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市场 >> 紫砂龙窑到电窑的进化史
紫砂壶从毛坯到成品需经过烧制这个步骤,它决定了壶最终的品质。这是一门学问颇深的技术。工人们称之为“火的艺术”。
而紫砂窑炉的发展,和其他陶瓷窑炉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发展过程。
一
龙窑
龙窑是一种依山坡用砖砌筑成斜坡式弯状隧道,以其形状像古人所说的长龙而得名。
其长度为30~70米,顶端高约12米,倾斜角为8~20度,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
▲龙窑示意图
龙窑隧道两旁,每距1.3米开着投放燃料的小洞(俗称鳞眼洞)。
龙窑是中国古代陶业工人集体创造的智慧结晶。
宜兴龙窑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据考古发掘资料,唐代有宜兴涧众龙窑;宋代有宜兴羊山龙窑,明、清时期则有宜兴欧窑。
而一座可称为"古董"的明代龙窑,位于前墅村,是国内现在仅存的两座还在烧制的明代古窑之一(另一处在广东石湾)。
前墅龙窑至今仍活力旺盛,但比较少开。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宜兴地区有龙窑近百条,每日焰火熊熊,浓烟蔽日,年耗松柴量在25万吨以上,是生产紫砂壶的主力。
▲50年代丁蜀镇龙窑分布(不完全统计)
但因为生产周期较长,燃料为松柴,耗损木材等缺点,目前除了个别的龙窑还在使用外,紫砂壶的烧制主要采用倒焰窑、隧道窑、推板窑和电窑(炉)。
以煤、重油或电力作热能,只需20多个小时即可烧成一窑,生产周期大大缩短,成品质量也较高。
二
倒焰窑
"倒焰窑"是一种间歇式火焰窑炉。
它工作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从燃烧室的喷火口上行至窑顶,由于窑顶是密封的,火焰不能继续上行,反而经过匣钵柱的间隙,自窑底吸火孔进入烟道,最后由烟囱排出,因而被称为"倒焰窑"。
▲倒焰窑示意图
倒焰窑的优点是对制品的加热比较充分、均匀,因其火焰流动,使窑内温度较为均匀;
另外由于是间歇式的燃烧,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制品来调节烧成温度,这是其他类型的窑所不具备的。
▲倒焰窑
缺点是热量损耗大,造成了能源上的浪费。
再者,倒焰窑以煤或重油为原料.易造成环境污染。另外,由于装窑、出窑均在窑内操作,故工人劳动强度大。
目前,倒焰窑已基本被淘汰。
三
隧道窑
与倒焰窑不同,"隧道窑"是一种连续式窑炉,因其形似隧道而得名。
它的优点是生产周期短,产量大,产成品率高,热效率高,便于与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结合,适合大批量的生产,能够节约燃料,并大大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年,宜兴建成了第一座隧道窑,从此逐渐代替了倒焰窑的使用。
但隧道窑也有缺点,由于它是连续式烧窑,烧成温度不宜随意变动,所以只适宜大批量的生产和对烧成温度要求基本相同的制品,限制了烧成的灵活性,因此随后又出现了更先进的推板窑。
四
推板窑
因放置匣钵的耐温板由液压机推送而命名,又称推板炉或推板式隧道窑。
窑体分为升温段和降温段,整体长30多米,必须使用液化气或天然气作为燃料。
由于窑长、窑口高低、燃料发火装置的不同,导致烧制成品的不同,一般会将坯体固定在一个推板窑上烧制。
▲等待进窑的壶坯
一般壶坯从一边进,再从另一边出,中间是长长的隧道,壶坯进去过一遍就出窑。
用窑火的余温烘干壶坯的水分,防止烧制时可能会出现的炸裂。
一般不会有窑变效果,但由于温差,一部分成品会存在色别差异。
五
电窑
电窑是封闭式电炉,热能是电能通过电阻丝转化而来。
通常为箱式或柜式。
烧制过程封闭,无氧气补充,电窑无火焰,所以烧成品没有“火刺”,看起来也很精致。
▲电窑
由于发热的电阻丝是安在四壁,窑内多层摆放,电窑的温差变化较大,靠上位置、靠边位置温度较高。
具有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重量轻、线性升温、热效率高、快速简便等优点。
一般的小电窑,我们无论是烧盏或者烧茶壶,它能放的数量有限,烧制的价格也相对会稍微高一点。
交流紫砂文化,传播正能量
文章来源于网络,与广大壶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