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中国先民早期制作陶瓷的伟大智慧,都藏在这

发布时间:2022/12/1 17:44:30   

作者:M·辰

#瓷器篇-11#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年重头戏——“瓷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越窑秘色瓷)

前面说到:中国瓷器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唐代。唐代瓷器不仅在质量、产量上有了显著提高,在品种上也不再是青瓷独尊,出现了釉下彩瓷、花釉瓷等多个品类。而质量、产量乃至品类的提高(增多)终其原因都是由于烧造工艺的进步使然。如果说原料是制作瓷器的内核因素,那么烧造工艺就是决定瓷器质量与产量的关键因素,而工艺的执行者——窑炉,则是关键因素中的重要因素。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在烧造工艺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窑炉。

(本文图片由M·辰绘制,版权所有。很认真画的哦)

窑炉简史

世上最早的“窑炉”是露天式的“平地堆烧法”:也即,先选好一块空旷干燥的场地,然后堆上柴草,将做好的陶坯放入其中,点火,烧制。这种最原始的开放式烧造方法,由于热力不集中,很难达到较高的温度(约度—度左右),因此也只能烧制简单的陶器。但不管怎么说,先民们已经能够使用火来烧制器物了。

坑烧法

由于“平地堆烧法”热量流失太大,先民们又发明了“坑烧法”,即向地下挖坑,将柴与陶坯放入坑内,点火烧制。坑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火焰的流向,使较多的火力作用于坑内,相比“平地法”提高了热效率。

一次性薄壁窑

之后,先民们又发明了在地上用树枝搭建“帐篷”型小屋的“一次性薄壁窑法”。此法将泥涂抹在树枝上形成“墙壁”,顶部留有排烟孔,然后将柴草、陶坯放入“屋”内,点火烧制。这种方式相比前两种对热量又有了更大的聚集,其“屋内”温度可达°左右,进一步提高了陶器的烧造质量。这也是“窑”最早的雏形。

横穴窑

一次性薄壁窑虽然对火焰的走向有了更好的控制,更大限度地聚集了热力,但缺点是“窑”不能保留,每次都需要新建。因此,固定式的横穴窑诞生了。

横穴窑:即火膛与窑室横向排列,火膛在前,窑室在后,排烟孔在窑室尾部(上图)的一种窑炉结构。横穴窑通过尾部排烟孔的吸力,将热力从前拉到后、贯穿于整个窑室,保证了热量在窑内的停留时间。且固定窑的窑壁比“一次性薄壁窑”窑壁具有了更好的保温性。

横穴窑开启了固定窑之先河。我国新石器时期早期已出现横穴窑。

由于早期的横穴窑排烟孔在尾部中间位置,致使“过火面积”大部分作用于窑室的中上部分,底部被燎较少。因此,横穴窑又做了改进:将平行的窑室上移(上图),与下部火膛形成一个势差,火焰通过顶部排烟孔的吸力沿火道上升,从而使热力均匀地燎过窑室内的坯体,解决了原方法中底部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竖穴窑

新石器中、晚期时,先民们又发明了竖穴窑,即窑室坐于火膛之上、中间以栏栅相隔(上图)、烟囱在窑顶部的一种窑炉结构。竖穴窑中火焰受顶部吸力作用由火膛直接上升至窑室,使窑室温度快速提高至°左右。窑温的增加使陶器的烧结性增高,质地更加紧密,渗水率降低,增强了实用性。另外,由于竖穴窑中器物与燃料隔离,使得烧成率大幅提高。

此时,竖穴窑已经具有了窑的特征:燃烧室、窑室、排烟口,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窑”。从“窑”字可以看出,它几乎就是比照竖穴窑的造型照猫画虎画出来的一样。

升焰窑:像竖穴窑这种火焰在窑内处于上升状态的窑炉,又被称为“升焰窑”。

半倒焰窑:横穴窑属于半倒焰窑。因为火焰通常都是上升的,由于横穴窑的排烟孔在尾部中间,因此上升的火焰在抽力的作用下被引向了中低部,这种结构的窑被称作“半倒焰窑”。

全倒焰窑:将窑炉尾部的排烟口位置降低至窑的底部后,窑炉内上升的火焰在抽力的作用下被引向窑底各处,形成全倒焰的现象,这种结构的窑被称作“全倒焰窑”。全倒焰窑的发明保证了窑内各部温度的均衡,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也提高了成品率。

提高燃料的热效能、用有限的燃料获得更高的温度、烧造出质量更好的陶瓷器是历史上每一时期窑工们所追求的目标,从原始窑炉到全倒焰窑炉,窑炉结构形制的变化无不体现了对这一目标的追求。

馒头窑

横穴窑与竖穴窑是后世窑炉进化的模板,无论是北方地区常见的“馒头窑”,还是南方地区一直沿用的“龙窑”,其结构都是在横穴窑、竖穴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目标都是为了提高燃料利用率,同时烧造出品质更好的陶瓷器。

馒头窑,在竖穴窑基础上优化而成,因形似馒头而被称做“馒头窑”。北方地区因地处平原,因此窑炉多使用“馒头窑”。

龙窑:在横穴窑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加长的窑室(龙身)可以起到提高产量的作用。南方地区多山地,龙窑依山势而建,前低(燃烧室在前)后高(窑室在后,烟囱在尾部)的窑体依山势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坡度与抽力,这种窑炉结构能够快速拉升窑温,提高了热效能。

之后,在不断地生产实践中,先民们又发明出了多种窑炉形式,如葫芦窑,它将两个“馒头窑”联合起来(看上去形似葫芦),既解决了“馒头窑”容积小、产量低的问题,又避免了龙窑窑身过长,质量不好控制的缺点。再比如,后期发明的“镇窑”,它的内部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窑室、形成不同的温度与气氛区域,烧造出不同的瓷器品种等等。

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当土脉脉含情以身相许时,火便有了责无旁贷的责任——将土如与火的结晶焙烧的无比绚烂、无比多姿,窑炉的不断进步便是火对土的担当与奉献……

更多精彩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5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