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儿时拜年,很有仪式感。
年三十晚上入睡前,母亲就带领我和姐姐,将中间的厅房打扫干净,然后布置一番,迎接初一拜年。
我家的厅堂,进门迎面,靠墙摆放着长条几,条几前是一张雕花方桌,方桌边摆着两把太师椅。红木材料,博山大漆,做工精致,透露出前朝痕迹。
我与姐姐用鸡毛弹,将条几桌椅的浮尘弹去,用抹布将古花瓶、铜香炉及墙上的两个挂瓶擦拭干净。父亲捧来爷爷、奶奶、祖辈的牌位,供奉在条几中间,前边设一对香炉、两边放一对花瓶。方桌上则摆四个果盘,分别放瓜子糖果点心。一切准备停当,父亲净手点香,对着祖辈的牌位,祈祷行礼,然后将香火插于条几的香炉。此时,青烟摇曳,香味漫溢,喜庆的氛围中,厅堂添了静谧、庄重的气氛。
四更时分,母亲叫起:别睡了,快起床,人家来拜年了!
我与姐睡眼惺忪,钻出温暖的被窝,在水缸里舀大半瓢凉水,从暖瓶倒些热水,在脸盆里搅合搅合,洗手净脸,匆忙刷牙,一阵忙活后,开门迎客。
第一批拜年的,是大哥、二哥、三哥的孩子们。三位哥加上尚年轻的四哥,都是我没出五服的叔伯兄弟。大哥二哥三哥的长子,年龄虽比我大,但见面都礼貌的喊我小叔。过年好!过年好!行礼拜年后,我的这帮年龄相似的孩子们,来到桌前,对着祖先的牌位,下跪磕头。起身后,则是瓜子糖果小点心的奖励。物质匮乏的年代,这就是奢侈的礼物了,小伙伴们不亦乐乎。
送走第一批小朋友,拜年的邻居接踵而至。哥哥嫂子们、东屋的程哥程嫂、西屋的翟大爷翟婶子,以及他们的孩子,都会在天亮之前,到我家恭贺新年。我的父亲母亲,忙着送往迎来,比我大五岁的姐姐,端茶倒水,也不得闲。
早晨吃过饺子,接待的多是街坊邻居。小刘家胡同的八个院落,有五个大院是刘氏祖宅。因父亲在宗族中辈分最高,父母人缘也好,故一大早,刘氏一族的男女老少,纷纷到我家前来拜年。
刘同佑的家族,也是胡同里的大户。在我眼中,刘同佑高大帅气,谈吐不凡。见到我这个小不点的“小叔”,很客气的给我拜年。然后到待客的西厢房坐下,与父亲喝茶聊天,兴趣盎然。二十年后,刘同佑成为中国民族工业领头人,我国著名玻璃窑炉专家,中国第一批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我的爱人,下乡招工回城,分配到金晶玻璃,此时刘同佑已是金晶玻璃的董事长。无论在胡同还是在厂里相遇,刘同佑一脸和气,一口一个“小婶子”喊着,让人感觉亲切、舒服。他的叔伯兄弟中,50年代出了数名大学生。医院的医学专家,有的成长为新闻媒体的社长总编。书香门第,人才辈出。
拜年的大人们,有两位老人,印象特深。一个是胡同西头刘持恒的奶奶,慈颜善目,是我印象中年龄最大的“姐姐”
;一个是胡同东头刘持勇的母亲,个头不高,声音悦耳好听,见面就喊“小叔”,让我很不好意思。刘持恒的奶奶活到百岁。记得爱人生儿子不久,奶水不顺,儿子嗷嗷待乳。爱人到当时已年逾九十的“老姐”家,按摩了几次,奶水顺畅如初,解了燃眉之急。
小时候,我性格内向,不愿多说话,不愿凑热闹。点头哈腰、问好拜年这套礼节,很是秫头。母亲令我跟着姐姐,去给街坊邻居、亲戚好友拜年。姐姐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开朗,不秫出头露面。母令在身,纵使心里不情愿,也得跟着姐姐去完成使命。
先是大院内,由东屋到西屋,然后是前院的哥哥嫂子家,家家要走到,拜到。大院出来,从胡同东头开始,除了第一个院子与西头第三个院子,六个院子,都是要进的。东头第一个院子很小,住了一户人家,是迁来的外姓,没有什么接触。西头的第三个院子,是一个小四合院,主人姓李,由外地迁住。他们的孩子中有一对孪生兄弟,叫大宝二宝,俩人形影不离。上小学时,我同孪生兄弟是同班同学。忘记了什么原因,我曾挑战兄弟俩,在胡同里拳脚并用,大战数个回合。除了收获鼻青脸肿,聊以自慰的,只有拼命相博的精神。后来看《堂吉诃德》,联想到我的所为,不仅哑然失笑。
拜年的时候,大都是见面说过年好,礼数到了,然后告别。熟稔些的,会多坐会儿。到了东邻大院,刘持勇家住前院南屋,进大门即是。持勇大我两岁,经常一起玩耍。有一次玩中国打美国的游戏,他追的我狼狈逃窜,慌不择路,一个嘴啃泥,脑袋撞到石阶,血流如注。医院进行了消毒包扎,头上缠了一圈白色纱布,婉如一个受伤的战士。姐姐与持勇的姐姐是同班同学。持勇的母亲又特别热情,爱说话。有这几层关系,我与姐必会在他家坐下,与持勇他妈聊上一会。告辞时,老侄媳妇会拉着我与姐的手,送到门外,感觉特别温暖。
大姨、二姨,是距离最近的亲戚。胡同里走出来,先到同属街中村的翟家胡同,给我的大姨拜年。大姨与母亲和二姨,是叔伯姊妹,同是岳飞的后裔。岳庄同一个大院长大,同都嫁到了城里,同为被服二厂的职工,同住大街。大姨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大姨夫是知识分子,温文尔雅。大姨夫的父亲是城里知名的老中医。他们住一个四合院,院里有石榴树、柳叶桃等等。屋里院内,渗透书香文化气味。大姨家的大女儿比我小一岁,聪明漂亮。后来,我们是初中、高中的同学。也可能是这里的风水好,大姨的近邻,还出了个全国著名的歌唱家——吴雁泽。
二姨家住在大街街北,相距翟家胡同,四五百米。过蔬菜店、报恩寺、高家胡同、煤场,就到了与肉食商店相邻的一条小胡同。二姨租住在胡同里面的一个小院,一间北屋一间南屋,由二姨姨夫及我的俩表妹一个表弟所住。二姨在我家住了数年,二姨夫与我父亲是从小到大的同学玩伴,两家三天两头走动。这种至亲的关系,拜年就是走个形式,太客气了反而显得见外。
最后一站是龙泉寺,给我的二姑拜年。二姑与父亲,本是叔伯姐弟,因爷爷无女,故将大哥的二女儿过继而来,与父亲作伴。二姑知书达理,丈夫、儿子均为知识分子。二姑中年丧夫,儿子又遭牢狱之灾,命运多舛,但言谈举止优雅大方,没有怨言亦无仇恨,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宁静的人格魅力。
龙泉寺的泉水清澈,长年喷涌。紧邻清泉的一个深宅大院,二姑独居一隅。两件南屋,空间不大,但被二姑拾掇的干干净净。二姑看到我和姐姐,非常高兴,询问父母亲的近况,周围亲戚朋友的情况,我和姐姐的学习成绩,等等。
告辞出门,二姑挪动小脚(二姑是缠脚的),颤颤巍巍送我们到门口,挥手告别。
儿时拜年情景,时常浮现眼前。如今拜年,时兴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