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资源 >> 开封市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
河南省开封市印发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详情如下:
开封市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持续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深入推进年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推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协同控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治理,统筹空气质量改善和碳达峰工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好局、起好步。
二、工作目标
全面完成省下目标。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统筹推进。按照年度目标和阶段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分区域、分时段科学设定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大气污染治理重点领域任务目标,既立足城市主城区,又注重所辖县、区,实现城乡空气质量同步改善。
(二)坚持结构调整,标本兼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从严从紧从实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限制类产能装备升级改造,持续推进环保产业发展,深化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从源头上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三)坚持精准治污,重点突破。紧盯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和重点因子,明确目标和要求,做到问题、时间、区域、对象、措施“五个精准”,巩固和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成果。全面推行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推动企业“梯度达标”,落实差异化管控措施,强化区域错峰生产和应急运输响应联动,有效降低污染物传输影响。
(四)坚持科学治污,提升成效。扎实有序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突出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加快补齐臭氧污染治理短板,推进VOCs和NOx协同治理。对尚未达标的空气质量污染因子,分析源头症结,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五)坚持依法治污,强化监管。完善生态环境法治保障机制,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推进、依法保护,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惩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以法律武器治理环境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
(六)坚持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综合运用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约谈问责、执法监督等行政监管手段和生态补偿、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和超低排放电价水价等环境经济政策机制,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合力、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大气环境治理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1.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重点污染企业退城搬迁,对城区内重污染企业进一步梳理,制定实施年度工作方案,推动不符合城市建设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重点污染企业退出城市建成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金融监管局、应急管理局、国资委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2.严格环境准入。落实“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从严从紧从实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全市原则上禁止新建、扩建单纯新增产能的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甲醇、合成氨)、焦化、铸造、铝用炭素、耐火材料制品、砖瓦窑、铅锌冶炼(含再生铅)等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的产业项目,严格项目备案审查,强化项目现场核查,保持违规新增产能项目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完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强化项目环评及“三同时”管理,国家、省绩效分级重点行业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达到B级以上要求。(市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3.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按照《河南省淘汰落后产能综合标准体系(年本)》,严格执行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法规标准。年5月底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对国家和我省明确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开展全面排查摸底,实施落后产能清零行动,巩固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成效,于年10月底前完成淘汰落后产能项目验收工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落实)
4.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实施工业低碳行动,推进煤化工、铝加工、玻璃、耐火材料制品、煤电等产业绿色、减量、提质发展,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落实河南省水泥、耐火材料制品、砖瓦窑等重点行业限制类产能装备升级改造工作方案,推进限制类产能装备的升级改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分工负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5.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加强铸造产业清单管理和产能置换,落实堵疏结合、产能置换、关停并转等措施。推动“区中园”建设的建材、铝加工、铸造、家具等专业园区提升改造,制定“一行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推动“区中园”建设的建材、铝加工、铸造、家具等专业园区提升改造,制定“一园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对于当地特色产业,应集中设置专业园区,引导项目入园建设、规模发展。(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6.持续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健全落实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监管机制,压实县(区)、乡镇(街道)主体责任,加强环境监管和巡查检查,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式、台账式、网格化管理,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异地转移。(市生态环境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电力公司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二)深入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低碳高效利用
7.严控煤炭消费总量。严格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制度,将用能权市场扩大至年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科学控制火电、化工、建材等行业燃料煤消耗量,继续实施监测预警机制,压实县区及企业煤炭消费减量主体责任,对拒不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措施的企业由当地政府责令限期整改。实施煤炭消费替代,全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耗煤项目一律实施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着力压减高耗能、高排放、过剩落后产能煤炭消费总量,年底,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完成省下达的预期目标。(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8.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开展清洁取暖“双替代”巩固提升行动,对完成“双替代”供暖改造的地区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落实电力和天然气供应保障和电价气价优惠政策。开展散煤治理行动,依法查处违规销售、储存、运输、使用洁净型煤和散煤的行为,严防严控散煤复烧,确保全市散煤清零。(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财政局、生态环境局、电力公司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9.提高建成区集中供暖普及率。依据现有集中供暖资源和设施,深挖供暖潜力,推动富裕供热能力向合理半径延伸,加快城镇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年采暖季前,新建改造集中供热管网25公里。对供热管网无法覆盖的区域,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地热供暖。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力争达到91%以上。(市城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10.加强天然气和电力供应保障。推进输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开封-周口输气管道项目相关工作。强化储气能力建设,市政府及有关城镇燃气企业要通过与省天然气储运公司签订应急储气服务合同的方式,落实“地方政府3天、城燃企业5%”的储气能力目标任务。健全完善调峰机制,采暖季期间天然气供应要突出“压非保民”,确保民生用气需求。(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11.加快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坚持把传统能源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新能源相统筹,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加快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地热、生物质热电联产等可再生能源。力争实现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5万千瓦,新增可再生能源供暖能力万平方米。(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气象局、电力公司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三)持续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12.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积极推动铁路专用线建设,落实《河南省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推进煤炭、电力、水泥、化工等大宗货物年运输量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以及大型物流园区新(改、扩)建铁路专用线,推进晋开二分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以资源富集区、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为重点,严格重载柴油货车大宗散货长距离运输管控,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价调整机制。争取年年底前晋开二分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市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中国铁路郑州局开封车站配合,各县区政府落实)
优化路网结构布局。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工程,着力实施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连”工程,畅通G、G等国道主干路、瓶颈路,畅连高速公路出入口、高铁站、主要景区等重要节点。加快国省道市区段绕行改道项目建设,打通绕城公路,分流入城重型货运车辆,减少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对市区空气环境的影响。依托郑民、安罗等高速公路,优化重型车辆快速过境通道,缓解连霍、大广等重点路段车流量。(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各县区政府落实)
13.强化新生产车辆达标排放监管。根据《河南省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公告》,严格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年7月1日起,在开封市行政区域内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重型柴油车应符合《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6a阶段标准要求。生态环境部门监督排放检验机构规范开展注册登记环节随车清单核验。严格销售环节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登记要求。强化新生产车(机)达标排放监管,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等部门组织开展生产、进口、销售环节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检查,系族年度抽检率达到80%以上。(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开封海关参与,各县区政府配合落实)
14.强化在用车排放监管。加大路检路查和入户执法检查力度,加强路检路查执法检查站点建设管理。年10月底前,力争完成国省道入省口路检路查点位标准化设置。(市生态环境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落实)
加快推进大宗物料运输企业门禁系统建设,建立运输车辆、厂内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电子台账,完善大宗物料运输管控平台,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运输管控措施。年10月31日前,完成26个行业大宗物料运输企业门禁系统建设。(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推进I/M制度落地实施。落实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闭环管理制度,M站及I站通过省级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及省级机动车环保监测检测系统完成M站及I站数据交互,严格按照《汽车排放检验机构和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站数据交换规范》设置数据交互技术格式。(市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强化排放检验机构管理。配合上级部门采用现场抽检、排放检测设备测试、比对实验、暗访暗查、远程监控等方式,加强排放检验机构监管,推进排放检测行业差异化管理,对于专业水平高、管理规范的排放检验机构实施免打扰监管。(市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落实)强化高排放柴油货车禁行区管控。全力推进“开封电子通行证一体化平台”建设应用,加大电子警察、卡口系统建设力度,实现市城市建成区货车入市通行证网上申领全覆盖。对无入市通行证、违法通行的重型柴油货车、生态环境部门抄告的国三及以下等高排放重型柴油货车和监督抽测发现抄告的超标排放车辆,利用“开封电子通行证一体化平台”,加强超标排放车辆通行监管。年9月底前完成移动污染源智能管控设备项目建设。(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落实)
15.加快车(机)结构升级。年年底前,完成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落实)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落实《河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实施意见》和《河南省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方案》,推动全市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化。除保留部分应急车辆及新能源汽车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情况外,新增及更新公交车、出租车(含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应全部为新能源汽车。新增及更新环卫车辆应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增及更新城市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95%。新增、更新公务车辆原则上全部为新能源汽车。在物流园、产业园、工业园、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和公交市政等车辆集中停放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委、事管局、邮政管理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落实)
16.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加快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采集,力争年年底前,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采集完成省下任务;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测及定位系统安装工作,确保完成信息采集的机械排放检测及定位系统安装全覆盖。(市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城管局、水利局配合,各县区政府落实)
(四)优化调整用地和农业投入结构,强化面源污染管控
17.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聚焦“五年增绿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目标,坚持把增绿增质增效作为主攻方向,高质量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持续推进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和庭院花园化,大力挖掘增绿潜力,精准实施造林。年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以上,力争81个社区达到绿色社区要求,全市完成造林12.36万亩、森林抚育7.6万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市林业局、城管局、农业农村局、河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局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18.加强扬尘综合治理。开展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提升行动,推动扬尘污染防治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市控尘办结合扬尘污染治理实际,分解下达各县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度目标值,强化调度督办,做好定期通报和年度考核工作。城市管理、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商务等部门将落实《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要求、“六个百分之百”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两个禁止”(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现场配制砂浆)、渣土物料运输车辆管理纳入日常安全文明施工监督范围,组织做好重污染天气预警、大风天气条件下施工工地、道路扬尘管控,建立举报监督、明查暗访工作机制,将工程建设活动中未按规定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扬尘污染受到通报、约谈或行政处罚的列为不良行为。进一步扩大道路机械化清扫和洒水范围,强化道路清洗保洁作业,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年城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8吨/月·平方公里,不断加严降尘量控制指标,实施网格化降尘量监测考核。持续推进城市建成区餐饮油烟治理,年底前,全市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市级监控平台基本实现与所辖县(区)联网运行。(市控尘办牵头,市城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19.开展农业污染治理。建立完善“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网格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四级责任体系,综合运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蓝天卫士等监控手段,加强露天焚烧监管,严格落实焚烧监管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继续执行秸秆焚烧扣减地方财力50万元/火点。采取措施,严控夏、秋收期间农机作业扬尘污染。(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各县区政府落实)
20.严格烟花爆竹禁放管理。持续加强烟花爆竹禁售禁放监督管理,深入开展烟花爆竹“打非”专项行动,抓紧抓实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事项,推动宣传教育、销售清零、巡回检查、技防监控、严格执法等各项禁售禁放措施落实,巩固烟花爆竹禁售禁放成效。(市公安局牵头负责,市应急局、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局、供销社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落实)
(五)全面推行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深化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21.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规范和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管理工作,坚持绩效评级与当地环境质量达标挂钩,培育推动企业“梯度达标”,促进行业治理能力治理水平整体升级。年年底前,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B级企业力争不低于20%,全市范围内基本消除D级企业;年年底前,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B级企业力争达到70%。落实A、B级企业相关鼓励政策,发挥先进示范引领作用;严格执行C、D级企业污染管控措施,促进全市工业污染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22.开展工业企业全面达标行动。贯彻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清洁生产、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实现固定污染源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持续推进电力、水泥、铝工业、碳素、砖瓦窑、铸造、耐材、玻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化工、包装印刷行业和其他涉及工业涂装、工业窑炉、锅炉等行业废气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将烟气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大气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砂石骨料企业全面开展装备升级及深度治理,针对原料运输、贮存、装卸、破碎、转运、筛分、出料等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无组织排放污染问题,进行全流程控制、收集、净化处理,并同步安装视频监控和相应的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优化运输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年5月底前,水泥粉磨站企业完成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年5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执法检查,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不满足无组织控制要求的企业,依法实施停产治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各县区政府落实)
23.深化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按照“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则,深入推进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提升铸造、耐火材料制品、砖瓦窑、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等工业窑炉的治污设施处理能力,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对涉及生产过程中的煤炭、矿石等物料运输,装卸储存,厂内转移与输送,物料加工与处理等各生产环节实施无组织排放精准治理,实现全封闭贮存及运输。玻璃、耐材、碳素(石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行业力争50%以上企业,砖瓦窑、铸造行业力争30%以上企业,能源类型、污染治理技术、排放限值和无组织排放四项指标达到绩效分级B级以上标准。其他行业工业炉窑,在稳定达标排放基础上,对标绩效分级A、B级及绩效引领企业标准,提升环境绩效水平。(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24.推进火电行业污染物总量减排。加强火电行业燃煤质量监管,鼓励企业采用低硫、低灰、高热值燃煤,市场监管、生态环境部门每季度对辖区内火电企业燃煤情况进行一次全覆盖检查,通过煤质提升降低火电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加强火电行业已建成除尘、脱硫、脱硝设施运行管理,强化污染物排放全过程控制,通过参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协同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加强火电行业脱硝技术提升,大幅削减氨排放量,确保氨排放浓度不高于8毫克/立方米。(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电力公司参与,各县区政府落实)
25.加强生活垃圾焚烧行业污染治理。指导垃圾焚烧企业结合年度检修计划,推进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全面完成提标治理,焚烧炉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1小时均值)在基准氧含量11%的条件下分别不高于10、35、毫克/立方米。采用氨法脱硝、氨法脱硫工艺的垃圾焚烧废气氨排放浓度不高于8毫克/立方米。年5月20日前,将辖区内垃圾焚烧企业年度检修计划及提标治理计划报省环境攻坚办。(市城管局负责,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参与,各相关县区政府落实)
生态环境部门应指导企业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