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优势 >> 建盏界美术家杨义东传承从来不是固守不变建
陶瓷,作为时间的艺术储存者,保留着古老文明最为纯粹的本质,也诠释着每个时代的独有特色。
更多产品,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建盏,黑釉瓷器典型的代表,在后人仰望美学巅峰的宋王朝里盛誉为“天下斗茶神器”,元时因种种原因遭遇沉寂,于上世纪80年代复原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线中。
▲宋建窑兔毫束口盏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
近千年后的回归,因饮茶文化的不同,对于器物之美的推崇,艺术的标准不一。当代建窑建盏的器型、釉色审美也有着与宋时不同的审美取向。
在多元化文化信息的冲击下,当代建窑建盏艺术家们在陶艺制作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表面的形式趣味,更多追求的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赋予其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的个性特征。
在这方面,陶瓷艺术大师杨义东深谙此道。过往,他总在琢磨、思考泥火交融中如何赋予建盏新的灵魂,成为一个生命力的存在,让器物之相,映像人心。
建盏界的“美术家”
杨义东(-),福建武夷山人。年毕业于景德镇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生导师宁钢教授与中国首位陶瓷学博士熊廖教授。
现为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陶瓷技师等。
其陶瓷作品多次获奖,被福建省海峡民间艺馆、南平市博物馆、《天工》杂志社艺术馆等收藏。
杨义东,陶瓷科班出身,不仅对古代陶瓷审美与艺术形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能打破常规、融合自己十几年的陶瓷研究经验与艺术底蕴建立新的艺术道路,堪称建盏界独有的“美术家”。
自幼生长于制瓷之乡——建窑系遇林亭窑遗址所在地(武夷山),遇林亭窑是他再熟悉不过的童年回忆。
年开始系统深入地研究建盏,于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获硕士学位。
在学有所成之后毅然选择回归家乡,踏上黑瓷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承道路,潜心钻研建窑文化,重塑建窑茶盏,从入门到大师,脚踏实地,行稳致远;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在书法、美术方面颇有造诣的杨义东为何与建盏结缘?对于建盏又会有什么样的灵感迸发,究竟是什么样的创作理念在支持着他前行?
采访实录
1.问:据悉,杨义东老师本科是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的,为什么会想要跨界选择进修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的?
杨义东:其实这并不是跨界,陶瓷既是实用品也是艺术品,也是属于美术的一个范畴。我在学美术前已经接触到了黑釉瓷,我是在星村镇长大的,从小就对林亭窑耳濡目染,只是没有系统地去学习。
遇林亭窑黑釉描金/描银盏的工艺需要有一定的美术绘画功底,建盏也是一样,我想着不能安于现状,想要认真地对陶瓷的每一道工序、有一个更为系统的学习与深造。
▼杨义东在黑釉盏上手绘金色的叶子
2.问:景德镇青花瓷、粉彩瓷、雕塑瓷、影青瓷等名瓷众多,为什么坚持选择黑釉瓷?
杨义东:一定的家乡情怀,加上顺其自然的命中注定。小时候遇林亭窑就是我儿时的游乐场,黑色在我心中是一个熟悉的颜色。我大学学习国画的过程中,中国墨的黑又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在我攻读硕士的时候,对于宋代茶文化、建盏文化研究较深,建盏釉色的万千变化很有魅力,吸引着我一窑炉、一窑炉,烧着,也不觉得累。
建盏,就像一个黑洞,我就被吸进去了。
3.问:您屋里放了很多自己的国画作品,您觉得您在美术上的造诣,能运用到吗?
杨义东:这些美术造诣当然能运用到。建盏是艺术载体,平时我就很喜欢在各种瓷器上画画。
▼杨义东手作获奖作品《茶叶纹黑釉描金盏》
▼杨义东·年6月陶瓷作品《云雷纹箱器》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
▼杨义东·《色釉粉彩梅瓶》
▼杨义东·青绿山水《空山新语》
我从97年开始美术绘画,在黑釉瓷上其实可发挥艺术创造空间还是挺大的。别看乌金釉色,它并不是普通的黑色。
仔细观察发现黑色的釉里藏着星星,建盏的乌金釉,是有别于其他黑瓷的黑,我在上面描金,效果也不一样。
这是一种艺术方式。
▼杨义东手作描金建盏,每一片叶子飘落的方向就是归家的路,乌黑得发亮的底釉上可见圆润、饱满、精巧的银蓝油滴
还有就是造型上的艺术创新,这也是需要有美术功底的。
▼杨义东专利器型-天圆地方,胎底为方形篆刻的独特器型
4.问:哇~(自行脑补表情)您的建盏个人修足风格非常特别,为什么是以这种风格修足?
杨义东:传统的建盏在器型上一般是施半釉,由于建盏施厚釉,釉会流下来,很容易粘窑;为了防止流釉,我就在没有上釉的地方处理成了凹凸不平的肌理效果。
灵感来源于我国画山峦的创作积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中国山峰的用笔这与国画山峰的高低起伏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算是在艺术美学上对于建盏的一种创新方式,形成自己的风格。
▼杨义东作品
5.问:在很多老牌传承人眼里,建盏是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很想知道,在您(美术大师)眼里,建盏有何特别?建盏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杨义东:黑釉茶盏是掩埋在历史烟尘中的明珠,它背后的艺术价值不可估量。建盏是黑瓷审美的艺术,亦是生活的美学。
▼杨义东手作建窑油滴盏作品
6.问:我们知道,非遗传承不仅是代表性传承人的事,也不单是技艺本身的传承,而是建立在社会各界共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