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鲁立建盏工艺与发展意义

发布时间:2025/5/25 14:52:24   

吴秀之

建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年,福建和建窑所在地不断加大这一产业推动与发展,使建盏进入空前盛况。日前,福建陶瓷行业协会常务理事鲁立就建盏的烧制工艺作了详细解说。

据鲁立介绍,建盏在原料选取和加工上,需经过选矿、粉碎、陈腐、练泥、揉泥5道工序。

釉矿和草木灰。釉矿是南平建阳武夷新区一种山上的石头,这种矿石是建盏釉料最重要的着色剂,也是建盏可以形成斑纹重要的因素,另外一种原料是草木灰,柴烧窑的窑灰和炉灰。选取合适的矿源、矿点,在其中挑选出能用的原料。需要将土料进行露天堆放,通过常年日晒雨淋、风吹冰冻让其风化。然后进一步处理,将一些原料进行机碓或者水碓加工。分别按照泥料、釉料的不同种类进行称重配料,然后再将配好的泥或釉料装进机碓或水碓中进行装碓,进一步将材料碓打粉碎。将已达到规定细度的泥、釉料取出后过筛放入浆池、釉池。最后将材料进行陈腐,即把泥浆和釉浆存放一定的时间,以便日后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供制瓷者使用。

鲁立说,建盏在器物造型与拉坯上,需经过拉坯、修坯、晾干、素烧、擦坯、选坯6道工序。

将准备好的泥浆进行脱水,只有将泥浆中多余的水分脱去,变成软硬适中的泥料才可以用来进一步练泥,练泥分为机器练和人工练两种,机器练是用真空练泥机,人工练用手工铲泥杀练。练好的泥需要进一步搓揉,揉成大小合适的泥块,进而把泥块放在转动的轮子上,根据预先的设计,用手拉出各种器型,即为毛坯。毛坯放在机轮上旋成厚度合适、造型美观的坯体,或者手工拉坯。在坯体上还可以进行壶嘴、壶把、盖等附件的粘贴,看器型需要有的还在坯体上进行捏塑装饰,进一步修坯,使其更加美观。通常会在坯体底足内或者其他部位打上作者印章或作者刻字、落款等。以上事项完成后,将手拉精坯放在有温度的地方进行干燥。

烧制工艺上,分素烧与上釉。他说,在坯体入窑前需要验坯,按照精坯的严格标准进行检验,剔除不合格的坯体,达标者方可入窑。按照作品大小、体积,调整好支棚板的高低和架层,并在窑上用支柱把棚板固定牢靠平稳。接下来进行装窑,把挑选好的精坯分门别类地装在支好的棚架上。严格按照素烧的升温曲线进行素烧操作,达到℃停止火烧。然后按照素烧的冷却制度进行冷窑,以防素胎惊裂,冷却完成后达到规定温度,方可打开窑门,将烧成的素胎取出。逐一检查取出的素胎,剔除不合格素胎。剩余的合格素胎逐个进行清灰上水,使得釉在素胎上结合紧密。把釉缸中的釉浆搅拌均匀,并用浓度表量出合适的浓度。为了保证釉面质量,需要用萝把釉缸中的杂质捞除。接下来采用专用的釉刷进行刷釉或者浸釉等方法来上釉,使素胎内外皆有釉。将上好釉的釉坯,放在通风、日晒,或者有一定温度的地方进行干燥。为达到要求的釉层厚度,干燥后的釉坯上需再涂一层釉。最后将釉坯足底以及其他地方多余的釉子清楚干净。

另外是窑炉焙烧。这一步骤要经过垫饼准备、装窑、控温、还原、出窑等5道工序。

鲁立说,窑炉的焙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提前在匣钵上洒一层薄而均匀的耐火氧化铝粉或者石英砂粉,是为了防止高温下釉流到足底引发粘足。把釉坯按照不同品种装在合适的柴烧窑内并关闭好窑门。严格按照柴烧窑釉烧工艺制度进行烧成操作,升温釉烧至℃最高温度保温至停火。窑烧后再严格按照釉烧窑的冷却制度进行冷窑,当窑温冷却至℃以下时,打开窑门,取拿成品。

在窑炉焙烧过程中火候与气氛的掌控上,据鲁立介绍,建盏烧制火候和气氛的掌握尤为重要。温度过高,会使建盏坯体起泡变形,釉下垂粘底。但如果温度太低,斑纹稀少,甚至无法形成斑纹。所以一件斑纹流畅通达且外观没有缺陷的兔毫盏烧成温度范围很窄,窑温稍低,碗上部有斑纹,下部没有斑纹。窑温稍高,釉就很容易流下粘底。烧油滴的条件就更为苛刻了,因为油滴的斑点很容易流成条形。所以恰到好处的温度是需要极高的技术保障的。建盏名品:兔毫、鹧鸪斑、曜变斑纹要在还原的气氛中才能形成。建盏釉属于铁系结晶釉,结晶的物质是铁氧化物,氧化铁中有二价铁和三价铁,还原使三价铁变成二价铁,二价铁是强熔剂,容易回熔到釉中,使得结晶体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直接影响斑纹的形态和色彩。建盏釉和其它结晶釉(包括铁红釉)在烧成方面的一个重大区别是构成斑纹的物质不稳定。倘若二价铁过高,斑纹就会隐去,甚至消失。所以烧银色斑纹,不仅色彩很不稳定,同时还会危及斑纹的形态,影响到斑纹的大小、厚薄、边界、清晰度、沉浮、镜面与否等诸多问题。特别是银蓝色的斑纹,更处于稍纵即逝的状态。所以建盏中银色斑纹大多数都不如褐色斑纹清晰,斑纹边界较模糊,斑纹表面经常有毛刺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92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