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优势 >> 局长推荐丨华夏瑰宝,白瓷记忆邢窑遗址
邢窑遗址博物馆位于内丘县城胜利西路与邢瓷大街交叉口西北侧,是邢白瓷文化产业园主体建筑之一。
博物馆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3平方米,建筑面积.5平方米,建筑高度15米,整体造型为白色正方体钢结构设计,是国内首家以邢窑为主的遗址博物馆,也是河北省第一个建立在遗址上的博物馆。
馆内展示年度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邢窑窑炉等重要遗迹,年4月9日,邢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被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等单位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荣誉称号。馆内有高效而丰富的参观环廊流线,整个博物馆集声光电为一体并在恒温下对文物遗迹本体进行科学的保护。
邢窑遗址博物馆
内丘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局长推荐
张占锋
“华夏瑰宝,白瓷记忆”
被发掘的邢窑遗址,有11座窑炉,座灰坑,6条灰沟,35眼水井,出土瓷器20万多万件,并发现了隋三彩。
其中有3组窑炉的发现十分重要,一组为隋代窑炉,成“品”字形布局,共用一窑前工作坑;一组北朝至隋代窑炉,五座连体窑炉,共用一个窑前工作坑;一组为两座南北相对窑炉,为北朝至隋朝时期。三组窑炉各具特色,都存有窑门,火膛,窑床和烟囱等。
“保护展示传承发展”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开了千年邢窑的神秘面纱,邢窑遗址重现世人面前,邢窑创烧出了白瓷,白瓷的诞生结束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在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邢白瓷作为内丘的一张名片、一个历史文化符号,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邢窑,因地处邢州而得名,历史上窑为名窑、瓷为珍品,大多文献都有记载。内丘是世界白瓷的发源地,始创于北朝,发展于隋,兴盛于唐。
邢窑是隋唐时期七大名窑之一,中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在唐代是生产白瓷的中心场地,并与越窑青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瓷系。
白瓷的诞生开启了陶瓷发展史上的新时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分水岭,也是世界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邢窑白瓷是中国最早的贡瓷,也是唐代“大盈百宝库”的御用瓷器,“盈”、“大盈”、“翰林”、“官”等款式是中国最早的皇家官窑标识。
白瓷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审美趣向,也为之后的彩瓷、青花瓷、青白釉等奠定了多元发展的基础条件。
“所获荣誉”
邢窑两馆自年8月开馆以来,邢窑文化旅游区(邢窑两馆被省文化旅游厅命名为邢窑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旅发大会十大新业态项目之一、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河北省园林式单位、河北省中小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国家及省、市多项荣誉称号。多所高校与邢白瓷文化研究中心就加强邢窑文化学术交流、实现馆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深入合作签约,并为邢白瓷文化研究中心授牌,正式成为多所高校的实习基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