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资源 >> 追忆中国材料科学家严东生心怀家国一生报
年,严东生在实验室研究晶体结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供图
中新网上海10月12日电题:追忆中国材料科学家严东生:心怀家国、一生报效
作者郑莹莹
今年是中国当代无机材料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严东生诞辰周年。纪念严东生同志诞辰周年座谈会日前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举行。
严东生年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年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年转入燕京大学化学系,年毕业留校任教,年获燕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严先生从小就种下了科学救国的种子;报考大学时,他毅然放弃当时待遇更好的教会学校和税务学校,执意报考清华大学化学系,从此开启了一生的科技报国之路。”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在座谈会上说。
年9月,严东生赴美国纽约大学攻读研究生,年9月转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年5月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陶瓷学博士学位。年2月,他中断博士后研究回到祖国。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说,严东生同志一生经历了多次人生道路的重大抉择,在每一个关乎个人荣辱得失的关口,他始终心怀大义,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新中国成立后,严东生同志毅然辞去伊利诺伊大学的职位,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几经辗转,于年夏回到祖国。从开滦煤矿到中科院上海冶金陶瓷所,国家建设哪里有需要,他就义无反顾到哪里。
随后的几十年,严东生把国家的需要作为努力的方向,突破了一个个材料瓶颈。他参与了年中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和《-十年科技规划》的起草工作。
——20世纪50年代,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急需重振钢铁工业。他赴鞍钢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个耐火材料的生产、检验、测试标准;开展了窑炉热平衡的研究,提出了节约能源的有效措施。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科研方向从传统硅酸盐材料研究调整为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在研究所开辟了高温结构陶瓷、功能陶瓷、人工晶体、特种玻璃、无机涂层材料等新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凭借对国际科学发展的深刻洞察力,明确提出了在无机材料科学指导下的新材料研究,突出高性能结构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他参与主持了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用于陶瓷发动机的国家重大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在陶瓷发动机零部件研制等方面取得国际瞩目的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他敏锐觉察纳米材料研究趋势,促成了中国对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