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资源 >> 固德威amp福莱特交流纪要
出货数据:21年:逆变器出货量约为50.8万台,其中并网逆变器约为44.72万台,占比约88%;储能逆变器出货量约为6.08万台,占比约12%。公司境外逆变器出货量约为35.58万台,占比约70.04%;境内逆变器出货量约为15.22万台,占比约29.96%,平均单台功率22-23kw,国内户用机型超30kw,小功率逆变器越来越小。22Q1:逆变器合计出货11.4万台,其中出口占比90%左右,储能机型3万台,同比增%Q:储能22年全年出货展望?储能逆变器:21年同比增3倍,22Q1同比增3倍需求非常旺盛,订单不愁,关键看芯片供应:22年预计增长3倍以上,诸能电池:21年电池有一些贡献,重点是22年,电池配套,关键是生产能力的建设,需要一定时间。Q:21Q4毛利率,22Q1毛利率环比提升?芯片缓解后的展望21Q4:有结构的影响,昱德结算量较大,昱德毛利率较低,使得整体毛利率下降。22Q1:毛利率环比提升主要是因为Q1海外销售占比较高,海外毛利率较高,芯片等物料及海运费上涨对成本的。海外毛利率在32%,其中储能逆变器毛利率40%,储能电池毛利率20%,不缺物料的话,竞争预期会加剧,部分低价值市场毛利率会下降。Q:费用增长的原因及后续展望?目前公司还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21年末研发人员有人,同比增%,带来研发费用的增长:销售费用,在国内国外市场在组建销售团队:新的业务板块如裕德光电建筑板块仍在投入阶段,支出费用较多。随着Q2之后关键元器件的缓解,收入将环比保持增长,期间费用率会下降,此外当前的投入为未来的收入增长打下基础。Q:各核心业务的投入展望?主要还是利用公司渠道的优势去做拓展,围绕客户需求来做,目前还是在布局的阶段,目前几块核心业务都是轻资产,逆变器主要是研发、渠道的投入:昱德也是轻资产模式做开发,目前很多机构对户用资产的持有感兴趣;储能业务也没有去做电芯;Q:对昱德的规划,毛利率展望?昱德:成立时间不长,是中民投的团队,经营丰富,开发能力较强,发展势头很猛,已经在·多个具有代理商。年初资金方江西金租碰到一些问题,导致业务进展受影响,Q1安装MW,装机80MW,但是没有完成结算:预计资金方将很快得到解决,在引入新的资金方:与国投电力旗下五菱电力合作,为其量身定制建设电站:对导德今年的安装目标为MW,内部目标会高于MW.毛利率:21年毛利率在13-15%之间,主要取决干组件价格的变化,组件价格下降对毛利率提升会有明显帮助:户用补贴取消,测算影响不是太大关键看组件价格。展望:户用市场很大,当前仅是并网,未来输出的商业模式会越来越丰富,未来引入储能、微网等目前已经跟一些央企进行合作。Q:22Q1营收拆分环比下滑的原因?22年全年展望?Q1营收拆分:海外收入5.46亿元;海外并网逆变器2.8亿元,储能接近2.8亿元,其中储能电池0.5亿元。Q2展望:本身Q2期待很高,但是因为疫情导致物流运输效率下降。逆变器:对公司来说Q1一般为淡季,此外芯片供应问题。预计芯片22年仍将是偏紧,但目前有很多积极的信号,会逐季缓解,虽然芯片有挑战,但逆变器出货目标仍是增长一倍以上。公司芯片的国产化测试严谨,导入进度相对偏慢,但是现在已经在批量用了。诸能电池:21年基本没有量,22年电池增量会比较大,产能在逐步释放,全面提升要到6-7月份。目前也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电芯主力主要是亿纬锂能也在导入甘他厂商21年储能电池亿,22年10倍增长。光电建材:市场容量非常大,公司做的是光伏瓦,已经准备了2年,解决目前光电建筑的美观性和安全性的痛点,可以捕捉到每一个发电单元;目前做了一些标致性项目,上海的酒店,在洽谈一些项目,设计院等业界对公司产品的兴趣较大:目前有70MW的中试线,预计今年将具备MW的生产能力,预计22年对公司业绩有所贡献。Q:欧洲区域的增长?竞争格局?欧洲区域占比31%,欧洲市场是中高端市场,也是公司的优势市场,在德国意大利等市场市占率较高,与友商及国际品牌这些市场已经经历过紧张,公司的产品已得到客户认可,品牌忠诚度高;在电池的引入,打造的是更全面的储能影响,更受客户认可;在俄乌战争之后,光储需求增长提速,目前对欧洲市场因为芯片供给的原因发货有压力。Q:存货结构?一方面是因为物流受阻导致发货不畅:另一方面跟发展户用光伏,有MW没有结算,提醒在财务上成为库存。
福莱特交流纪要
交流问答:
疫情影响?
需求没影响,出货物流有影响,但是影响有限。
会不会出现供给短缺?产能扩产情况怎么样?
不是受产能置换的影响,年之前新建产能是不受政策影响,但是年2月份工信部出台了光伏玻璃新建产能的政策解答,光伏需要进行产能置换,年需求量上升非常快,年下半年行业供需比较紧张。工信部发布了一个试行版本的光伏新建玻璃产能的意见,这个意见是要求要产能置换,但是随着国家对光伏玻璃的了解,去年的下半年的正式文件说不需要进行产能置换了。但是光伏行业新建产能要过听证会,所有的产能投产都要过听证会。福莱特第一个听证会项目是南通的项目,目前没有拿到工信部和发改委的正式回复,目前还不知道,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新建产能是一个什么态度?
对未来的行业供给量来说,很难看出来到底有多少确定产能。
公司的成本优势体现在哪?这个成本优势有多少定量的领先?
单体大规模的相继投放,成本都会向下,但是小厂做大窑炉也做不到大厂的技术。行业吨的技术是比较成熟的。年福莱特也没有0吨级别的窑炉,当时吨的窑炉技术都能盈利领先二三线企业20到30个点,这个是绝对的成本优势。
而随着公司光伏玻璃的扩大,整个行业的成本还是有降本空间的这个是规模效应;
从技术上,福莱特做了很多投入,窑炉虽然都是设计院建造的,但是公司是有技术储备,在设计院建造好之后,公司是会对窑炉改造和调整的,这个会更加适合福莱特的生产。从先进设备,DCF控制系统,压延机,压延辊也是自己设计,退火也是公司自己研发的,机械手,镀膜钢化都是有福莱特特色的。整条生产线都有核心技术的攻克。
从原材料端来看,公司做了提前布局。比如光伏玻璃的原材料是石英砂,从年做了石英砂原材料的储备,在整个原材料储备方面,管理层有前瞻的考量。公司有自建天然气管道,公司的天然气的采购是有成本优势的,在嘉信生产基地,公司的董事长的是参股了嘉燃的,所以成本也是有优势的。
库存天数多少?
现在是7到10天。
二季度是不是跟一季度没有什么增量?
二季度可能跟一季度的情况差不多,因为第一季度是有一些库存做了消化。第二季度是在第一季度有点了2个0吨的窑炉,对产量是有贡献的,这样来看Q2跟Q1是差不多的。
能看到6月份的需求吗?需求反馈怎么样?
能看到1到2个月的订单,目前订单是比较饱满的,光伏组件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疫情之前是毛利的4%的运费,现在呢?
现在是5%到6%,运输需要绕路,拥堵等。
纯碱的价格变化?
目前在每吨,后期会稳步的上升,后面光伏产量是有提升,对纯碱的需求量是在加大,浮法玻璃如果没有减产的可能性的话,纯碱是没有价格支撑的。
纯碱在去年四季度是什么水平?
到了,是从高往下走的,一季度是从低位走到了.本身纯碱是大宗原材料,所以就是随行就市的。
合盛硅业公告了8条0吨的产能,他们是给的明年8月份出来,他们的项目会很快吗?他们做0吨技术上是不是会很难?
现在举办了听证会是20万吨的产能,这些过听证会企业的资质是参差不齐的,既然设置了听证会的环节,就不会流于表面,如果没有一定的限制,那么就是回到了年的扩张不干预了。现在做了听证会了就是会有把控。福莱特从成本和技术掌握能力都是有优势的,公司的南通的听证会没有得到准确的回复,所以公司不清楚听证会对行业产能的态度?
而且作为新建项目,你拿到准确的回复才能动工备案,拿能评等。
投产计划?
目前公司产能是1万4千吨,Q1已经点了2个0吨的窑炉。今年有5条0吨的窑炉投产,Q2,Q4各有两天投产。年会有4个0吨的投产。
矿自供比例
22年全年是60%,Q3会到70%。
电价是市场化吗?优惠电价会不会被取消?
目前都是市场化电力政策,光伏玻璃都是高耗能,虽然不是双高,但是也是用电大户。
燃气价格?
现在执行的是旺季价格,根据现在跟天然气公司谈判来说,未来应该整体的成本都是往上走的。
薄玻璃的成本占比?
2.0出货占比是50%。
大小占比?价差?
大尺寸70%左右,大尺寸现在没有什么溢价了。
听证会制度从流程上来看,能评和环评已经沟通好了吗?还是后面会走流程?
听证会是两类,一个是新建项目,还有是正在建设的项目。要先过听证会,如果同意投建才能做备案,才能拿土地,才能拿环评,能评。针对真正建设的项目分类,没有要求你拿到了能评和环评的手续,但是会询问你的进度。
正在建设的项目如果听证会没有进度会怎么样?
现在确实不太确定,在建项目也是会分,有的是真的马上投产,有的是只是挖了个坑,这个也是要去分类的。
上了听证会,但是没有去建产能,会有惩罚措施吗?
目前整个听证会没有明确到这么细。所以有一些产能指标在走听证会,先去走听证会把这个指标拿到手。整个制度还没有这么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