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在中国的庞贝城发现隋至唐代早期瓷窑遗

发布时间:2025/4/10 14:42:17   

新民晚报讯(记者姜燕)日前,考古学者在中国的“庞贝城”——晋阳古城遗址考古中发现1处隋至唐代早期的瓷窑遗址,共清理出3处瓷窑炉遗迹、9处灰坑和近万件瓷片。这一发现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图说:晋阳古城瓷窑遗址位置示意图

晋阳古城是春秋至北宋时期的太原城,从建城到废弃,其连续使用近年,是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也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城”。遗址位于太原市西南晋源区晋源镇,西依龙山、天龙山,东临汾河,面积20余平方公里。因遗址埋藏厚、保存好,被国家“十一五”至“十四五”规划为重点保护的大遗址。年10月,列入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昨天对外公布的晋阳古城瓷窑遗址的发掘简报显示,晋阳古城遗址内过去也零星出土过一些窑具和瓷片,但从未找到瓷窑遗址。这次考古发现,解决了过去一些令人疑惑的问题。而瓷窑遗址位于北朝至唐代宫城区的南部,与很多瓷窑址选址不同,更有独特的价值。

图说:晋阳瓷窑遗址发掘区航拍图(右为北)

考古方委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Y1和Y2的木炭样品进行了碳十四测年,确定瓷窑遗址年代为隋至唐代早期,使用时间不长,烧制器物种类少,但技术水平较高。该瓷窑遗址位于当时的晋阳宫宫城内,具有特殊意义。该瓷窑遗址是山西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图说:火膛(西向东)

从瓷窑的残存遗迹分析,三座瓷窑均为马蹄形馒头窑,由火膛、窑室和烟道组成。火膛与窑室之间有挡火墙,窑室与烟道之间也有烟道墙相隔。窑炉的通风道在工作面上,现已破坏。火膛内发现大量木炭灰,证明烧窑使用的燃料为木炭。从遗迹及出土遗物看,瓷窑的使用时间很短,烧制的产品种类也不多,但青瓷、化妆白瓷和细白瓷同时烧制。

图说:出土瓷器

瓷窑遗址出土的喇叭形窑具、三足支烧工具与河南巩义白河窑北魏窑炉出土的窑具接近。倒伞形窑具等支烧工具则与河北曲阳定窑遗址出土器物、河北邢台市顺德路邢窑窑址出土器物相同。瓷窑遗址出土的细白瓷高足杯与太原北齐天统四年(年)韩祖念墓玻璃高足杯和太原隋开皇十七年(年)斛律彻墓出土高足瓷杯形制相同。细柄上装饰算盘珠式节的高足杯,多见于隋代及唐代早期金银器。瓷杯的胎釉都较白,且在光线下可透光,胎釉也很难区分。窑址出土短颈卷沿的无系、双系及四系罐,在过去晋阳古城西侧果树场墓葬中有发现,说明不少本地发现的瓷器是这个瓷窑烧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8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