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前景 >> 陶器是世界的,瓷器却只属于中国为什么古
我们经常把“陶”与“瓷”组合在一起称“陶瓷”,但其实这两个是不同的物体。陶器是用陶土所做,瓷器是用瓷土所制。有一种说法是在原始社会时期,雨天时先民们光着脚走在泥泞的土地上,待阳光明媚,他们发现脚踩的坑经过阳光照射烘烤,形成了一个脚印形状的坚硬容器,里面竟然能够储存积水。于是人们人为地将泥土进行塑性,用火烧制成各种形状,成为日常生活所用器具。
原始社会中的陶器距今七年多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是中国黑陶的发源地,黑陶素有“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的美称。距今约多年的陕西西安的半坡居民制造的彩陶则最为精美。
世界很多古代文明都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目前已知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赫梯人、日本、俄罗斯和蒙古共和国都已经有制陶的痕迹。
古代印第安文明的陶器陶器是世界的,但瓷器,却是中国的。
瓷器是中国独有的发明,中国人精益求精,经过不断的继承、钻研、创新,将制瓷技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并将制瓷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上千年的时间,直到清朝才由欧洲人利用传教士身份将技术窃取外传。
殷弘绪为路易十四在景德镇传教早在公元前年的商朝,中国就已经掌握原始制瓷技术。到东汉时期,能够制造出比较成熟的青瓷。至唐代,出现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以邢窑白瓷为最。
唐代瓷器胎质细腻,颜色独特,造型别致元朝最具代表是青花瓷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频繁,瓷器源源不断输送到外国,成为人们最为青睐的奢侈品之一。一时间,瓷器在世界上风头无两,取代丝绸成为中国的另一个名片。景德镇在宋元时期成为瓷都,景德镇又叫做昌南,因而外国人一提到瓷器就想到昌南,谐音china。进而又想到中国,于是中国的英文名就这样诞生了,China!
china的释义世界上很多地区都能够制造陶器,为什么唯独中国才能制作瓷器呢?原因在于原料!
制造瓷器的原料是磁石和高岭土。磁石是中国独有的矿物原料,这是中国得天独厚的条件之一。高岭土并非中国独有,日本、英国、美洲和欧洲大陆都蕴藏着高岭土,但是在上千年的时间内,他们并不知道高岭土是制作瓷器的原料。欧洲人曾试图从玻璃制作和炼金等方面去探寻瓷器制作,效果并不理想。
缺乏高岭土,欧洲生产的瓷器质量一般除了原料外,烧造的环境也是烧造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例如日本曾在17世纪在日本本土发现了高岭土,但由于没有掌握各种原料的严格配比,以及实践出完美的烧造环境,烧制出的瓷器也无法与中国相媲美。
学者陈熙媛在《瓷器中国源的分析》一文中写道:
窑炉中各因素如温度、气体及密度、燃料以及器具摆放密度都需要严格控制。尤其是烧瓷的温度,不同原料制的器具需要精准地控制温度,而在没有温度计和其他测温设备的古代,温度的掌握是一个技术活,这需要经验丰富的窑工来判断,他们判断温度的方法主要是看火颜色变化。如红色的火焰大概有度,桔红色大概有度,到了度左右火焰呈白色,这中间还有许多过度颜色对应着不同温度,而差距较小的温度则需要经验丰富的看火窑工来辨别,所以看火窑工相当于现在的技术工程师。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来判断窑内温度,就是往窑火中吐一口唾沫,看唾沫水珠的跳动来判断温度,这看似不专业,但也有其实用的依据,虽然可以端一碗水或其他物质投入窑火中,但从“外面”来的物质温度难以控制,而唾沫的温度一般是恒定的,蒸发速度较好把握。
此外,瓷器还有一道上釉的工序同样要求严格。精密的配比,严格的环境和挑剔的工艺,使得瓷器成为中国所独有的技艺,这与中国人民吃苦耐劳,潜心钻研密不可分!
(参考文章:张少侠《古代印第安人的陶器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