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保温材料应用硅酸钙保温材料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2/8/15 16:52:57   
北京白癜风研究所 http://www.csjkc.com/m/

硅酸钙(微孔硅酸钙)保温材料是以二氧化硅粉状材料(石英砂粉、硅藻土等)、氧化钙(也有用消石灰、电渣等)和增强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石棉等)为主要原料,再加入水、助剂等材料,经搅拌、加热、凝胶、成型、蒸压硬化、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硅酸钙的主体材料是活性高的硅藻土和石灰,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水热反应,与作为增强的纤维类以及助凝材料成型而得保温材料。因所用原料、配比或生产工艺条件的不同,所得产品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也不相同,用于保温材料的硅酸钙有两种不同的晶体构造:一种是雪硅酸石(Tobennorlte).称为托贝莫来石,其分子式以5CaO.6SiO.5HO为主,耐热温度为℃,主要用于一般建筑、管道等保温;另一种是硬硅酸钙石(Xontlite),其分子式是以6CaO.6SiO-HO为主,耐热温度为℃,主要用于高温窑炉等。

硅酸钙早在年前后由美国欧文斯科宁(OwenceComing)玻璃纤维公司首先发明和试用,产品名称凯罗(kaylo)应用于工业和建筑保温。其后,英国、日本及前苏联等国也相继进行研究和生产。其中日本发展最快,制品密度由kg/m降至kg/m,对于使用温度在℃以下的托贝莫来石型产品,日本现已生产密度为一kg/m的超轻制品。在日本的保温隔热工业中使用的绝热制品,硅酸钙约占70%,美国生产出抗折强度>8MPa的高强硅酸钙,用于管道支吊的垫圈。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生产和使用℃以下的托贝莫来石型硅酸钙绝热制品,并使用石棉作为增强纤维,主要用浇注法成型,密度达~kg/m。80年代以后改浇注法为压制法成型工艺,使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都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密度降到kg/m以内。年开始生产无石棉硅酸钙绝热制品,并开始部分出口外销。

硅酸钙保温材料,从70年代开始应用到如今,在成型上,由浇注发展到压制成型;从材质上,由有石棉硅酸钙发展到无石棉硅酸钙;从性能上由一般硅酸钙发展到超轻硅酸钙和高强硅酸钙。目前,在硬质材料中它是一种较为理想保温材料。

经过科研攻关,已研制成功硅酸钙绝热制品专用耐温抹面材料及高温粘结剂,并已普遍使用,解决了硅酸钙制品用普通抹面材料抹不上去的问题。

硅酸钙制品按矿物组成和使用温度可分为托贝莫来石型(低温型,℃)、硬硅钙石型(高温型,)和混合型(托贝莫来石、硬硅钙石);按抗强度,也可将其分为低强型(0.29MPa)普通型(0.29一1.0MPa)、高强型(1.0~5.0MPa)和超高强型(8.0MPa);按表观密度,将其分为超轻型(70一kg/m)、轻型(一kg/m)、普通型(一kg/m)、重型(一kg/m)、超重型(一kg/立方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28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