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和谐咸宁

发布时间:2022/10/6 18:04:20   

香城都市报新闻-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咸宁持续发展的资本和每一位咸宁人的骄傲。

截至十月底,咸宁城区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1%,全省排名第四。在生态环境部10月20日发布的通报中,我市空气质量在全国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8位,成为全省唯一上榜全国20强的城市;全市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的47个水质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44个,优良比例为93.6%。

在咸宁优良生态环境的背后,包含着全市上下一心防治污染的决心与定力,也包含着我市生态环境系统为守护“碧水蓝天净土”所付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今年是“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之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增强、广度继续延伸,克服了新冠疫情影响,大气、水、土壤等攻坚战役全面开花、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生态创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鄂南专员办交办问题整改等重点任务齐头并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12个方面86项工作任务已完成62项,年底前可完成工作任务。

咸安:

扎实整治筑牢环境安全防线

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咸安区生态环境分局严格对照年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清单,逐条逐项推进治理工作,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对今后一段时间仍然可能存在的问题精准制定了对策。

在咸安区汀泗桥镇工业园,咸宁市青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投资万元新上的现代化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线已全面投产,主要利用秸秆及农林废弃物进行能源化综合利用,每年可处理20万吨农业秸秆,大大减少了田间地头直接焚烧秸秆导致的环境污染;

在湖北汇楚危险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投资余万元的危废焚烧线新增项目已接近完工,预计年初具备投料试生产条件。该项目处置规模为75吨/天,建成运营后可保障全市医疗废物处理全年不间断运行,让我市出现突发环境应急事件时危废处置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进一步筑牢我市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

据了解,今年以来,咸安区完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和完善秸秆禁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奖惩机制,并通过加强对建筑工地“六化”检查、增加道路洒水降尘频次、严格执行扬尘整治巡查等手段加强扬尘管控,以及开展全区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完成全区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调查等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咸安区加大城镇生活污染源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强化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5座,农户管网普及率达94.31%,乡镇污水治理项目基本完成省级工作目标任务,并通过建立水草打捞长效机制、加强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对斧头湖等重点水域进行生态修复。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咸安区精心部署全年重点工作任务,配合省市完成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详查,全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严禁不达标地膜销售,并实现畜禽养殖场年资源化利用各类畜禽养殖粪污41.55万吨、利用率达87%等成果,有效保障耕地土壤环境安全。

赤壁:

全力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近年来,赤壁市重视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连续两年在全市污染攻坚考核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年,赤壁市为持续推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编制了赤壁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结账清单,并作为年底考核依据。

今年以来,赤壁市取缔两家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并完成对16家“散乱污”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公交纯电动化率,每年可减少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实施清洁柴油车(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行动,查处冒黑烟车辆13台,强制报废8台,淘汰、拆解“三无”船舶62艘;督促赤壁晨力纸业有限公司开展火电燃烧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赤壁长城炭素制品有限公司工业窑炉脱硫、脱硝改造项目,完成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周边14家企业工业窑炉整改等;先后投入余万元,建立秸秆禁烧视频监控平台,可监控赤壁市70%国土面积,实现24小时秸秆禁烧监控。

通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和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工业污染源减排治理等措施,今年1-10月,赤壁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优良率为94.7%,比去年同期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14.2%。

此外,赤壁市生态环境分局依法取缔2家洗砂厂,开展了赤壁创业水务、华新水泥环保设施运行“双随机执法”检查,加大城镇生活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强化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年1-10月,赤壁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6个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赤壁市生态环境分局今年已完成17大类73小类56个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筛查工作,完成农作物土壤详查个点位,并通过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土地征收、收购、储备等环节监管,全面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崇阳:

喜获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

来到崇阳县青山水库,这里一片“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秀丽景色。

山青水秀,生态友好,是崇阳人的宝贵财富。今年以来,为了保护水质,该县淘汰关闭了全县仅有的一家化工企业及17家涉水的“散乱污”企业,督促涉磷企业开展排污口清理规范整治,并安装总磷在线监测设备;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升级改造,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完成建设任务,接户管网工作基本完成,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一级A,已组织省级验收。

崇阳县还强化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已开展“百吨千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申报工作,基本完成9个“千吨万人”乡镇级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保护区整治工作;全县37家加油站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并完成了地下油罐防渗改造。

同时,崇阳县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7立方米/万元,较年相比下降6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0立方米/万元,较年下降33%,在全市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此外,崇阳县通过加快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积极推广利用清洁能源、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动重点行业环保设施升级改造、提高全县绿化覆盖率等措施,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并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调查,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防控种植业和养殖业污染,有效遏制土壤污染。

今年1-10月,崇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7%,同比提升11.5%;陆水河崇阳段及青山水库总体水质为优,功能类别水质达标率为%。各功能区、主干道噪声均符合城市各功能区标准。

今年10月,崇阳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11月6日,被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评为“中国天然氧吧”。

嘉鱼: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不打折扣

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构建合力攻坚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是嘉鱼县污染防治攻坚的主旋律。今年以来,该县环保项目好戏连台,让该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不断由蓝图变为现实。

如工程总投资约1.5亿元的马鞍山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旨在修复距离长江干堤不足1公里的马鞍山采石场矿山生态环境,探索并创新可复制与可推广的生态修复+文化创意+土地综合开发嘉鱼新模式。工程内容包括地质灾害与水土流失治理、山体复绿与生态功能提升、环境污染防治与固体废弃物封场处理、三国文化植入与生态景观再造、生产企业搬迁与创新土地开发新模式。目前该项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已完成约90%,生态复绿工程已完成约60%,市政配套工程已完成约60%。

还有该县年启动的三湖连江生态截污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截污工程、清淤工程、环湖景观工程、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预计十二月初完成所有工程。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改善三湖连江水库水生态环境,还将为城市添加人工自然景区,美化环境。

在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8万元的新建脱硝系统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年3月投产运行。该项目投产后,烧结机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从mg/立方米左右,降低到50mg/立方米以下,可减少烧结机头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09吨/年,达到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标准要求。

……

今年以来,嘉鱼县全面出击,如拨款万元购置应急监测车辆一台和一批应急监测设备,并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全县建筑工地施工围挡设置达到%,并安装自动化冲洗设施,降尘喷淋覆盖率90%;开展“雷霆行动”专项整治非煤矿山;全县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于年建成投入运行,现已完成省、市级工程验收和环保验收;全面启动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工作等,争取到年底全面结硬账、结好账。

通山:

生态文明建设不止步

今年1-10月,通山县空气质量优良率94.4%,PM10浓度38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23微克/立方米,三项指标优良指数均位居全市前列;全县饮用水、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达到国家标准Ⅲ类标准,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通山县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核”,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并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污染防治攻坚宣传,营造浓厚的攻坚氛围。

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通山县持续深入推进“三禁三治”,突出抓好建筑工地扬尘、道路运输扬尘、堆场扬尘“三尘”治理,餐饮油烟、烧烤油烟、露天焚烧浓烟“三烟”治理,机动车尾气、锅炉及炉窑烟气、挥发性有机废气“三气”治理,秸秆禁烧、锅炉禁煤、城区禁鞭“三禁”治理。

在提升水环境质量方面,通山县开展了富水湖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拆除网箱口,富水湖水质明显改善,长期稳定在国家标准Ⅱ类;开展了梅田河环境治理,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沿河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沿河村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对生态环境部交办的九宫山自然保护区违规建设的石蛙养殖基地问题,依法对石蛙养殖基地主体和附属建筑进行拆除,并投入资金进行生态修复;开展大理石工业园区专项整治,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园区偷排污水问题,经过20天的整治,园区内22家企业污泥废渣全部清理到位,每家企业都建立了污泥处理台账,并关停企业5家,封堵排污口8个,对偷排污水的清掏公司进行了立案侦查并处10万元罚款等。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通山县与重点企业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同时加强固废和医废监管,对危废产生处置单位进行检查督办,确保监管处置安全。

今年,通山县还申报了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并将争取在年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

通城:

以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

大坪乡内冲瑶族村游客络绎不绝,黄袍山万亩茶园绿意盎然,平安电工低碳排放引领行业……在通城,绿色与发展的协同、融合遍地开花。

今年1-10月,通城县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6.9%,较年同比上升7.9%,PM10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较年同比下降28.1%,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较年同比下降28.6%。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全县4个地表水市控监测断面达标率%。

今年以来,通城县组织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下发并制作秸秆禁烧县长令份、秸秆禁烧宣传单6万份发放到各乡镇、村组、农户手中,建立了通城县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工业废气治理,平安、玉立等公司完成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投入余万元,完成了大坪乡冷水井矿山、白金采石场等非煤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全面加强扬尘管控,先后整顿未遮盖上路货运车辆36辆(次),项目施工污染路面案件16起。

通城县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坪山工业污水处理厂和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通水试运行,县城市污水处理厂3万吨扩容部分按一级A出水水质稳定运行;全面推行“河湖库长制”管理,累计开展联合执法36次,拆除采砂、洗砂机械21具,扣押装载机14台;顺利完成神龙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和10个农村“百吨千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龙潭水库改扩建供水管网全线贯通,实现全县多水源供水模式。

同时,通城县开展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已完成个国控、15个省控农用地土壤污染点位调查工作;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万元,启动了历史遗留污染地块场地治理修复工作;启动2个疑似污染地块的土壤污染调查监测工作;开展了4个新增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生态县创建工作,已成功申报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81个,通城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通过市级预审,力争今年通过省级验收。

咸宁高新区:

高水平治污促进高质量发展

咸宁高新区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园区内生产企业多,污染防治工作压力大。今年以来,咸宁高新区多管齐下,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咸宁高新区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对近两年群众投诉强烈、反复投诉的排放异味气体企业进行铁腕整治,根治顽疾,安排专人包保负责跟踪督办。如某制药企业涉异味排放多年来一直重复投诉不断,今年投入近万元新增一套每小时5万立方米风量的蓄热式热力焚烧炉,原每小时2万立方米风量蓄热式热力焚烧炉作为备用,对企业所有废气排放节点进行全收集,全部彻底焚烧处置;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投资万新建一套生物滤池脱臭系统,将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水解调节池、污泥贮池、污泥脱水机房内的气体收集后,输送至除臭系统进行除臭;某生物添加剂企业投资20万元对其污水处理站池体进行密封加盖并新建一套臭气收集处理设施。

此外,咸宁高新区还对所有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气体排放企业建立“一企一档”、“一企一策”,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治,园区涉废气排放信访投诉大幅降低。

畜禽养殖污染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针对这一问题,咸宁高新区科学调整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三区划定”,按照上级通知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原有科学性存在差异、与《通知》要求不符的“三区”重新调整划定。

咸宁高新区还全面清查严格准入,由当地政府、农业农村畜牧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组成工作专班,按照“三区划定”要求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对符合标准的55家畜禽养殖企业登记管理,核发了环保手续和排污许可证。同时,常态巡查设施运行,安排专人对辖区养殖场的雨污分流情况、蓄粪池和发酵床的使用状况进行常态化巡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并随时接受群众投诉,进行查处和回复。

香城都市报记者郭蓉通讯员明聪陈全军周呈亮王志良刘毅郭细军黄海英刘仁燕

编辑:董盈

监制:程昌宗

出品:香城都市报新媒体中心

⊙业务合作:品牌推广丨活动策划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9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