差异环节)会逐渐显现,一定程度制约新进入者扩产规划。

三、辅材头部企业优势有望进一步放大

1、浆料:TOPCon推广加速银浆量利齐升,头部企业受益

TOPCon浆料单位用量提升,加工费增加。电池非硅成本中浆料占比最高,约为30-35%,以PERC电池为例测算,电池非硅成本约为0.15元/W,其中浆料成本约为0.05-0.06元/W,因此降低银浆单耗一直是电池环节的重点降本方向。过去主要通过两条途径降本:(1)降低细栅宽度;(2)增加主栅数量,主栅增加后宽度变细,降低银耗。PERC初期电池片浆料用量有冗余,目前按TOPCon领先企业银耗(,16bb,mg/片)估算,目前TOPCon单片银浆用量较PERC高40-50%,考虑到无主栅应该是未来方向,预计银浆环节用量的下降空间在10-15%左右,即降低至85-90mg/片,仍然高于PERC银耗。TOPCon银浆难度相对较高,因此加工费也相对高一些,在电池行业向TOPCon逐步切换的过程中,年银浆加工费空间较年有望翻倍。

TOPCon浆料制造难度加大。PERC与TOPCon电池正背面对浆料要求不同,PERC正面需要重点考虑浆料与硅片的欧姆接触、降低复合,而背面更多需要考虑与钝化层的附着力。TOPCon浆料要求更高,制造的难度更大,正面浆料中的银粉参数有变化,需要考虑掺杂与欧姆接触,玻璃与有机体系的要求也在提升,难度相对较大,而背面重点除需要考虑欧姆接触、降低复合外,还要烧穿钝化层,但不能损伤POLY层,对玻璃体系的要求也比较高。在TOPCon加速推广的过程中,预计浆料的技术门槛会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受益TOPCon推广加速。浆料中的原材料占总成本比重约为99%,定价模式为成本加成模式(原材料+加工费),因此产品价格差异不是很明显,但品质之间有差别,好产品是企业能否胜出的关键,其本质是对企业提出了多方面要求。稳定的经营及研发环境是培养或留住优秀研发人才的基础,研发能力则体现于多方面,浆料配方的研发能力、不同原材料的理解能力、浆料内部体系之间的调整能力尤为重要,银浆起家的企业对银粉理解较深,这可能不是产品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有机(提供流动性,印刷)、无机(玻璃粉,粘接)体系的重要性可能在提升。在切换至TOPCon的过程中,头部浆料企业积淀深厚,对各种材料的理解及协调能力可能更强,预计将受益于TOPCon推广加速。

2、胶膜:头部企业有望在N型时代继续领跑

N型电池对胶膜要求更高。由于N型电池/组件效率、寿命等较PERC有大幅提升,材料工艺选择也有差异,因此对胶膜的要求更高:1)N型电池组件受PID影响更明显。TOPCon更换为N型衬底,PN结方向与P型相反,正面材料为Al2Ox及SiNx(类似PERC背面),相较PERC正面材料受PID影响更明显;2)N型电池组件对酸碱度更敏感。TOPCon正面主栅为银浆,细栅为银铝浆,浆料体系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酸性环境的影响。同时SMBB对应主栅、焊带宽度会大幅下降,与电池片的接触面更窄,对酸性环境更为敏感;3)N型电池组件对水汽透过率要求更高。N型TOPCon电池双面率可以达到85%,考虑其双面率优势,更适合做双面结构,尤其对透明背板产品,要求胶膜的水汽透过率更低。

POE更为适配。相较P型电池,N型衬底少子寿命更长,受杂质影响小,同时基本上消除了硼氧复合造成的LID,TOPCon组件首年衰减优化至1%,年衰减幅度较P型明显减少,寿命在30年上下,POE的耐老化表现更好,配套TOPCon能够最大化发电量优势。目前量产TOPCon采用硅片厚度已经降到μm上下,硅片更薄且量产线基本上市、尺寸,对轻质化也有更高的要求,POE密度较EVA小10%上下,也更有优势。薄硅片本身对表面应力更敏感,POE交联后储能模量小于EVA,电池片所受应力更小。可能会体现出较强的差异化。EVA产品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迭代后,已经相对成熟,同时PERC电池也有足够的宽容度,因此胶膜应用差异不显著。在光伏主产业链由P向N过渡带动辅材环节升级的产业化初期,胶膜技术工艺壁垒更高,可能会体现出较强的差异化。一方面,TOPConPOE并非双玻POE的平移,配方、加工工艺有壁垒,目前仍是少数企业能够达到TOPCon应用要求。TOPCon硅片掺杂/厚度、电池片输出电流电压、主栅细栅材料/排布、焊带形式等与此前的PERC有明显的区分度,对应POE胶膜配方需要考虑的侧重点也不同,此前适配PERC的POE、EPE等方案不能简单的平移到TOPCon。另一方面,以TOPCon为代表的N型电池POE胶膜方案尚未定型,TOPCon电池本身架构在未来2-3年也会有持续的优化升级,尤其钝化技术、金属化工艺、硅片厚度等都要求胶膜企业能够完成技术适配,对企业的技术工艺要求也更高。头部企业经营能力及成本管控能力强,对产品与生产设备理解更加深刻,有望在N型时代继续领跑。

3、玻璃:成本下行带动盈利向上,需求集中释放或造成玻璃趋紧

纯碱、天然气价格调整,成本端优化。光伏玻璃成本中,原材料、能耗费用大致各占玻璃成本四成,其中材料端主要为石英砂、纯碱,能源侧主要为天然气、重油等,且减排背景下光伏玻璃热源供应以天然气为主。二季度以来,纯碱、天然气价格大幅调整下降,玻璃成本端明显优化:纯碱:Q2国内纯碱库存快速拉升,价格由-元/吨大幅调整至2元/吨上下;天然气:Q2天然气价格调整,同时进入非供暖季,估算均价环比下降10-20%。同期3.2、2.0mm玻璃售价基本稳定在26、18.5元/平上下,考虑库存周期,预计Q2玻璃盈利能力将实现回暖。

硅料调整激发装机需求,下半年玻璃可能趋紧。硅料产能扩张叠加大批量投产预期,硅料已跌至6.x万元/吨左右,组件顺价至1.4元/W左右,已处于历史低点,下游项目回报率大幅改善,装机有望较快有强劲而积极的变化,玻璃需求可能在三四季度集中释放。同时考虑大电站对成本更敏感,其结构占比提升拉动双玻应用,单耗也会增加。供给侧看,当前玻璃在产项目日熔量合计约9万吨/d,听证制度趋严造成规划项目投产延后,少数新线投产集中在Q4,Q3增量或主要来自5月点火窑炉爬坡贡献,在需求释放加速背景下玻璃供给或趋紧。政策趋严,未来产能释放将更有序。过去-年,压延玻璃扩产约束弱化,产能快速扩张。今年5月,工信部、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风险预警的有关通知》,收紧听证会制度执行口径,或大幅延缓在建/拟建项目投产进度,考虑执行听证以来累计通过低风险项目合计仅2.1万吨/d,未来一段时间玻璃产能的释放将更趋有序,价格会有更强的支撑。风险预警机制的收紧背景下,此前已开工但需执行预警项目的点火时点延后,部分项目存在高风险调整的可能性。年3月执行听证以来,累计听证项目超过三十万吨,实际通过项目仅2.1万吨,考虑项目建设周期,大部分将在年以后逐步点火投产。

4、石英:供给释放受限,供需持续吃紧

石英坩埚是硅片生产过程中的消材,目前尚无替代品。石英坩埚主要应用于光伏及半导体领域的拉晶环节,是硅片生产流程中的关键材料。在硅棒拉制过程中,石英坩埚逐步向方石英转化,一定时间后无法使用,需要更换新的石英坩埚,在硅片环节生产过程中具备较强的消耗品属性。石英坩埚原材料为高纯石英砂,目前与高纯石英砂比较相似的产品是合成石英砂,但因成本及微量元素含量的限制,无法使用于光伏领域。预计年石英砂供需偏紧。需求方面,预计年全球光伏装机GW,假设每GW硅片的石英消耗为1.8-2万吨,则石英砂需求预计9.3-10.3万吨;供给方面,尤尼明+TQC合计2.5-3万吨产能,石英股份4.5-5万吨,其他产能合计约为1万吨,供给预计在8-9万吨。此外,年海外石英砂占总产能比重约为35%左右,整体看,行业内石英坩埚使用寿命会下降,石英砂需求会进一步提升,年石英供需紧张相对明确,涨价时间及幅度可能会超预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7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