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优势 >> 中电环保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中电环保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契机,紧紧围绕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认真审时度势,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努力提升经营业绩,保持了公司稳定健康的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91%。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工业水处理及城镇水环境治理(包括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一体化系统)业务实现较快增长,污泥耦合处理运营规模增长,产业创新平台收益保持增长,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减少。报告期主要经营情况回顾如下:
1、巩固已有优势市场,聚焦产业转型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产业转型和突破,发挥“废水处理零排放、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污泥干化耦合处理”特色业务带动作用,在水务、固废、烟气治理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公司打造“产业+平台”双翼模式,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已从原来以工程总承包EPC为主,拓展了环保设施运维、产业创新平台运作。其中,污泥耦合处理基地的投资布局及设施运维,污水处理厂及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的投资布局及设施运维,产业创新平台的投资及运维,其资产和营收占比越来越大。
水务业务:公司持续抓好水务市场开拓,成功承接了鲁清石化、东华能源、榆林能源、山鹰纸业等项目,非电市场开拓取得较好成效,以废水零排放为特色的大工业水处理业务竞争优势不断巩固;以“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为特色的城镇水环境治理业务取得较大突破,成功承接了九龙湖“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项目,处理规模(6万吨/天)、处理标准(地表IV类水),为公司“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特色业务全面推广的重要案例,是国内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分布式水体净化项目,为南京七桥瓮国考断面水质达标发挥重要作用,稳步提升了公司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竞争力,继续保持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
固废处理业务:公司加大固废处理业务市场拓展,加强污泥处理基地全面布局及EPC业务开拓力度,各在运项目新增污泥处理合同的开拓,签订了南京污泥耦合处理项目合同(系南京市场的增量部分);成功中标武汉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承包(EP)项目,开拓了华中地区的产业布局;与华润海丰电厂合作,中标深圳市吨/天污泥处理合同。公司已在全国建成近20个污泥耦合处理基地,运营效率不断提高。公司持续推动污泥耦合处理业务快速发展,成就污泥耦合处理示范基地和行业领军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在污泥耦合处理行业地位。
烟气治理业务:公司推进烟气治理市场业务开发,承接了大连富力、日照钢铁等烟气治理项目;通过承接实施合肥热电、中煤平朔、蒙大等项目,综合应用超净工艺技术,形成自主产权;巩固半干法脱硫技术的领先优势,加强石灰窑炉脱硝新领域市场拓展,稳步推进公司在非电烟气治理市场开拓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新承接合同额14.53亿元,其中:水务7.56亿元、固废处理6.23亿元;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尚未确认收入的在手合同金额合计为32.1亿元,其中:水务10.34亿元、固废处理21.19亿元、烟气治理0.57亿元。
2、加强项目全面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项目全面管理,按照合同要求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严格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细化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单位,做好统筹协调,按时保质的完成了一批重点项目。
水务业务:在大工业水处理板块,阳江核电6#机组、海阳核电2#机组等核电水处理项目投入商业运行;商丘循环水、大唐阜新凝液、新疆协鑫膜浓缩、延长石油污水处理等工业废污水项目,以及巴基斯坦塔尔、吉航、中汽印度、乌兹别克原水等涉外水处理项目通过验收;国电宿迁、横山等10台机组工业凝结水项目,新和成、秦皇岛等6个工业补给水项目通过系统调试。在城镇水环境治理板块,登封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完成竣工验收,翻身河污水水质一体化处理服务项目、九龙湖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项目完成验收移交,进入商业运行;银川第七污水处理厂项目、江宁马木桥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项目稳定商业运行。
固废处理业务:常熟、南京化工园、驻马店等污泥耦合处理项目稳定运行,通过环保验收;驻马店污泥耦合处理项目进入试运行。各投运项目的系统稳定性和设备可靠性持续提高,处理效率实现提升。
烟气治理业务:中煤新集、大连富力、平朔能化等项目顺利实施。
报告期内,公司克服原材料价格及汇率上涨等因素造成的成本压力,从项目前期、设计、采购、监造、实施、运营等方面加强项目全面管理,各部门通力合作,控制项目成本,保证实施质量,实现各大项目顺利实施并平稳移交。
3、技术创新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专注于水务、固废处理、烟气治理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取得了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极大地增强公司业务承揽能力;九龙湖“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环保装备制造业(废水治理)规范条件》(江苏唯一),有助于公司向省内乃至全国全面推广;污泥干化耦合处理技术,获批生态环境部《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百强技术》,技术核心竞争力获得国家认可。公司积极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强化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创新产业化等工作,推动了公司技术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巩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培育发展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打造的产业创新平台,成功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标志着平台的孵化及双创服务迈上新台阶;联合高校科研人员设立扬子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暨有限公司,加强了产学研合作,进行核心技术及产品的攻关。公司技术团队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共获得新授权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8件。
4.人才激励方面
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不断健全人才开发机制,团队素质显著提高。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发展实际和团队建设要求,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计划,充分使用各种渠道大力发掘人才,对内继续推行“英才计划”提拔英才人员走上关键岗位,建立健全商学院等人才培训机制,鼓励和引导员工自我素质提升。年中,兑现解锁了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发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分享公司的经营收益,推动公司长远健康快速发展。年末,结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重新梳理了公司管理架构,顺利完成股份及各产业公司董监高换届工作,产生新一届的管理团队。通过架构调整、优化业务组合,建设集团化管理体系,巩固水务、固废、烟气治理及产业创新平台的“3+1”格局。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生态环境治理综合解决能力优势
公司作为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商,致力于水务、固废、烟气治理,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具有生态环境治理的研发设计、核心装备制造、设备系统集成(EP)、工程总承包(EPC)、设施运维、项目投资及产业融资等一条龙服务能力;公司始终致力于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系统解决能力,为工业和城镇客户提供全生产过程和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服务。
公司立足于水务及固废处理领域,通过“工业和城镇废污水处理”向“工业和城镇污泥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延伸,特别是利用积累的技术和客户优势资源,成功拓展了污水及污泥处理的新商业模式,即,以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为核心的水质提升、以污泥耦合处理为核心的固废处理业务;同时引进的专业化团队,开拓了烟气治理、余热利用及VOCs治理市场;通过并购常熟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提供环保高端核心设备支持。上述各产业均已具有成熟的团队、技术、业绩、研发储备和项目实施经验。
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公司利用打造的“环保产业创新平台”,整合多方资源,以“产业+平台”双翼模式发展产业,有效提升了综合解决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2、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优势
公司始终重视“水务、固废、烟气治理”新技术及新工艺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坚持持续性地技术开发和研发投入,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拓展需求。同时,公司打造的产业创新平台,以市场需求导向研发,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孵化高科技企业,赋能公司业务创新发展。
公司牵头组建了国家级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联盟单位共同承担了多项科技及产业化项目;承担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水专项、省科技成果转化、省战略新兴产业示范项目等科研项目二十项,相继组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研发平台。近年来,公司还积极创新合作模式,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引入高端研发团队等模式,积极消化、吸收先进环保技术,促进并完善公司研发体系,持续加强了自主创新能力。
报告期,公司新增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8件,截止年12月31日,在手专利项,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新技术、新产品的强力支撑。
3、业绩和品牌优势
公司深耕环保行业近二十年,凭借着领先的环保技术和和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完成了众多大型优质工程,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环保示范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公司业绩覆盖电力、石化、冶金、煤矿、建材等国家重点工业和城市环保领域,其中在某些细分行业,如电力水处理的市场占有率位于全国前列,客户遍布全国并拓展至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海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如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等),承接模式包含EPC、BOT、PPP等多种模式,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成功实施了南京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示范项目(6万吨/天)等多个试点及示范项目,并向省内乃至全国全面推广;不断加大污泥耦合处理布局力度,已在南京(板桥、化工园、南热)、苏州常熟、镇江、徐州以及广东、河南等地建设近20个污泥耦合处理项目,处理规模近万吨/年;其中,苏州常熟和南京化工园污泥干化耦合处理(国家试点)项目首批通过验收,已成为国内污泥耦合处理示范基地及行业领军企业。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不仅有利于公司保持现有用户,同时能够帮助公司以更低的成本争取新用户、推广新产品、进入新的市场领域。
公司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积极维护公司在行业中的品牌形象,不断扩大“中电环保”品牌影响力以及社会公信力。进一步加强与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之间的沟通,促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4、人才和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人才引领、敬业精业、价值共享”的人才观,高度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和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同时通过各类项目实施的历练和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水平,促进员工职业发展,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通道及成长机会。同时,公司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更新队伍结构,不断提升团队能力,以适应公司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公司按照发展战略,并根据有关规定,在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进一步激发了公司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的积极性,有效推动公司的业绩持续增长;年底,通过架构调整、优化组合,建设集团化管理体系,巩固水固气及平台的“3+1”格局。
公司通过多年培育、锻炼,组建了一支团结、精干、进取的高素质管理团队,核心经营管理人员均拥有多年的环保行业经验,对于行业发展的敏感度高,创新意识强,具备驾驭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的把握公司发展方向,带领公司更快、更好的发展。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归纳为:
企业宗旨:改善环境、创新务实、合作共赢;
经营理念:诚信、创新、卓越;
人才观:人才引领、敬业精业、价值共享;
使命:以改善环境为己任,实现“天蓝、水清、地净”;
愿景:百年中电,驰名中外的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商。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经营计划
中电环保作为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商,将继续发挥龙头优势,以价值创造为目标、改善环境为己任,为工业企业、政府提供生态环境治理服务,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汇报,为员工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实现公司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天蓝、水清、地净”的生态环境,缔造驰名中外的百年中电。
1、市场开拓方面
按照“改善环境、创新务实、合作共赢”的企业宗旨,全面调动公司资源,加大新产业拓展力度,夯实水、固、气及创新平台的“3+1”产业格局,做强主业、做大平台,争做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商;各产业保持高成长水平,巩固各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水务业务:继续巩固工业水处理市场行业的领先地位,加快工业水综合利用及零排放、中水回用、市政污水提标改造及再生水利用、特别是河道水体水质提升及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等重点业务开拓,实现规模效应;环保高端装备基地实现产品规模生产销售。
固废处理业务:以污泥耦合处理业务为核心,拓展污泥、垃圾、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耦合处理、土壤修复及危废处理等新领域;加强污泥耦合处理EPC业务等市场开拓力度,加强优质污泥处理基地布局,推动重点项目开发进度;已投产项目扩大污泥来源,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扩大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收益水平;积极多领域地拓展新的客户和污泥处理基地。
烟气治理业务:根据市场情况以及客户需求,扩大半干法脱硫超净排放、石灰窑炉烟气脱硝等新技术领域的业务量,抢抓提标改造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非电烟气治理市场领域。
智慧环保业务: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软件骨干企业”等优势,加快整合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环保行业的深度应用,紧密围绕“新基建”,积极开拓智慧环保、智慧水务、厂网河一体化监控平台等新业务。
产业创新平台:加强平台建设,发挥平台的“人才引领、市场导向、成果转化、产业集聚”功能,按照“平台+产业”的双翼模式,以市场需求导向研发、促进科技应用,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平台空间延伸,增强产业创新平台的影响力;积极推动新研机构的运营,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
2、技术创新方面
公司秉承“诚信、创新、卓越”的经营理念,以改善环境为己任,为实现“天蓝、水清、地净”做出贡献;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发展战略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突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技术创新研发、技术改造和成果运用水平,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强应用型技术研发,加大投入,明确责任人,研发成果与绩效挂钩。水环境处理产业围绕非电工业水处理市场提升技术研发实力;固废资源利用产业加大垃圾、生物质耦合发电、土壤修复的技术研发;烟气治理产业加快推进非电烟气治理市场的相关技术研发。
3、团队建设方面
公司积极营造企业核心价值观,突出“人才引领、敬业精业、价值共享”的人才观,持续按照企业规范治理准则的要求,科学定岗定员,强化编制控制,突出任用“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推行人才竞聘上岗,优胜劣汰,进一步完善员工梯队建设工作,提升团队使命感和责任感,打造更具活力的赋能型组织。首先继续推行“英才”计划实施,为员工实现价值创造更好的平台,有效激发公司的内生动力;其次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吸纳社会优秀人才,助推公司快速健康发展;最后是加强员工素质提升,借助公司内部商学院等培训平台,狠抓员工素质提升,持续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对员工自我提升进行奖励。公司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在实践中磨砺和选拔人才,任用有能力、敢担当的优秀人才。
4、项目运营方面
公司业务模式已形成“工程EPC+项目运维”两大格局,经营性资产大幅增长,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量降本增效,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和收益水平;完善项目经理负责制,优化设计,不断积累实施经验,凝聚技术核心能力;突出预算管理,控制项目费用,降低采购成本,拓宽合格供应商范围,利用公司招标平台,做到公开透明,严格杜绝内部腐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把控实施进度。项目运维上,努力提高九龙湖水体净化岛等污水处理项目、南京常熟驻马店等污泥处理项目的产能、单价和设备运行效率,控制运营成本和人力费用,提高资产收益率。工程EPC上,加快推进陕西渭化脱盐水站、江苏德邦兴华化工水处理、山东鲁清石化等总承包项目实施,保证项目按要求顺利移交。
5、公司治理方面
年年末顺利完成了股份公司及各产业公司的换届,产生了新一届的管理团队,给公司的经营管理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公司战略规划的进一步落地,推行集团化管理,理顺股份公司与产业公司之间的关系。股份公司将投资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分离,由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转为投资管理中心,负责围绕水务、固废、烟气以及环保产业创新平台等板块投资与决策,优化公司的业务组合,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