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市场 >> 苏州昆山锦溪祝甸,神秘的古窑,手作工艺文
大家好,欢迎观阅莫莫小游记。这次的疫情非常严峻,目前,上海已是复工高峰期。虽然确诊率已经有所下降,但是不能松懈,专家认为,这周很关键,所以小伙伴们一定要做好防御,还在放假的小伙伴就不要出门了,如果必须出门要搭乘公共交通,一定要带好口罩和勤洗手!常开窗户多通风。也希望疫情严重地区的小伙伴们能度过这次危难关头,加油!中国加油!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生活节奏自然是非常的快,对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在周末的时候找一处人少悠静的地方,放松一下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这个生活节奏比较紧凑的上海,闹市区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昆山锦溪的古窑自古出名,这里曾经遍地都是制作金砖的窑厂。金砖文化和古窑文化,为锦溪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古窑依偎在水边,窑身长满了野草,一种荒凉感袭来,让人不禁陷入沉思,就好像每一块砖都讲述了不寻常的故事。如今,这些古窑历经千编年沧桑,以另一种形式淬炼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之光。
早在两晋和秦汉时期,锦溪已经有了烧制砖瓦的窑。明朝中期以后,苏州的窑业发达,很多皇宫正殿的细料方砖及工部所用的官砖大多都是在这里烧制的。其中,锦溪以乌砖白灰两窑而闻名,什么是乌砖白灰?其实就是乌砖瓦白石灰。清朝中期,锦溪成为了当时江南著名的石灰生产中心。
乌窑和白窑相互映衬,让锦溪窑业在方圆数十里乃至数百里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祝甸的窑大多是乌窑,由窑棚、窑场、窑墩、窑屋组成,用于生产砖瓦。直至解放前后,祝甸村的村民还以烧窑为业,所以这里还有“窑上帮”之称。
锦溪的祝甸古窑群始建于清朝,民国时期又扩建。总面积约12平方米左右,现存11座窑,有单窑、双窑、子母窑,保存比较完整,分部比较密集,是江南地区仅存的一处砖窑遗址,也是省内分布密度最集中的一组古窑址群。
“祝甸窑址”以其古老、独特和完好的保存,成为了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锦溪古窑群临河而筑,体量高大。窑壁上留有的“双钱”、“双胜”等图案,都是清朝原物。古窑有大、中、小三种。其中一做是双窑(子母窑),其余都是单窑。窑有窑棚、烧坑、窑道、火膛、窑床、排烟道、蓄水坑、渗水池等组成。窑炉均为砖土结构,穹窿顶。
内部结构形态各异,功能齐全。据说至上个世纪末,锦溪共计各类窑多只。遗憾的是,有些三、四十年代的土窑,在21世纪后被拆除了。好在目前抢救了祝甸古窑群,使江南古窑的原貌获得了一份美好收藏,也就是说,在锦溪,“七十二只窑”仅仅是个约数,它当时的数量要远远超于这个。
面对着浩瀚的长白荡,一座座土坡一般的窑房,安静地矗立着,一根根烟囱擎天直立,成为鲜明的坐标。锦溪祝甸古窑历经世事变迁,在时光中静默着。这里远离喧嚣,留存着老手艺和旧时光的记忆,文艺青年必定钟爱这里。
这里还会不定期地举办文创集市、创意艺术展以及文化论坛。湖畔边还有美好的民俗、惬意的咖啡馆,如此清幽美好之地,想必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