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捐款110亿的企业家曹德旺,被人扒出黑

发布时间:2023/6/12 18:23:05   
环孢菌素胶囊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7/6511113.html

人红是非多,肉臭苍蝇多。

曹德旺一直是大家心目中少有的有德有才的企业家。捐款一百多亿的事件一直被大家称赞,但是树大招风,有人开始扒他的“黑历史”了。

有人说:曹德旺的强大家族,父亲曾是上海成功商人,哥哥官至副省级。

大家纷纷评论:“原来别人的草根逆袭起点这么高呀”“我就指导这些大佬背后肯定都是有背景的吧”“亲兄弟,一个是高官,一个是大企业家,这不明摆着吗?”

闲话越传越多,自然也会越传越离谱。难免传到了曹德旺的耳朵里。

所以,曹德旺亲自辟谣:我有今天的成就,从没动用过哥哥任何的政治资源。

了解曹德旺事迹的人,自然也知道曹德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玻璃大王,曹德旺自然也有“两把刷子”。

就说他最经典的一次双辽之战,足以在商界称奇。

年,因为当地政府三番五次的请求,曹德旺花了一亿元买下了位于东北吉林省四平市的国有企业——双辽玻璃厂。

但交易完成后,曹德旺却遇到了难事:东北地区的平板玻璃市场价格长期低于生产成本,所以东北地区的玻璃厂家长时间亏损。当时,双辽厂想盈利真的很难。

为啥呢?因为他们大打价格战。在东北的玻璃市场上,各生产厂家就是这么干的,亏本赚吆喝,你低我更低。

通过调查,曹德旺发现每年进入11月份后,销售市场进入冬季,销量急剧减少。但是高温窑炉不能停,因为重新启动既耗费人力,又耗费电费、燃料,比停工的成本更高。

但是生产出来的玻璃卖不出去,所以,一个比一个价格压得低。

了解完后,曹德旺开始了他的大招:

第一招,小试身手。

当时7月份,因为双辽玻璃整顿更新设备等,有一段时间没有生产,库存低。所以,曹德旺对外宣布:从8月份起,福耀双辽的浮法玻璃出厂价降为元/吨。

但是其它厂家的生产成本都得有元/吨。这下,其他玻璃厂顿时傻眼了,感到好似世界末日来了。

所以,其他厂家开始威胁曹德旺,并向北京打报告,要求制裁福耀双辽。

但是曹德旺一点都不怕,并有了以下大胆发言:

在座的东北玻璃厂家,每吨生产成本差不多都在元上下,而你们却只卖元,什么意思?你们国有企业从银行贷款出来,苦苦支撑,还敢亏着卖,谁给你们的权利和胆子;我作为私企,为啥不能亏着卖,反正这是亏我自己的钱。我还怀疑你们内外勾结诈骗国家的资金呢?

这场会议并没有拿到什么结果,会议结束,大家依然亏本叫卖。

曹德旺又放话:这个冬天双辽玻璃厂不卖一片玻璃,将整个冬季市场完全让给其他的那些企业。

谁也摸不清曹德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同年12月,他又收购了距离双辽多公里的内蒙古通辽的浮法玻璃厂,也是因为受当地政府邀请。

大家非常不理解,但是曹德旺的如意算盘精明着呢。

次年4月,曹德旺邀请东北片区的经销商到通辽开会。当时经销商能去,完全是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去的。

曹德旺说了几点:

1.明确经销商与厂家是利益共同体,不能搞对立。

2.我福耀家大业大怎么都亏得起,但是你们一定不行。

3.大家最好统一战线,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价。

4.感谢大家的到来,这次没有礼品,就拿出2万吨玻璃,以元/吨卖给大家,接下来一周一个报价,只能上涨,绝没有下跌。

话音刚落,一半人都走了。但是有几家实力不错的企业,知道打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便信了曹德旺的话。带头下了订单。但是量不是很大。

那些没有订货的人跑到沈阳订货,却没订到。有些人,迫于无奈,跟着下了订单。仅仅3天,2万吨玻璃全都处理完了。

随后,曹德旺逐渐把价格往上调,到了当年生意最红火的秋季,玻璃每吨涨到了元。两个玻璃厂也因此清掉了库存,并且大赚一笔。

经此一役,曹德旺名利双收,荣誉东北,至此之后,东北玻璃市场得以良性发展,受到了全国玻璃协会的高度评价。

你看,曹德旺这波操作,他的家里人能帮到他吗?完全就是靠他自己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9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