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发展 >> 世界不一定知道江西但一定知道景德镇,因为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等待你传神的奇迹烟火袅袅升起古窑的魅力猜不透瓶底里唐宋明清的飘逸
古法传承的魅力工匠精神的期许
千百年来,提到瓷器,不得不为瓷都景德镇点个赞。不管是热衷于收藏的收藏家们口里谈到的清代督陶官唐英,还是窑神童宾舍身烧窑的壮举,都让景德镇和瓷器邂逅了千年的爱恋。今天,我们将随同时光的脚步,一起走进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公元年,景德镇御器厂烧造大龙缸,龙缸又大又厚,烧造十分困难,一入窑经高温焙烧,不是变形就是坼裂。为了烧制成功,32岁的童宾跳进了窑火中,以身殉窑。也许是他的壮举感动了天地鬼神,第二天,当窑工打开窑门,一个晶亮璀璨的青龙白瓷缸惊现在大家面前,众窑工悲喜交加,一个个跪拜在窑前……
为了纪念窑神童宾,后人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内修建了铜像,青铜像基座正面是古陶瓷界泰斗耿宝昌先生题写的“窑神童宾”牌匾。一进景区大门,就能清晰看到童宾的铜像,在他深邃目光的注视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他的勇气和坚持。
在现代化的浪潮下,制瓷业在工艺上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部分厂家和作坊都开始选用机械化作业,既使用电动盘、用天然气烧窑等,传统制瓷的手艺逐渐湮没于民间。
但在景区内,不可多见的传统制瓷技艺又被重新请回了这里,在这些制作的作坊里,那些久违的传统工艺,又重新回归到了人们的视线。
看着作坊里摆满的碗和瓶,正安静地等待着每一个工序的师傅们对他们进行完美的塑造。手工和机器最大的不同,是机工的千篇一律,而手作的则是带有工匠的情绪和艺术追求,每一件手作的都有细微的差异,这也正是手作的瓷器有着更高的观赏价值。
在此展示手工制作环节的师傅们,都是非遗传承人和一些资深的工匠,这是景德镇还在坚持手工制作的一批匠人,在景区里还能继续将这一些技艺展示给游人,也起到一个非遗传承的宣讲作用,让人们实地感受到手作的奥妙。
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老窑工用木棍搅动车盘快速旋转,双手在飞旋的车盘上把瓷泥拉制成碗、盘、杯、蝶等器皿。
利坯:即“修坯”。它是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
施釉: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
“画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烧成。
看着这些老师傅们,或是神情专注,或是闭神静气,或是小心翼翼,在每一道工序上,每一件作品,都视为精品一般在创作。
这样的工匠精神,这样严谨的工作态度,才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做工精细风格鲜明的作品,生活用器和赏玩器都是一样。
古窑复烧,烧出一个民族自信
有识之士深感瓷器传统技法制作与传承保护的迫切,陈武平先生在10年前就力排众议果断地做起了古窑复烧的决定。10年过后,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明清御窑(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匣窑)、清代狮子窑、清代红店明炉、暗炉等相继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复烧成功。这不仅仅是复烧了古代各大窑口,更是烧出了民族自信。
景德镇古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史。复烧古窑,是向全世界证明瓷都烧瓷技艺不会断代。逐年复烧景德镇历代典型瓷窑,恢复传统作坊的手工制瓷生产,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不仅让文化遗产‘火’了起来,也让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这些窑口的外观还是修葺一新,但是内里还是保留了窑口比较原始的风貌。
运完胚胎的老师傅看到迎面而来的镜头笑了笑,打了个招呼。很难想象就是这些平凡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为古窑的复烧作出了贡献。
用柴烧窑和用气烧窑,最大的区别在于温度的把握,现代工艺可以使用温度计等测温,但用柴烧窑则需要把桩师傅凭经验,从细微处把控烧窑的温度,柴烧窑,高中低温度均可以控制,也是非常神奇。
期间恰逢景区内进行复烧点火仪式,有拍到点火嘉宾的合影。
老师傅如数家珍,将历年复烧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世界遗存唯一一座的传统大型蛋型柴窑,镇窑为中国传统陶瓷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瓷窑,由于历史上景德镇烧窑的主要燃料是松木,所以也叫“柴窑”。这种景德镇特有的制瓷窑炉,代表了世界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的最高科技水平。
烧成室型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等的釉面呈色效果良好。
如果没有复烧的成功,这些古老的窑口也不会容光焕发,也就不会将惊世之作继续向世界展出。
古代窑口遗址
典雅素静的青花,色彩艳丽的粉彩,明净剔透的玲珑,五彩缤纷的颜色釉,万紫千红的古彩,精美轻巧的薄胎,千姿百态的瓷雕。这绝不是溢美之词,只是相得益彰。
无论是宋元时期的龙窑、馒头窑,还是明代的葫芦窑,清代的蛋型窑,历代的窑炉都以不同的特点和高超的技艺,为我们献上了美轮美奂流芳百世的瓷器。
陶人的灵性,窑工的襟怀,世代的传承,让这片土地上的窑火燃烧千年,生生不息。
在年的中国旅游研究院在小长假综合评测中,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等一批具有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景区成为十大热门博物馆。
胎质与外在装饰浑然一体所呈现出来的风韵,是景德镇瓷器的一大艺术特点。
在表现意境中主客观的统一才能达到情景交融,在创制中通过对描绘对象的观察理解,结合诗意的想象,力求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效果。
意境是指抒情小生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景德镇所以是世人公认的“瓷都”,不仅仅在于她过往的辉煌历史,更在于她是全球唯一保持完备手工陶瓷制作加工工艺流程的城市。
品茶小憩,慢生活中享受片刻安宁
若是看瓷器看累了,不妨在景区里小憩一番,有一处紫禁书院,是一定要推荐的。
进了景区不久,在步道的不远处,有一处竹林掩映,长廊回转的曲径通幽所在。
故宫与景德镇就有着极深的渊源,在历史上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相互间的文化也不断地浸润和影响。
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里,就有这么一处“紫禁书院”,读书、喝茶、赏玩瓷器。
故宫与景德镇已经“相恋”千年,故而民间有“北看故宫,南访古窑”的说法。
院内是读不完的千年历史,院外是品不完的千年文化。环境也甚为雅致,点上一壶茶,再配点小点,也能休息一番。
还能时不时的在这里领略到极富故宫特色的品味高雅、内容鲜活的文化艺术展示。
夕阳西下,更是这个书院里最美的时光。喝一杯茶,看一本书,惬意悠然的慢生活。
景区里除了人文底蕴丰富以外,景色也不错,宅邸前的小溪,还有水车。
层林尽染,秋意盎然。远处的瓷音水榭虽然没有来得及现场看到演出,但晚上还是在剧场听到了他们的演出,十分有感染力,瓷瓯、瓷编钟、瓷管钟、瓷磬、瓷鼓、瓷二胡、瓷中胡、瓷笛、瓷箫、瓷葫芦丝、瓷贝司等许多的瓷制乐器,也是不禁令人啧啧称奇。
竹林之中,亭子之下,有一种”采篱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风格。
清园是一组清代的古建筑群,有古代士大夫的住宅,有祠堂,有民宅,也有窑柴行老板的豪宅。
景区里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园林建筑群,奇花异草,怪石镂空,水榭庭院,应有尽有。不仅有人文的部分,更有秀丽的风景。
把过去烧窑的厂址,变成了风景优美的古窑民俗博览区,这也是这十年,景德镇人追求优美环境的十年。相信下一次再来的时候,古窑会变得更美更有底蕴。
自驾交通
A、高速路口景德镇西→迎宾大道→西客站右转→瓷都大道→开门子大酒店斜对面→右转进入古窑民俗博览区。B、高速路口景德镇北→金岭大道→紫晶路→西山路→左转瓷都大道→开门子大酒店斜对面→左转进入古窑民俗博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