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20厘米、宽8厘米、高8厘米——这是一块动力电池的常见尺寸。体积不大,其中蕴藏的澎湃动力却足以串起上百家企业,撬动千亿级产业。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这座以传统产业起家的城市,已经将动力电池嵌入自己全新的发展版图。
7月21日至23日,全球首个世界级动力电池行业盛会——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召开。从煤炭、白酒产业“一黑一白”,转向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产业“一蓝一绿”,宜宾的规划蓝图正加速成为现实样板。
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目标,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科学布局电网建设,精准高效提供供电服务,积极推进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将充足电能注入这座加速崛起的“动力电池之都”。
起势:筑巢引凤
长江之滨,微风习习。盛夏傍晚,三三两两的人群聚集于此,或是亲水嬉戏,或是沿江散步,尽享安逸自在。
“宜居、宜乐、宜游”,是人们熟知的“宜宾印象”。近年来,这座城市先行先试,主动跳出“舒适区”,打出了新的金字招牌——“宜商、宜业”。
底气缘何而来?跨过长江,答案书写在三江新区这片近平方公里的热土上。
新动能“破土萌发”,始于年。宜宾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强调要培育智能制造、汽车、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这些从未出现在宜宾产业规划中的词汇,首次被摆在了“棋局”上。
谋定而后动。
先看“天时地利”——锂,是动力电池生产的重要原料。四川省锂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57%,居全国之首。而作为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和沿江开放高地,宜宾“因江而生”,地理条件优越,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水运优势更是得天独厚。
再看“人和”——“引凤”需“筑巢”,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获得电力”,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枝叶”。
年1月,建于年的千伏白沙变电站完成整体搬迁,为新区发展腾挪出宝贵空间。观斗山下,新建的千伏金沙变电站并网投运,可提供最大50万千瓦的负荷。
区域电网网架结构提档升级,无疑为新区建设备足了“马力”,再加上宜宾基金招商的“推力”、扶持政策的“拉力”,年9月,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落子宜宾,成立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属于宜宾的“时代”,也就此拉开序幕。
“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要靠大型机械设备开山压路。”国网宜宾南溪供电公司项目经理唐欢回忆,年10月,四川时代提交了10万千伏安容量的首期用电申请,配套线路工程随即开展。从规划设计、现场勘查到工程竣工,不到3个月就为四川时代通了电。
“孺子牛”式的贴心服务,不断刷新着三江新区的“营商强吸力”。两年间,四川时代持续加码投资,陆续签订十期项目,投资额达亿元,规划落地产能达吉瓦时。
“一期正式用电投运,二期7万千伏安容量的申请又摆在案头,我手里的供电方案主要是围绕它服务。”国网三江供电中心营销客户经理杜健说。自入驻三江新区以来,他所在的这座办公楼就常常彻夜长明,见证着一个个工程在疫情之下逆势提速。
年3月,千伏港东变电站投运,四川时代1、2期年产能30吉瓦时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按下了“启动键”;同年11月,千伏时代变电站投运,四川时代3至6期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截至目前,国网宜宾供电公司已累计为四川时代投运15条10千伏专线、10座中心配电房、一次接电容量32万千伏安。
在充足的电力保障下,绵延数公里的土地,摇身变为世界级的动力电池产业园。一、二、五、六期项目从开工到全面运营,只用了短短的28个月,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宜宾速度”“三江速度”。
成局:百舸争流
这是一个惊人的市场占有量——国内每2台新能源汽车,就有1台用宁德时代的锂电池。
在龙头效应带动下,更多动力电池配套企业纷至沓来,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构建起了从原材料、组件到整车,再到电池回收的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
继白酒产业之后,动力电池产业已成为宜宾第二张具备世界级影响力的优势名片。在新动能拉动下,宜宾GDP增速连续四年摘取四川省第一,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总量由全省第4位跃升至第3位。
“这里一个星期就变一个样。”7月12日,行驶在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产业大道,两侧工厂林立、企业连片,司机谢小东感叹,“就算是本地人到这里,也得看导航地图。”
截至目前,宜宾市已累计签约动力电池及其配套项目67个、协议总投资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约亿元。
贴标、缠膜、转运、核对、发货……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车间内,24小时连轴运转的生产线热火朝天、有条不紊。作为上游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商之一,该企业主攻研发和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已与四川时代签订了长达10年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我们年产3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待二期项目投产后,还将新增年产2万吨。”宜宾锂宝生产副总经理杨念东介绍,预计到“十四五”末,年产量将突破15万吨。
与产量成正比的,是企业的用电量。
杨念东算了一笔“用电账”——工厂每增加1万吨的产量,就要增加1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
不仅用电量大,正极材料的高温烧结工序对供电稳定性要求非常高。为了满足产品品质要求,工人们要严格控制窑炉的温度,哪怕1、2度的偏差也会造成影响。一旦供电出现闪失,生产线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才能恢复正常。
“我们的发展离不开电力支持。从第一条生产线投产到现在,用电没出过岔子。”杨念东还记得,早在项目规划初期,国网三江供电中心工作人员就与他进行了接洽,“量身制定”了双电源专线供电的方案。
“目前宜宾锂宝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线,拟增加5万千伏安的用电容量需求。我们将做好相关业务流程的办理,全力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国网三江供电中心营销部主任侯剑锋说。
上游产业“热度”持续升温,下游发展也正如火如荼。
来到凯翼汽车占地9万平米的总装车间,随处可见智能化机械设备,一辆辆组装中的汽车在传输带上缓缓向前移动。
作为四川首个拥有轿车、SUV和MPV三大系列传统和新能源车生产资质的整车生产企业,目前,凯翼已具备年产整车15万台的产能。
据透露,凯翼刚签下一笔台的新能源出租车订单。眼下,生产线正马不停蹄“出货”,用电负荷也创下新高。“之前最高负荷是多千瓦,现在已经达到了1.2万千瓦。”凯翼汽车电气工程师宋海洋说。
“每次走访,听说企业生产经营‘火力全开’,用电需求不断上涨,我很为他们高兴,也很有压力。”国网三江供电中心副主任文升财坦言,“在三江新区,产业发展永远在路上,我们的工作也一直在路上。”
截至目前,国网宜宾供电公司已累计完成三江新区户动力电池及配套企业报装接电,送电总容量66万千伏安。电量见证经济发展,年,国网宜宾供电公司年售电量突破百亿大关,全年累计售电量.69亿千瓦时,同比去年增长24.33%。
谋新:“电动”向前
一辆新能源重型卡车驶入换电站,司机全程不用下车,5分钟不到便换上一箱满格电池,全程全自动无人值守。在三江新区,集光伏发电、储能应用、充换电、低碳交通换乘为一体东部产业园能源港已建成投用,每日可满足辆新能源汽车、辆电动重卡车次的充换电需求。
推进“重卡换电”等新兴应用场景、让排碳大户“绿”起来,是本次动力电池产业盛会的缩影,也是宜宾谋划部署“双碳”工作、打造沿江绿色发展典范的决心。
低碳发展、生态优先,今日之宜宾,仰首是蓝天,俯身有碧水,绿色是最靓丽的发展底色。
四川时代、宜宾锂宝传来喜讯——两家企业先后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碳中和认证证书,标志着减碳工作得到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与肯定。
打造“零碳工厂”的秘诀,除了科技手段,还离不开两个字——水电。
截至年底,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达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通过一条条电力“高速公路”,清洁水电涌入“清洁产业”,带着人们对低碳生活的畅想与期待落地生根。
以四川时代为例,目前该企业已实现全水电替代、全电气化生产,每年可减少40万吨碳排放。“清洁水电还切实降低了用电成本,去年算下来,我们每度电(价格)只要4毛多。”四川时代电气工程师张杰说。
“零碳工厂”之外,清洁的绿意也在不断蔓延。随着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水平逐步提高,宜宾的交通运输体系迎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东方时代广场站,一辆“蜀都号”宜宾智轨电车出发驶向高铁西站。作为绿色交通出行的“新成员”,智轨以电池作为动力,零排放、无污染,借助轨迹跟随技术行驶。在首末车站,只需5至10分钟就可以把电池充满。
在“万里长江第一港”宜宾港,由四川时代生产的锂电池从这里起航,经由长江“黄金航道”抵达上海新能源汽车工厂。从宜宾港到下游的泸州港,岸电设备使用率均达%。船舶靠港后便接入岸电,码头上既看不见黑烟,也听不到柴油发电机的噪音。
从重卡换电到智轨电车,再到港口岸电,一张绿色交通网络雏形已现。今年3月出台的《全面推进“电动宜宾”工程实施方案(-年)》提出,到年,宜宾将建设充电接口4万个以上、重卡换电站60座、推广电动重卡辆以上,公共领域、专用领域车辆电动化率达到90%以上。
三江潮涌,鼓点催征。
瞄准建设“动力电池之都”目标,宜宾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伴随产业蓬勃发展的“脉动”,宜宾电网也在持续焕新、愈发坚强。
当前,国网四川电力正稳步推进千伏宜宾北输变电及其配套千伏送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千伏金沙站扩建、云台站扩建、千伏柏树林站扩建、赵场输变电工程等项目落地,以可靠电力保障经济发展,助力宜宾竞速新赛道。(高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