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资源 >> 浮法玻璃熔窑熔化部结构所需什么样的耐火材
1,前脸墙结构
前脸墙是熔化部火焰空间的前部端墙,以阻挡熔窑前端投料口处的火焰,其与大碹之间留有膨胀缝,根据现状.前脸墙按其结构形式可大致分为两种,即拱碹结构和L形吊墙结构。
2,胸墙结构
一般平板玻璃熔窑由于各个部位受侵蚀情况及热修时间各不相同,为了分开热修损坏最严重的部分,将胸墙、大碹、窑池分成三个独立支撑部分,最后都将负荷传到窑底钢结构上。胸墙的承重是由胸墙托板及下巴掌铁传到立柱上,最后传到窑底钢结构上。胸墙的设计需保证在高温下有足够的强度,其中挂钩砖是关键部位,它的作用是保护胸墙托板及下巴掌铁等铁件。一般熔化区胸墙采用AZS33电熔砖,上间隙砖采用低蠕变耐崩裂的烧结锆英石砖,澄清区胸墙一般采用优质硅砖。浮法玻璃熔窑的胸墙结构如图6-4所示。
浮法玻璃熔窑的胸墙结构3,大碹结构
大碹的作用是与胸墙、前脸墙组成火焰空间,同时,还可以作为火焰向物料和玻璃液辐射传热的媒介,即吸收燃料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再辐射到玻璃液面上。
大碹的质量是由钢碹硝通过上巴掌铁并由立柱传到窑底钢结构上。
大碹的高低和特性可通过股跨比来反映。从热工角度考虑,大碹低一些是有好处的,能尽可能地将热量辐射给玻璃液。降低大碹高度可通过降低胸墙高度和减小大碹硝股来实现。但胸墙高度是受到小炉喷出口等因素约束的:减小碹股会增加大碹的水平推力,范的不稳定性加大。一般大型浮法玻璃熔窑的大碹股跨比为l:8左右。
大碹的寿命决定了整个熔窑的窑龄,大碹在使用中的薄弱环节为测温孔、测压孔等孔洞、大砸砖的横缝(俗称顶头缝)、每节碹的碹头以及大碹的边碹砖部分。窑炉在正常作业时,窑内为正压,碹顶的各种孔洞很容易因穿火被越烧越大,边碹砖如果与钢碹碹接触不够紧密,很容易被火焰冲刷、烧损,因此,这些地方应采用性能较好的耐火材料,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烧结锆英石砖。
4,池壁、池底的结构
窑池由池壁和池底两部分组成。窑池建筑在由窑下炉柱支承的架梁上,整个窑池的质量及其盛装的玻璃液的质量均由窑底炉柱承担。浮法玻璃熔窑的炉柱一般为混凝土质或钢质立柱,炉柱上面架设沿窑长方向的工字钢或H形钢主梁,大型浮法玻璃熔窑主梁一般为4根,在主梁上沿主梁垂直方向安放工字钢次梁。
池壁砌筑在池底黏土大砖上。因熔化部玻璃液表面进行燃料的燃烧和配合料的熔化,玻璃液表面的温度达℃以上,玻璃液的对流也较强,加上液面的上下波动,因此,池壁的侵蚀比较严重,特别是玻璃液面线附近池壁损坏较快。
随着人们对窑炉寿命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池壁结构也相应进行了许多探索。到年以后,刀把形池壁砖在浮法玻璃熔窑上得到了应用。砖的形状如图6-7所示.材质一般为AZS33、AZS36电熔砖,也有少数厂家用AZS41电熔砖,但AZS41电熔砖热稳定性较差。在烤窑时容易发生炸裂。因为池壁厚度越小,冷却风的冷却效果越好,采用刀把形砖可以绑两次砖,且侵蚀速度慢,因此大大延长了池壁的寿命。
刀把形池壁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