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世界现存最古老柴烧龙窑几百年窑炉火不熄,

发布时间:2025/3/24 12:05:06   
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www.csjkc.com/zjtd/m/421.html

陶瓷,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从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开始,经过千年时光变迁,陶瓷依然保留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陶瓷的英文除可译为Ceramic外,英文中的china除有中国的意思,还有“陶瓷”的意思,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中国是陶瓷的故乡。

在中国的南方,“陶都”佛山石湾早就闻名于世,关于石湾陶瓷有一种说法:石湾瓦,甲天下。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年间,石湾陶瓷流向国外,到十七、十八世纪,被大量运到欧洲,至今英国、德国等多国的博物馆保存着石湾陶瓷。

因为对佛山石湾制陶工艺的好奇,在一个空闲的日子,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风古灶”一游,因为这里是世界现存最古老但仍在使用的柴烧龙窑。广佛同城,路况非常好,驾着车从广州出来,一个多小时后,就来到佛山南风古灶。当然,游客还可以选择公共的交通工具,坐地铁广佛线,在同济路D出口转路公交车,在南风古灶站下车就到了。

进入南风古灶后,可以看到古灶全貌,依山而建,整个窑体看上去仿佛是一条从天而降的巨龙,难怪南风古灶又被称为“龙窑”。向里走一点,就能见到立着一些标志牌,对南风古窑的历史介绍:南风古灶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从点燃第一把窑火开始,几百年来,薪火相传,到今天仍在使用,为石湾陶瓷做出不少贡献,这里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称为“活的文物,称不动的国宝”。怀着好奇心珊珊三丫头还专门问了棚里制着陶器的师傅,他们笑着说:明天早一点儿来就能看到烧窑了。

绕过那些标志牌,南风古灶的炉口就清晰的展现在眼前,这里的名字据说是因为古灶的炉口正向南面,到了夏天,凉风阵阵,因些就叫南风古灶。抬头望去,最高处一条的烟囱立着,偶然可见飞出烟雾,能感觉这里“陶”的生命力一直在延续着。

沿台阶走上南风古灶的最高点,南风古灶是由低向高,斜坡一直向上,整个窑基就是用砖石堆成的,最底层石基的用巨大的石块垒成,是深深的红色,不知道是不是炉火烧成的结果?窑内有34个火眼,作为烧窑时放柴用的。有4个灶口,用来产品的出入。从前的南风古灶是烧“大盆”为主,现在是烧“公仔”。著名的石湾公仔,也就是在南风古灶这一类“窑”中“烧”出来的。

南风古灶的尾部,因为炉火一直烧,周围环境高温、贫瘠、不见泥土、都是石头,但神奇的是不知什么时候长了一株巨大的榕树,据说有四五百年树龄,望上去长势非常好,树叶非常的茂盛,整株榕树高过窑顶,根扎在地下和攀在古灶的石壁上。这株古榕树看上去就像是从石头中爆出来一样,几百年间南风古灶的窑炉火不熄,一直烧,榕树却越发葱郁。榕树的旁边有石刻写着:有容乃大,让人感觉颇具深意。

这里就是被称为“古灶榕风”奇景。按常理,火和木应是相克的,可这古榕树与古灶如此和谐的相处,初看这情形的珊珊三丫头不禁感叹这个神奇的自然奇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是什么神奇力量让火在烧,树照长?

事实上,这棵古老的榕树是在保护南风古灶,古榕树的根就像钢筋水泥一样,支撑着那些从明代搭建起的砖石,让砖石不会崩塌。要知道南风古灶地基是由红砂岩和明砂砖构成,红砂岩的颗粒比较大,南方雨水多,每当下雨就把雨水储存起来,为榕树提供水分和养分。当南风古灶燃烧挥发出来的水蒸气也变成了榕树的养分。这就是为这里的火与木互为相伴,共度几百年岁月的原因。大概这就是自然界给石湾人最好的馈赠。

从窑尾一直往前走,看到一排排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具岭南特色建筑林家厅,古建筑下很多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店。没有商业气息,给人的感觉很舒服,艺术氛围很浓,没有人向你推销产品,游客可以随意拍摄。在这个古色古香的地方,珊珊三丫头有一个念头生起:有机会来这里拍一辑古装照。

最后,南风古灶还设有一个“古寮场”,主要是向游人示范是怎样制作陶瓷的,如果有兴趣的,还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一些简单的陶具,再进行烧制,拿回去作纪念,亲身感受一下传统陶瓷特色工艺,感受一下“石湾公仔”的魅力。

那么,你了解过佛山的石湾陶瓷吗?你有到过南风古灶吗?见过古灶内的古老榕树吗?你觉得古灶如些高温下生长出榕树,并几百年和高温的窑和谐共存的情形,神奇吗?如果有机会到佛山,你会来南风古灶看看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7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