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海南省博物馆,馆藏唐代至宋代的精品陶瓷器

发布时间:2025/5/19 18:52:50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唐三彩马。海南省博物馆藏。高73.1厘米、长81.3厘米。

马四腿直立于长方形底座之上,通体施棕黑釉,呈自然毛釉斑点,马脸、鬃、尾、四蹄为白色。伸颈昂首,细腰健蹄,两耳竖立,眼睛炯炯有神直视前方。造型精美简洁,栩栩如生,细部处理一丝不苟,如梳理整齐的三朵花式的马鬃、有花纹装饰的马头革带等。

青白釉印花瓶,宋代。海南省博物馆藏。高22.5厘米、底径8厘米、口径3.5厘米。

小盘口,束颈,颈部堆塑一对兽形耳,溜肩,圆腹,圈足,平底。通体施青釉,青中闪白,釉层薄,有开片纹,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釉面下刻印三段花纹:肩腹部与腹中部各有一周宽带纹,上腹部刻印缠枝花卉纹,下腹部为莲瓣纹。器内及圈足无釉。器形挺拔、规整,釉色匀净,花纹含蓄美丽。

青白釉花口凤首壶,宋代。海南省博物馆藏。口径6—7.3厘米、足径0.4厘米、高40厘米。

撇口,长颈,垂腹,圈足微外撇,曲流如细长管状,把手弯曲且宽。颈部饰弦纹,腹部刻划花叶纹。釉色青白,造型优美。

黄釉菱花口碟

黄釉菱花口碟,宋代。海南省博物馆藏。高7厘米、口径12厘米。

菱花口,六瓣菱纹形腹,坦底,矮圈足。通体施黄釉,釉色润泽,有开片纹,虽素面无华,却玲珑可爱。

青白釉芦燕纹瓷碗,宋代。海南省博物馆藏。高5.5厘米、口径16.7厘米、底径5.6厘米、重克。

胎质细腻,胎色白。芒口,其余部分施满釉,釉色青白,釉质温润。碗心模印芦燕,芦燕纹向外依次模印菊瓣纹、回形纹装饰整个内壁。覆烧是宋代瓷器的装烧方法之一,是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因此称为覆烧,是河北曲阳定窑首先创造成的。这种烧法对北方及江南地区青白瓷窑有很大影响。在使用覆烧法以前,定窑使用匣钵,即一件匣钵装烧一件器物;改用覆烧方法后,用垫圈组合的匣钵取代普通匣钵,每一垫圈的高度只占普通匣钵高度的五分之一,因此用同样的窑炉,耗用同样的燃料,产量极大提高。因覆烧,器口不施釉,以免粘连于垫圈组合的匣钵,故这种盘碗器称之为芒口。

福建松溪窑刻划花碗,宋代。口径25.8厘米、足径7.2厘米、高9.4厘米。西沙群岛海域出水。

撇口,圆唇,深腹,矮圈足。釉色青中泛黄,内、外壁刻划有荷花纹,图案简约,线条流畅。(图片版权均属海南省博物馆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91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