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重要产瓷区之一,德化窑址于年5月由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德化窑址”(包括浔中、三班、盖德3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于年1月13日公布提升为第3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近40年来的普查,迄今全县已发现唐宋元明清历代古瓷窑址处,古陶窑址6处,窑址遍布18个乡镇68个村。这些瓷窑遗址按年代分:唐代1处,宋元时代42处,明代30处,清代处,民国时期55处。除此之外,还有三班上寮明清时代瓷混作坊、南岭水车遗址,浔中东头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水车遗址。在国外,有爱尔兰发现的德化瓷印章遗址。
屈斗宫古瓷窑址
屈斗宫古瓷窑址,位于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上,因窑址附近昔有屈斗宫小庙而得名。这座于年由省、地、县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联合发掘的宋元古窑址,东西宽约米,南北长约米。挖出的窑基长(坡长)57.1米,宽1.4-2.95米,共17间窑室、窑床,出土多件窑具和多件完整和残缺器物。
屈斗宫窑窑头火腔和窑床基本保存完好,窑体宽大,火腔狭小,呈半圆形,火腔与窑床交界外,保留有五个通火孔,窑室一般呈长方形,两边都有火路沟,室与室之间保留有隔墙(挡火墙)。隔墙底设通火孔,窑室底部倾斜,上铺石英细砂,砂上放置匣钵垫或托座。根据窑基出土的现状和结构分析,它属于由龙窑发展至阶级窑的一种独特的窑炉类型—分式龙窑即俗称:“鸡笼窑”。
碗坪仑古瓷窑
碗坪仑宋代古瓷窑,在县城西部盖德乡盖德村,距县城约7公里右侧的山坡上。窑址面积约0平方米。年2月普查发现,年6月9日至7月16日,由省、县、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组织发掘,揭露总面积87.25平方米。在第2层(上层)、第3层(下层)发现残窑基2处,出土各种瓷器和窑具共余件。
碗坪仑的产品,形式多样,坯体多采用轮制,模印和胎接成型。上釉技术主要采用蘸釉和荡釉兼用的方法。北宋器物的碗、盘、粉盒盘口特大,花纹富丽而注目。产品造型精致,圈足宽矮规整,胎质薄细,致密度高。釉色滋润,白里泛青。装饰方法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线条简洁粗放,流畅明快。纹饰以莲荷、牡丹、云水、蕉叶和缠枝花为主体,兼有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珠点、鱼、鸟等几十种,构图严谨,生动秀丽。
梅岭窑
始于明、清时代的梅岭窑,位于三班镇泗滨村南岭,俗称南岭窑址。年、年、年,省、地、县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人员对该址进行普查。
该窑址主要器物有碗、盘、碟、杯、洗、钵、盒、瓶、壶等,装饰釉下青花图案,有缠枝牡丹、缠枝双喜、云龙火珠、城楼行船、云龙、牵牛花、鱼、葡萄、灵芝、莲花、兰花、菊花、荷花、花鸟、盆花、花篮、山水、人物、寿字、蝙蝠、秋叶、花草等,内底款有珍、光、合、玉等,外底款有合裕、建全、信玉、双玉、元、吉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