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柴窑和柴烧都以泥与窑火交融创造的器物,但

发布时间:2023/5/3 16:32:49   
白癜风换肤计 http://m.39.net/pf/a_5863540.html

「柴窑」与「柴烧」的区别

柴窑和柴烧只有一字之差,但呈现的效果迥然有别,其根本区别在于材料的运用和不同的审美追求。在气、电窑出现以前,柴一直以来都是瓷器烧制的主要燃料,上千年的传承使柴窑有了一套相对严谨的制作流程和执行标准。宋代五大名窑(汝、定、钧、哥、官)的产品各具特色,共同之处在于对瓷色和釉质的追求,烧制工艺根据不同控温要求而有所差异。柴烧则强调个性化、多样性、偶然性,所以在烧制上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产生了后来的苏打烧和盐烧等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方法。柴窑和柴烧同样以木柴作为燃料,却有着本质的差异,柴窑追求的是器型釉色的协调美,柴烧追求的是千器千面的个性美,这和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密不可分。正如有位朋友对传统柴窑器推崇备至,而我却对现代柴烧器情有独钟。

早期的柴窑,对柴的利用并不十分考究,往往是松柴和槎柴等掺杂使用,槎柴指灌木、狼萁柴、松树枝等各种杂木。作为一种升温的燃料,不同的木柴达到的烧制效果相去甚远。松柴相对而言火力更持久,好控温,而且松木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以起到滋润釉面的作用,一般用于烧制精致的官窑器,陶瓷所用的自然也是上等泥料。槎柴的升温慢且不耐烧,既费料而且温度不稳定,因此多用于烧制民用器。根据《浮梁县志·陶政》记载,两者比例约为槎柴六成,松柴四成是较好的搭配,这其中不乏对成本的考虑,到了清代,松、槎开始焚烧,产生了专门以槎木为燃料的槎窑。考古发现早在北宋以前即已出现煤窑,到现代的气窑和电窑都是对燃料的更新利用,从中可以窥见时代发展的脉络,所以有人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制瓷、用瓷史,西方世界最早通过瓷器了解中国,CHINA成为中国的世界通用称谓算是名副其实。

相对而言,现代柴烧对柴的要求具有更大的包容度,出于艺术效果的追求,现代柴烧尝试各种木柴达到不同的落灰效果。对用柴的要求,也反映出两者烧制时温度的要求,柴窑器物要完全瓷化达到玉质效果,烧制温度度以上,现代柴烧器则可以呈现为陶状,所以对温度要求并不严苛,也就没有必要非松柴不可。柴房结合了传统柴窑和现代柴烧的优点,以松柴为燃料,窑温达到度,柴烧器兼具玉质般的质感和丰富的落灰效果。

窑炉也是决定烧制温度的重要因素,其结构直接影响到窑温。传统柴窑有龙窑、馒头窑、镇窑等,其中龙窑装烧量大,并可充分利用余热,馒头窑属半倒焰式窑炉,火焰自火膛喷向窑顶,再倒向窑床,烧成温度可高达一千三百度。镇窑,又称为蛋形窑,充分结合了松柴的特点,在控制烧成气氛和瓷器质量以及燃料消耗等方面,均较龙窑、阶级窑和馒头窑等更为突出。明清以来景德镇制瓷所取得的成就,和镇窑的采用密不可分。厉害的把桩师傅通过观火眼的颜色、烟囱冒的烟、甚至一口唾沫精确把握窑里每个区域烧制温度,这种技艺正是源于窑炉结构的合理布局。

相对而言,现代柴烧窑的搭建主要把控温度、落灰、火焰走向等几个要素,窑炉的形制因地制宜,目的不同而不同。柴烧的烧制过程更具有参与性,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活动性质,因此场地的限制也大大减小。为了减少燃料的损耗,现代柴烧出现柴电结合的烧制窑炉,前期通过电升温到度左右,再燃烧松柴升温至多度,实现落灰效果。

柴烧与柴窑艺术追求不同,表现理念具有本质的区别,其所传递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意向各具特色。柴窑讲究色泽温润、均匀、饱满,在烧制前利用吹釉、荡釉、蘸釉等工艺进行均匀的釉面处理,加之合适的控温使瓷器呈现和谐的视觉效果。柴烧器则充分利用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在坯体上产生自然落灰,经长时间的高温融合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不同,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成果。

柴烧不同于柴窑之处除了落灰,还有对过火面的控制,通过火口的设置有意引导火焰的走向,利用横焰式窑,烧成的作品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散发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不同于柴烧的裸烧方式,柴窑将坯体装入匣钵,完全隔绝落灰和火焰对釉面的影响,落渣、吸烟、淌釉等一切有损釉面和坯体均定义为瑕疵。柴烧则不断追求这些意外的因素,视缺陷为美。柴窑和柴烧都以泥与窑火交融创造符合审美趣味的器物,但各自的追求截然不同,究其根本,是观念性的差异,柴烧更注重烧制的整个过程留下的印迹,柴窑则以控制烧制过程而实现特定的目的。柴房倡导的新柴烧理念以原矿料确定器物的整体色调,通过柴烧产生丰富的落灰效果,实现对柴烧器精致度的把控和个性化艺术效果的追求。

图文原创来自柴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464.html
------分隔线----------------------------