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落叶存天趣盏壁寓情深赏匠心之美

发布时间:2024/9/17 13:03:45   

今天没有看书,观看了一档文化综艺节目,也可以算是一部中国艺术的纪录片,名字就是《非凡匠心》。我看的是第二季的第三集讲的是知名艺术家“匠心传播大使”张国立老师和出演过《马向阳下乡记》《急诊科医生》的高晓菲去了江西吉安,拜师于对艺术品有着严格要求的吉州窑陶瓷技艺传承人伍映山,按照古法在师傅的指点下,烧制

了当地特产木叶天目盏的过程。

经典语句

对联:沾叶为盏木叶天目叶如禅心剪纸饰陶贴花纸鬓汗青

古代的器物都承载着匠人的技艺水平和他的生活境遇

古人都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要去学习?现在才知道使学的古人的一种精神,刚开始会是拿手,去蘸釉然后还得给它放的很匀,演变到后面,想到是拿一个木架沾这个釉的颜色,我才觉得处处充满古人的智慧,是我们去要学习的。

木叶天目盏的叶子,这个制品的美妙和有意义的之处就是它的自然,顺其自然。树木上掉下的一片叶子就掉入这个盏中,然后再因为这种偶然的机缘把它变成了永恒。偶然造就永恒。

师法自然大道至简

制品不售卖的话,那么就可以让自己多一份平常心,少一些功利心。我们把我们的作品当做商品售卖以后,尽管可以卖出很高价,担任人家可能会把他束之高阁。还不如喜爱者让他自己去感受体会。这种大道至简的理念所给你带来的一种震撼。比购买我的这个制品更有价值。

幕后故事

一窑生一窑死,古代柴烧,掌握难度非常大,稳定性非常小成品率非常低,受天气影响,受柴草的干湿影响,受装窑疏密影响,具考古验证成品率低于10%。古木叶天目盏存世量仅有十余只,存放于台湾故宫博物院,江西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美术馆等。吉州窑黑釉木叶盏于年以万元成交。

纪录片中的常识

江西窑器先有吉州窑后有景德镇。吉州古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景德镇是宋真宗景德元年(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

吉州以黑釉出名。吉州古窑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

柴窑烧制。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器物,都可称之为柴窑。除了柴窑之外还有现代液化气窑炉烧造的气窑、用煤炭烧造的煤窑、依靠电能辐射和导热原理进行氧化气氛烧制的电窑。

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

古代陶器的烧制过程。

1、淘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2、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3、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及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4、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5、修坯: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6、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7、画坯: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许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等等。

8、上釉:画好的瓷坯,表面粗糙,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9、烧窑: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

10、成瓷: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

白鹭洲书院的创立,是在南宋淳祐元年()。鼎盛时期是在宝祐四年(),书院生童文天祥高中状元,同榜吉州进士39人,占全国录取三百九十名进士的九分之一,居全国首位。宋理宗皇帝亲赐匾额“白鹭洲书院”以示褒扬。

感悟影评有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其实都是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失败后经验的结果,就像一开始的拉坯,拉成型很简单,拉成固定的模样就需要细心耐心。在后面的修坯,一个不小心,泥坯就飞了出去,使你之前的所有心血都随着一声脆响就灰飞烟灭了。哪怕看起来最简单的上釉都有两种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隔行如隔山,每一行都有敬业的匠人将他们发扬光大。

今天感觉说的不大过瘾,明天再刷几遍,写的更详细一下吧。如果引起了您的兴趣请,评论收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7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