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资源 >> 钧瓷的烧制工艺分为哪些
上个世纪50年代用的是风箱式的小型窑炉烧制,称之为炉钧,用的烧制原料为蓝炭,因为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烧制工艺所以这种烧制工艺成品率相对就比较低。虽然成品率极低但是烧成的要变效果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古朴,它的色彩纹路都比较独特。
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煤烧工艺分别为钧美一厂,二厂,国营瓷厂以及神垕东风瓷厂烧制,器型窑变及其丰富,底部没有款识。
上个世纪90年代钧瓷的气窑烧制工艺诞生,各个钧瓷窑口开始烧制气窑作品,因为气窑的特殊烧制环境也使钧瓷突破了瓶颈,烧出了非常多的精品。这个时代的钧瓷胎料分为香灰胎和灰白胎,底款大多数都是窑口款或者以作者自己的名字作为底款,有印章款也有手签款。
相信大家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大师作品,但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大师作品也需要收藏者有独到的眼光,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作品是很难遇到的。不同大师的作品风格,烧制工艺,学术造就都会对作品的收藏价值造成直接影响。
最后给大家讲个关于钧瓷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原型是讲的是某个钧瓷窑口的镇馆之宝“蟠龙瓶”,给多少钱都不卖,而且还被央视多个节目拜访。
其实这件镇馆之宝在刚出窑的时候差点被砸掉,因为这件展馆之宝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一件残次品,钧窑的窑口一般开窑遇到残次品就会直接砸掉不让残次品流出到市场上。
一件完美的钧瓷作品首先要器型端庄大气,釉面光洁不能出现残次问题,但是这个残次和瑕疵以及微瑕大家一定要区分开,因为钧瓷的重点是在于窑变变化。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作品,所以很多藏家对于钧瓷的烧成是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这件蟠龙瓶非常漂亮,是淡雅胭脂红,红色兔毫丝丝绕绕,遍布蟠龙瓶全身,但是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开头咱们讲的那个残次问题,蟠龙瓶身有几个鼓起的气泡,其实这个气泡如果在釉下,不突出,釉泡不破这是怎么也正常不过的现象,但这个釉泡好巧不巧刚好就出现在釉的表面,明显的突兀感。按照钧瓷的检验标准这样的品相是要砸碎直接扔进窑魂池。几个窑工看了也是十分惋惜,正在准备扔到一边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北京来的顾客看上了这件蟠龙瓶,说几个气泡很独特,恰巧在盘龙身上,看起来很像是刚出生的小龙一样,几个窑工凑到面前一看还真是有点像,再加上气泡的位置刚好带有几丝胭脂红的窑变,看起来就更加形象起来了。
就这样这个蟠龙瓶就被保存了下来,因为它的残次问题却大大增加了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就因为它的残次问题反而成变成了独一无二的孤品。
附图部分钧瓷作品供大家欣赏
传统炭窑烧制壶承(手工)传统炭窑烧制福虎传统炭窑烧制壶承(手工)传统炭窑烧制福虎传统炭窑烧制福虎传统炭窑烧制貔貅传统炭窑烧制异兽瓶(手工)传统炭窑烧制壶承(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