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资源 >> 到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看省油灯等诸多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杜甫诗中如此写道。陶瓷,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无数的文人雅士,都对它赞不绝口,写下了无数的诗篇。
趁着周末的闲余时间,我来到了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一窥成都平原的陶瓷生产史。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1号。据说,它是四川省迄今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时期的综合性窑场,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古代陶瓷遗址分布的空白。
截至年,博物馆馆藏器物近件,主要有陶器、瓷器、窑具、建筑构件、陶俑和动物模型,以及钱币、兽骨、铜器与石器等,大多为民间日用器皿、文房用具等。
由于博物馆位置在青羊宫附近,故又名青羊宫窑址。该古窑厂烧制陶、瓷器物持续时间长达年之久,且窑炉烧造技术先进,产品种类丰富,装饰工艺创新(彩绘),有较高的考古与科研价值。
据相关资料显示,成都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重要商业城市之一,而青羊宫窑厂也成为成都平原最早的青瓷窑厂之一。
进入博物馆大门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面影壁。影壁之后,是一个四合院合围式结构。此时,成都久违的冬日暖阳已经升至空中,在四合院里的茂林修竹、森森古树之间,形成了摇晃的叠叠光影。在这样的环境里捧一杯清茶,闲坐半日,十分闲适。
遗憾的是,博物馆的面积并不算大,除了秦汉馒头窑的一个遗址堆土。此处别的窑址,都只能靠石碑来辨明大致方位。其馆藏珍品战国秦汉陶窑、隋短龙窑,是最大看点了。
在二楼展厅观众还可以看到四川地区的其它古代窑场。比如四川青瓷窑场的另一个典型代表邛窑。邛窑早期以烧制青瓷为主,隋唐以来,创烧了独特的高温釉下复合彩和邛三彩瓷器,开辟了陶瓷装饰的新篇章。
博物馆以“锦江侧畔话陶瓷”为主题,共分为三个展厅。通过这四个单元:抟土成器、秦砖汉瓦、城西窑业、成都平原的瓷器,以展示各个历史时期成都平原的陶瓷生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