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隋唐时期邢窑白瓷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样子收

发布时间:2024/12/6 11:30:05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0/content_20138669.htm

白瓷是在青瓷基础发展起来的釉色,而邢窑白瓷是在北齐白瓷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从青白瓷到白瓷发展的过程,隋代和唐代白瓷釉色上使用了化妆土这是白瓷根本性改版之一,隋唐白瓷为后来宋元明清白瓷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可见隋唐白瓷的历史地位的重要性。

隋·白釉深腹碗

早期的白瓷一般没有上化妆土釉层薄呈乳白色,但仍普遍泛青,有些釉厚的地方呈青色,可以见出它脱胎于青瓷的渊源关系。早期的白瓷隋代的白瓷相比,显然是不够成熟。

邢窑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窑瓷场,窑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和临城县一带,因唐时地属邢州,故名邢窑。唐代,邢白瓷与越州窑青瓷已经成为宫廷贡瓷,邢窑宫廷贡瓷一般有盈字款,翰林字款白瓷。“邢瓷类银”,“邢瓷类雪”,可见釉色之白,而且邢窑瓷器瓷胎质坚实,胎质细洁纯白,器内施满釉,器外釉不到足。在胎、釉之间有一层化妆土,作为护胎釉。

唐·邢窑白釉高足杯

邢窑白瓷特点

邢窑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粗白瓷的胎质又有粗、细之分,粗胎的一类胎色灰白,胎质粗糙;细胎的一类胎体致密,胎色较淡,但仍不够白,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些还有细碎的纹片,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还有黄白色。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邢窑白瓷多是素面无装饰。

1、邢窑白瓷的胎属高铅、低硅质瓷,这是北方白瓷有的高铝低铁的特点。其中,氧化铝的含量大幅度增加,说明它是在℃以上的高温下烧成的,且坯体中莫来石针状晶体生成较多。这类白瓷证明隋代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高温还原烧造的技术,为唐代白瓷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除了唐代巩县窑白瓷胎有类似情况(K2O含量在5%-7%)外,其他南北方早期瓷胎中没有发现这样胎的组成。

2、隋代邢窑的瓷釉已出现了碱-钙和钙-碱釉,而南方却在年之后才出现了这种高质量的釉,到了唐代又都是钙釉,这种情况目前还无法解释。但不管哪一类釉,都属于透明玻璃釉。

3、邢窑白瓷的烧成温度高达°C左右,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窑炉结构、耐火材料和匣钵等多方面有了改进和提高;同时由于原料中所含Fe2O3比较低,又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遂使隋唐时期的白瓷获得“类银类雪”的赞誉。

4、邢窑白瓷并非一律都使用化妆土,一般粗白瓷的胎中含铁量较高(Fe2O3含量在1.7%-2.5%),为避免对瓷器外观白度的影响,采用了在胎体上施一层化妆土。细白瓷胎中含铁量较低(Fe2O3含量在0.5%-0.8%),就不用施化妆土。这说明当时对所用原料的加工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唐·邢窑白釉模印鱼叶纹海棠形耳杯

5、通过测定釉面的亨达白度和可见部分分光反射率,进一步证实了邢窑白瓷的白度高于德化窑、巩县窑、定窑和景德镇白瓷。可见,古人美誉邢窑白瓷精细莹润,具有类雪的白色是有科学依据的。

通过对邢窑白瓷的出现和发展看,说明任何瓷器釉色都不是突然出现的,肯定能找到继承的关系,发展的脉络,这是物质产生的规律,瓷器也不例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8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