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资源 >> 我想让广彩变得年轻起来
■年,24岁的周承杰获得“新世纪之星”的荣誉称号;年,他被评为“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成为广州市最年轻的广彩工艺美术大师;年,他获评“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年荣获“茘湾工匠”荣誉称号;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工作中的周承杰。
广彩瓷烧制技艺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承杰:
时代青年说
新时代下,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以苟活为羞,视避事为耻;他们甘做铺路石,愿为孺子牛;他们矢志追光,躬耕不辍,他们坚持热爱、永远向上,不负热血澎湃的青春,不负热忱付出的自己,不负热气腾腾的伟大时代。新快报在“时代青年说”的基础上,特别推出系列策划——“奋斗者·正青春”,以传递青年之声,挥舞时代旗帜,展现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的青春担当。
“三雕、一彩、一绣”是广州闻名的传统民间工艺,80后的周承杰是其中“一彩”——广彩瓷烧制技艺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年,自幼喜爱画画的周承杰进入广州市轻工技校工艺美术专业学习广彩制作,年他进入广州市织金彩瓷工艺厂,正式开启了他职业广彩人的人生。进入工厂之后,周承杰师从厂里的技术核心、被誉为“广彩女中豪杰”的翟惠玲学习广彩制作技艺。如今,这位年轻的匠人,已经从事广彩创作20余年。
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近这位年轻的“大师”,听他讲述自己的广彩故事。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图片:新快报记者夏世焱
“画广彩得坐得住”
在芳村大道旁的一处仓库内,沿着主干道走到最后一条巷子,拾级而上,二楼就是周承杰和师傅翟惠玲的工作室——逸彩工作室。会客室的柜子里,摆满了师徒二人的奖状和奖杯,国家级、省级、市级,他们把各类奖项拿了个遍。展览室中,都是二人的作品,其中不乏得过各类大奖的广彩瓷作品。
每天,周承杰会在10点到达工作室,开始一天的工作。跟随周承杰的脚步步入工作室,进门往右走到尽头是工作间,师傅翟惠玲和另一位广彩匠人陈艳婵正安安静静地坐在桌前描画,遇到技术上的难题,二人会互相交流。周承杰的工位在角落里,只见他走过去掀开一块盖布,底下就是一个大型瓷瓶,上面细细密密的花纹,需要静下心来一笔一划地勾画。“完成一件比较大型的作品,至少需要3个月,得坐得住才行。所以我们一周工作6天,10点上班,6点下班,一坐可能就是一下午,专注起来忘记喝水,忘记上厕所。”
说起在这一行遇到的困难,周承杰坦言,一路走过来都挺顺的,要说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打开窑炉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画了3个月的作品开裂了。“你看那个大盘子。”他指着展览室中一个直径大约50厘米的广彩瓷盘告诉记者,“那是翟老师的作品,第一版出来时候裂开了,只能重做。”然而,作品毁于窑炉,他们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表达情绪。作品失败了,与客户约定好的交货时间没有变,收拾好残局,还是要坐回桌前,重头再来。
“见证了广彩事业的新时代”
刚刚进厂时,周承杰每个月的工资多元。“那时是广彩最低谷的时候。”周承杰说。
广彩诞生后的多年间,都以海外为主要市场,大量的广彩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欧洲、中东,一度成为贵族互相攀比的高级陈设。周承杰告诉记者,他进入织金彩瓷工艺厂的时候,广彩的主要市场依然是欧洲和中东,国内甚少有人了解这项彩瓷工艺。
然而在本世纪初,海外市场以铅含量超标为由拒绝签收广彩订单,这让依赖海外市场的广彩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随后,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国际局势的不稳定,也极大地影响了广彩的发展。直到年,周承杰当上副厂长,他的月工资都没有超过0元。“后来,有一些博物馆、收藏家开始有意识地寻找海外的广彩瓷器并进行研究,这才让广彩在国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年,师傅翟惠玲结束返聘,周承杰跟师傅一起离开工厂,成立了工作室。直到现在,周承杰还时常跟师傅请教技术问题。“我们搬到这里10来年了,一开始租的是芳村茶叶市场一间30平方米的复式,楼上画,楼下烧。”现在,周承杰的工作室有多平方米,分会客室、展览室、工作间,还有烧窑、摄影、存放瓷坯和包装盒的地方。周承杰笑言,他见证了广彩事业的新时代。
现在的广彩销售,已经不再依赖出口,本地的非遗文化保护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广彩受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